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484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对于吸收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尿布而言,以吸收穿着者的排泄物、例如大量的尿为目的,市场上销售有吸收体包含很多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物品。不过,包含很多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体存在如下问题:在使用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位置偏倚、高吸收性聚合物从吸收体脱落、随着吸收液体而吸收体易于走样等。

作为可消除上述的问题的吸收体,可列举出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吸收保持层,其由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形成;以及无纺布层,其配置于吸收保持层的表面片侧的面,由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形成(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体中,使吸收保持层所包含的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彼此缠络或热粘接,并且,使吸收保持层所包含的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和无纺布层所包含的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热粘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131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使吸收保持层和无纺布层在它们的接触面热粘接,使它们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并且,使吸收保持层内的热粘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彼此热粘接,因此,可期待吸收体的走样被降低。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体中,热粘接的量增加,因此,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

专利文献2也是同样的。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且难以走样的吸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了一种吸收体,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具备吸收芯,该吸收芯具有第1面和与该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上述吸收芯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芯的第1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芯的第2面的第2部分;以及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连结的连结部分,并且,上述吸收芯在湿润时每50mm宽度具有1.6N以上的抗拉强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体柔软且难以走样。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是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吸收体3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吸收体3的III-III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抗拉强度的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暴露”

在本说明书中,与热塑性树脂纤维有关的“暴露”是指,热塑性树脂纤维存在于吸收芯的第1面或吸收芯的第2面。

·“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中,热塑性树脂纤维以及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中的、除了纸浆以外的部分、例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半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根据日本JIS L 1015:2010的附录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定”的“A7.1.1A法(标准法)在带有刻度的玻璃板上对各个纤维的长度进行测定的方法”测定。

此外,上述方法是与1981年发行的ISO 6989相当的试验方法。

·“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中,纸浆的平均纤维长度是指重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是指由美卓自动化(metso automation)公司制的卡亚尼纤维实验室纤维性能仪(离线)[kajaaniFiberLab fiber properties(off-line)]测定的L(w)值。

以下,对本公开的吸收体、以及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此外,本公开的吸收体根据需要以装入到吸收性物品的状态进行说明。

[吸收体]

本公开的吸收体具备吸收芯,该吸收芯具有第1面和与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另外,上述吸收芯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暴露于吸收芯的第1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芯的第2面的第2部分、以及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连结的连结部分。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上述的第1部分、第2部分、连结部分称为“特定的纤维取向性”。

图1是包含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是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图。在面对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时,下方是前方。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具有作为透液性层的顶片2、吸收体3、作为不透液性层的不透液性的背片4。

此外,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在随后论述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详细地说明。

图2是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吸收体3的俯视图,并且,图3是图2所示的吸收体3的III-III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3中,吸收体3具备吸收芯5、覆盖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芯包层11、以及覆盖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芯包层12。在图3中,吸收芯5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6、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7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8。

此外,在图3中,为了说明,将热塑性树脂纤维6粗且长地表示,将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7比热塑性树脂纤维6细且短地表示,但并不反映实际的纤维的粗细和长度。

在图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部分6’a、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部分6’b、以及将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连结的连结部分6’c。更具体而言,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一侧的端部(面对时左侧的端部)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部分6’a、在另一端部(面对时右侧的端部)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部分6’b、以及将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连结的连结部分6’c。

另外,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一侧的端部(面对时左侧的端部)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部分6”a、一侧的端部(面对时左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面对时右侧的端部)之间的、暴露于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部分6”b、以及将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连结的连结部分6”c。

图3所示的吸收体3在吸收芯5的第1面9与第1芯包层11之间具备粘接部(未图示),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1部分6’a和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1部分6”a借助粘接部(未图示)而与第1芯包层11连结。另外,图3所示的吸收体3在吸收芯5的第2面10与第2芯包层12之间具备粘接部(未图示),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2部分6’b和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2部分6”b借助粘接部(未图示)而与第2芯包层12连结。

其结果,吸收芯5与第1芯包层11之间的连结以及吸收芯5与第2芯包层12之间的连结变得更牢固,在吸收芯5与第1芯包层11之间、吸收芯5与第2芯包层12之间难以产生层间剥离,吸收体难以歪扭。另外,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将第1芯包层11和第2芯包层12牢固地连结,因此,吸收体3在吸收了液体之后难以产生层内剥离,进而吸收体3难以走样。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粘接部是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地形成的。

