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速配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29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双组分速配药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瓶,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组分速配药瓶。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药品在使用时需要把两种不同组分的药物重新组合在一起使用,平时这两种药物不能相接触,必须使用两个不同的包装瓶/盒/袋分别来盛放药物,使用时,再混合在一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组分速配药瓶,可以将两种不同组分的药物盛放在一个药瓶内,使用时,通过该药瓶上的装置将两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即可使用。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包括上腔室、下腔室和内盖,所述上腔室上端开口,下端封装有隔板,下腔室上端开口,上腔室下端与下腔室上端固定连接,上腔室内壁设有螺纹,内盖自上腔室上端旋入上腔室内,内盖下表面安有顶棍,顶棍长度与内盖厚度之和略小于上腔室高度。

所述内盖上表面设有提环。

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还包括外盖,所述上腔室外壁设有螺纹,外盖与之相配合旋于上腔室外壁上,且外盖完全旋于上腔室外壁上时,外盖下表面与内盖不接触。

所述顶棍末端安有锥状刺头,顶棍长度、刺头长度、内盖厚度三者之和小于上腔室高度。

本发明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将两种不同组分的药物盛放在一个药瓶内,使用时,通过旋转内盖,内盖向下运动,内盖上的顶棍也随之向下运动, 将上腔室下端封装的隔板顶出,上腔室中的药品便落入下腔室,与下腔室的药品混合,接着旋出内盖,将隔板取出,混合药品便可使用。该药瓶使用方便,配药快速,同时还能避免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各部分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下腔室、2.隔板、3.上腔室、4.内盖、5.提环、6.外盖、7.顶棍、8.刺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如图1、2所示,包括上腔室3、下腔室1和内盖4,所述上腔室3上端开口,下端封装有隔板2,下腔室1上端开口,上腔室3下端与下腔室1上端固定连接,上腔室3内壁设有螺纹,内盖4自上腔室3上端旋入上腔室3内,内盖下表面安有顶棍7,顶棍7长度与内盖4厚度之和略小于上腔室3高度。

组装时,分别将两种不同组分的药品按照预定比例分别装入上腔室3、下腔室1,将内盖4旋入上腔室3内壁至与上腔室上端平齐,起到密封上腔室内药品的作用,再将上腔室3下端和下腔室1上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向下旋转内盖4,内盖4上的顶棍7也向下运动,将隔板2顶开,上腔室3和下腔室1中的两种药品便混合在一起。

为了方便对内盖4的操作,所述内盖4上表面设有提环5。

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还包括外盖6,所述上腔室3外壁设有螺纹,外盖6与之相配合旋于上腔室3外壁上,且外盖6完全旋于上腔室3外壁上时,外盖6下表面与内盖4不接触。外盖6用作本发明所述双组分速配药瓶最外 层的密封防污。

所述顶棍7末端安有锥状刺头8,顶棍长度、刺头长度、内盖厚度三者之和小于上腔室3高度。锥状刺头8可以先刺破隔板2,随后再由顶棍7将隔板2顶离上腔室3,保证了两种不同组分药品的充分混合,同时,由于刺头8刺入隔板2,便于后续隔板2的取出。

本发明所述上腔室3下端与下腔室1上端固定连接,为了方便装配,二者的连接优先选择螺纹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