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65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养殖鱼治疗药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疖疮病是是由于疖疮型的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鱼体肌肉组织出现象人的溃伤一样的脓疮,其疮内充满脓汁和细菌,脓疮周围的皮肤和肌肉发炎、 充血、鱼鳍基部也充血,鳍条裂开,严重地肠道也充血。

需要提供一种中药的治病药,不会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本药物疗效不佳而西药造成残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包括山捻子5-10份、王不留行5-10份、山药10-15份、土茯苓8-12份、白术5-10份、大风子10-15份、土瓜根10-15份、小胡麻10-15份、三七5-10份。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包括山捻子8份、王不留行8份、山药12份、土茯苓10份、白术8份、大风子12份、土瓜根12份、小胡麻12份、三七8份。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合理的中药配比,起到了良好的治疗辅助作用,降低鲤鱼死亡率,同时避免西药造成的抗生素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包括山捻子5份、王不留行10份、山药10份、土茯苓12份、白术5份、大风子10份、土瓜根15份、小胡麻10份、三七5份。

实施例2

所述的一种治疗鲤鱼疖疮病的中药,包括山捻子8份、王不留行8份、山药12份、土茯苓10份、白术8份、大风子12份、土瓜根12份、小胡麻12份、三七8份。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