上述粘接剂可利用例如螺旋涂布、涂敷机涂布、帘式涂敷机涂布、热剂喷枪(日文:サミットガン)涂布等涂装方法涂布。

图3所示的吸收体3具备吸收芯5、覆盖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芯包层11、以及覆盖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芯包层12,但本公开的吸收体也可以不包含芯包层。即,也可以是,吸收芯构成了吸收体。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分、例如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发挥功能,提高吸收体的强度。其结果,本公开的吸收体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力之际在吸收体的内部难以产生层内剥离,比不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吸收体、例如仅包含纸浆的吸收体难以歪扭。

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抑制吸收体所包含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移动,并且,抑制高吸收性聚合物从吸收体(吸收芯)脱落。因而,高吸收性聚合物难以产生不期望的不均匀分布,其结果,在吸收了液体之后吸收体难以进行不期望的膨胀。

另外,本公开的吸收体即使在吸收了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也保持吸收体的形状,因此,难以走样,例如,难以分断成多个片断。

而且,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未依靠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粘接就使吸收体的强度提高,因此,本公开的吸收体比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柔软,进而穿着有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难以感到违和感。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在湿润时每50mm宽度优选具有1.6N以上、更优选具有2.0N以上、进一步优选具有2.4N以上、并且还更优选具有2.6N以上的抗拉强度。这是出于吸收了液体之后的、吸收体的难以走样性的观点考虑的。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湿润时的抗拉强度称为“湿润时强度”,并且,存在将每50mm宽度的抗拉强度(N)记载为“N/50mm”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在湿润时每50mm宽度优选具有60N以下、更优选具有40N以下、进一步优选具有20N以下、并且还更优选具有10N以下的抗拉强度。若湿润时强度变得过高,则存在吸收体难以膨胀、吸收体的液体吸收容量降低的倾向。

上述湿润时强度可按照以下的工序1~工序8来测定。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下述工序以升序进行。

[工序1]

在20℃和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室,准备TENSILON型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AG-1KNI)。

[工序2]

利用锐利的刀具(例如、裁纸刀的替换刀片)从静置到上述恒温恒湿室的、应该评价的吸收性物品切取包含80mm×50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吸收芯的试样在内的、80mm×50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吸收性物品片断。

此外,在吸收性物品以折叠着的状态保管的情况下,以避开被折叠的部分的方式切取吸收性物品片断。另外,吸收性物品片断以其宽度方向中心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心一致的方式切取。

此外,在无法确保上述的尺寸的吸收芯的试样的情况下,在能够确保矩形的吸收芯的试样的最大范围内切取吸收性物品片断。

[工序3]

从上述吸收性物品片断拆下除了吸收芯以外的层、例如、透液性层、不透液性层、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而获得吸收芯的试样。

此外,在将吸收芯与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分离的情况下,使用冷却喷雾,从吸收体慢慢剥离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

[工序4]

将上述试样静置于水平的台上,在5秒内向上述试样的透液性层侧的表面的中心(试样的、长度方向中心和宽度方向中心)滴下2.5mL利用蓝色色素着色了的生理盐水(0.9w/v%的氯化钠水溶液,以下简称为“生理盐水”)。

[工序5]

在进行了滴下之后,将试样静置1分钟,接下来,利用下述的方法对上述试样是否具有由上述生理盐水湿润了的、试样的宽度方向上的假想截面(以下称为“湿润假想截面”)进行判断。

根据试样的外观,在试样的宽度方向上的假想截面的4个边被蓝色色素着色了的情况下,判断为该假想截面被上述生理盐水湿润了,即,该假想截面是湿润假想截面。

此外,在存在的情况下,进入“工序7”,在不存在的情况,进入“工序6”。

[工序6]

向上述中心在5秒内进一步滴下2.5mL追加的生理盐水,返回“工序5”。

[工序7]

在滴下后3分钟进行拉伸试验。具体而言,将上述试样以卡盘间隔50mm(把持部分的长度各15mm)安放于一对卡盘上,将上述试样沿着其长度方向以拉伸速度100mm/分进行拉伸,提取抗拉强度的最大值(N)。

[工序8]

以不同的试样反复进行了上述的测定共计10次,将上述值的平均值用作抗拉强度的值。

此外,在试样的尺寸小于80mm×50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将上述值的平均值换算成宽度50mm的值。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在干燥时每50mm宽度优选具有2.0N以上、更优选具有3.0N以上、进一步优选具有4.0N以上、并且还更优选具有5.0N以上的抗拉强度。这是出于吸收液体之前的吸收体的难以走样性的观点考虑的。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干燥时的抗拉强度称为“干燥时强度”。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在干燥时每50mm宽度优选具有60N以下、更优选具有40N以下、进一步优选具有20N以下、并且还进一步优选具有10N以下的抗拉强度。若干燥时强度变大,则存在穿着感降低的情况。

除了省略工序4~工序6、在工序7中忽视了滴下后3分钟的记载以外,干燥时强度与湿润时强度同样地测定。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优选具有3.00N以下、更优选具有2.00N以下、进一步优选具有1.50N以下、并且还更优选具有1.00N以下的抗弯强度。这是出于吸收芯、进而是吸收体的柔软度的观点考虑的。

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抗弯强度可如以下那样测定。此外,没有记载的事项按照日本JIS L 1913:2010“一般无纺布试验方法”的“6.7.4格雷(日文:ガーレ)法”。

(1)在20℃的65%RH的恒温恒湿室准备株式会社安田精机制作所制的No.311格雷式柔软度试验机。

(2)将试样切割成38mm×25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准备测定试样。

(3)将试样安放于格雷式柔软度试验机,对抗弯强度进行测定(第1次)。接下来,使试样的表背相反而安放于格雷式柔软度试验机,对抗弯强度进行测定(第2次)。

算出上述两次抗弯强度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4)对于不同的试样,反复进行上述的测定共计5次,将上述平均值的平均用作抗弯强度。

在本公开中,吸收芯优选具有70%以下、更优选具有60%以下、进一步优选具有50%以下、还更优选具有45%以下、并且还更进一步优选具有40%以下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通过使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处于上述范围,高吸收性聚合物难以在吸收芯内不均匀分布,进而,在吸收了液体之后,吸收体难以走样。

在本说明书中,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如以下那样测定。

(1)利用锐利的刀具从应该评价的吸收性物品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和宽度方向的中心为中心而切取包含100mm×100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吸收芯的试样在内的、100mm×100mm(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吸收性物品片断。

此外,在无法确保上述的尺寸的吸收芯的试样的情况下,在能够确保矩形的吸收芯的试样的最大范围内切取吸收性物品片断。

(2)从上述吸收性物品片断拆下除了吸收芯以外的层、例如、透液性层、不透液性层、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而获得吸收芯的试样,对试样的质量m0(g)进行测定。

此外,在将吸收芯与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分离的情况下,使用冷却喷雾,从吸收体慢慢剥离第1芯包层、第2芯包层等。

(3)准备抖动器(IWAKI株式会社制SHKV-200),将上述试样放入2000mL的容器(NIKKO株式会社制JP-2000),将该容器安放于上述抖动器。使上述抖动器以震荡速度300rpm震荡10分钟,对震荡后的试样的质量m1(g)进行测定。

(4)利用下式计算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

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100×(m0-m1)/m0

(5)以不同的试样反复进行上述的测定共计5次,将上述平均值的平均用作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优选是100Pa以上,更优选是150Pa以上,进一步优选是200Pa以上,并且还更优选是250Pa以上。若上述抗拉强度低于100Pa,则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量较少,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强度较弱,其结果,存在吸收芯易于歪扭的情况。

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的上限并没有特别限定,出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是3000Pa以下。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也优选处于上述范围内。

在本公开中,上述抗拉强度可使用图8所示的设备如以下那样测定。

(1)准备丙烯酸制的一对夹具401(直径68mm,各夹具的质量:200g,把持部401a的高度:50mm)。

(2)从吸收体准备直径68mm的样品402。

(3)准备两张已裁切成直径68mm的双面胶带403(3M公司制,转移胶粘带950)。

(4)如图8所示,使用两张双面胶带403将样品402固定于一对夹具401。

(5)将具有样品402的一对夹具401载置于保持台405上,从上方载置砝码404(10.5kg),静置3分钟。

(6)以把持间隔70mm将一对夹具401安放于拉伸试验器(岛津制作所,AG-1kNI)。

(7)以100mm/分的速度对样品402实施拉伸试验直到样品402产生层内剥离为止,记录此时的最大拉力(N)。

(8)以不同的试样反复进行上述的测定共计5次,求出最大拉力(N)的平均值,按照以下的式子算出抗拉强度(Pa):

抗拉强度(Pa)=最大拉力的平均值(N)/0.003632(m2)。

此外,测定在20℃的条件下实施。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芯(或吸收体)的厚度的、优选两倍以上、更优选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4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5倍以上、并且还更进一步优选7倍以上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若上述倍率小于两倍,则存在如下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芯的第1面和吸收芯的第2面这两者,进而,在吸收了液体之后,吸收体易于走样。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芯的厚度的、优选30倍以下、更优选20倍以下、并且进一步优选15倍以下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若上述倍率超过30倍,则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变得不充分、吸收芯的均匀性受到阻碍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具有6mm~70mm、更优选具有10~50mm、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15~40mm的平均纤维长度。若上述平均纤维长度低于6mm,则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芯的第1面和吸收芯的第2面这两者的倾向,并且,存在如下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缠络,进而,在吸收了液体之后,吸收体易于走样。

另外,若上述平均纤维长度超过70mm,则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性明显降低,吸收体包含未开纤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存在吸收体的均匀性降低的倾向。

此外,本公开的吸收体在利用气流成网方式与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例如纸浆混合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上述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具有0.5dtex~10dtex、并且更优选具有1.5dtex~5dtex的纤度。若上述纤度小于0.5dtex,则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性降低的情况,并且,若上述纤度超过10dtex,则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根数变少、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缠络的点的数量变少的倾向。

本公开的吸收体根据吸收体的用途等的不同,其优选的厚度不同,但通常具有0.1mm~15mm、优选具有1mm~12mm、并且更优选具有2mm~6mm的厚度。

在本说明书中,吸收体的厚度(mm)可如以下那样测定。

准备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FS-60DS[测定面44mm(直径),测定压3g/cm2],在标准状态(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下,对吸收体的5个不同部位进行加压,对各部位处的加压10秒后的厚度进行测定,将5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吸收体的厚度。

基于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以5质量份~50质量份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以50质量份~95质量份包含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并且,更优选以10质量份~40质量份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以60质量份~90质量份包含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若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率小于5质量份,则存在吸收体的强度变得不充分、吸收体变得易于歪扭的倾向。若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率超过50质量份,则吸水性优异的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的量变少,因此,存在吸收体的吸收性变得不充分的倾向。

本公开的吸收体通常具有20g/m2~1000g/m2、优选具有50g/m2~800g/m2、并且更优选具有100g/m2~500g/m2的克重。这是出于吸收体的强度和吸收性的观点考虑的。

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具有0.06g/cm3~0.14g/cm3、更优选具有0.07g/cm3~0.12g/cm3、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0.08g/cm3~0.1g/cm3的密度。吸收体通过具有上述的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率、上述密度,存在吸收体的吸收性优异的倾向。

上述密度能够根据吸收体的克重和厚度算出。

此外,上述克重按照日本JIS L 1913:2010的“6.2每单位面积的质量(ISO法)”测定。

另外,本公开的吸收体出于吸收体与在所穿衣物侧同其相邻的层、例如不透液性层等之间的连结的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不透液性层侧具有平坦的表面,优选具有例如不具有垄沟等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未与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热塑性树脂纤维热粘接。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优选与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热塑性树脂纤维缠络。这是因为,吸收体能够一定程度变形,穿着者感觉到柔软性。

此外,关于随后论述的压花部,并不受此限制。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为了更加难以走样,具有多个压花部,该多个压花部是对至少吸收芯进行压花而形成的,且隔开间隔地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的俯视图,并且,图5是图4的V-V截面的局部剖视图。图4和图5所示的吸收体3除了具有多个压花部21之外,与图2和图3所示的吸收体3相同,该多个压花部21是对吸收芯5、覆盖吸收芯5的第1面9的第1芯包层11、覆盖吸收芯5的第2面10的第2芯包层12进行压花而形成的,且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图5所示的吸收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和6”’的一部分被包含在压花部2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和6”’借助压花部21连结。因而,吸收体3实质上等同于包含具有更长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热塑性树脂纤维6、6’、6”和6”’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分、例如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具有比连结之前更高的功能,吸收体难以走样。

而且,压花部21将热塑性树脂纤维6、6’、6”和6”’局部地固定,因此,即使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的情况下,这些纤维也难以运动,并且,热塑性树脂纤维6、6’、6”和6”’被可靠地固定,因此吸收体难以走样。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在上述压花部中,热塑性树脂纤维既可以与其他纤维热粘接,或者也可以不进行热粘接,优选进行热粘接。其原因在于,热塑性树脂纤维通过与其他纤维、特别是其他热粘接性纤维热粘接,易于获得上述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在不具有压花部的非压花部中,优选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热塑性树脂纤维热粘接。其原因在于,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相对于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比率优选是1%~20%,更优选是2%~15%,并且进一步优选是3%~10%。若上述面积比率低于1%,则存在压花部的作用难以呈现的倾向,并且,若上述面积比率超过10%,则存在穿着者感觉到吸收体的硬度的倾向。

此外,“吸收体的面积”和“压花部的面积”是指俯视吸收体之际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该压花部的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压花部的形状,可列举出例如点状的压花部和线状的压花部。作为上述点状的压花部,可列举出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星形、心形等的压花部。

上述压花部的配置并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锯齿状、例如、方锯齿状、60°锯齿状等的配置。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间隔优选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更优选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1.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7倍以下,并且还更优选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若上述间隔比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长,则固定到不同的压花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彼此不缠络,吸收体的耐走样性难以提高。另外,若上述间隔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则存在1根热塑性树脂纤维固定于多个压花部的情况,因此,吸收体的耐走样性易于提高。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各个压花部的面积优选具有0.1mm2~20.0mm2、更优选具有1.0mm2~15.0mm2、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2.0mm2~10.0mm2的面积。若上述面积低于0.1mm2,则形成压花部之际的压花辊的突起的顶端的形状变得锋利,存在吸收体破裂的情况,并且,若上述面积超过20.0mm2,则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

此外,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压花部21是对吸收芯5、第1芯包层11、第2芯包层12进行压花而形成的,但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中,压花部是仅对吸收芯进行压花而形成的。这样一来,在例如吸收体包含芯包层的实施方式中,穿着者难以感觉到压花部的硬度。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包含第1芯包层和第2芯包层的实施方式中,第1芯包层和第2芯包层可以是连续的,即,第1芯包层和第2芯包层由1张片材形成。或者,第1芯包层和第2芯包层可以是非连续的,即,第1芯包层和第2芯包层由多张片材形成。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可列举出包含单一成分的纤维、例如单一纤维,或包含多个成分的纤维、例如复合纤维。作为上述成分,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聚物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等。

作为上述复合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例如:芯鞘型纤维、并排型纤维、岛/海型纤维等复合纤维;空心型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缩或明显卷缩的立体卷缩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荷分割的分割纤维等,并且,优选工业上可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芯鞘型纤维,尤其是PET/PE、PP/PE(芯/鞘)等。

芯成分/鞘成分之间的质量比优选是10/90~90/10,并且更优选是30/70~70/30。若鞘成分的比例较少,则热粘接性降低,并且,若鞘成分的比例增加,则存在纺丝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可列举出:纸浆,例如以针叶树或阔叶树为原料而获得的木浆、甘蔗渣、洋麻、竹、麻、棉(例如、棉短绒)等非木浆;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等。作为上述纸浆,优选在工业上可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硫酸盐浆。

上述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并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在上述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的情况下,能够具有3mm~70mm、5mm~50mm、10mm~40mm等平均纤维长度。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根据纤维长度在干燥时可能具有与热塑性树脂纤维同样的功能,能够对吸收体赋予难歪扭性。

本公开的吸收体以该吸收芯的总质量的、优选5质量%~80质量%、更优选10质量%~60质量%、并且进一步优选20质量%~40质量%的范围包含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

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例如丙烯酸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在将吸收芯划分成比吸收芯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靠一侧的一个层和靠另一侧的另一个层的情况下,优选一个层包含比所述另一个层多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且包含比所述另一个层少的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

在通常的吸收体中,通过纤维素系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吸收芯的厚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例如,在包含较多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一个层中,能够使所吸收的液体迅速地扩散,并且,在包含较多的纤维素系纤维的另一个层中,能够临时地保持大量所吸收的液体。不过,通过使纤维素系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在吸收芯的厚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在吸收体吸收了液体之后,变得易于不均匀地膨胀,吸收体变得易于走样。

但是,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因此,在吸收体吸收了液体之后,热塑性树脂纤维也保持吸收体的构造,吸收体难以走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具有以下的结构。

一种吸收体,其是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具备吸收芯,上述吸收芯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并且,上述吸收芯在湿润时每50mm宽度具有1.6N以上的抗拉强度。

关于各构成,如上述那样。

[吸收性物品]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具备透液性层、不透液性层、以及设置于上述透液性层与不透液性层之间的吸收体。

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如上述那样。

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所包含的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与吸收体的吸收性和液体保持性相关联,另外,吸收体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同与透液性层和/或不透液性之间的连结、尤其是与不透液性层之间的连结相关联,防止吸收性物品的走样,并且,对吸收体、进而是吸收性物品赋予柔软性。

图1是包含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是带型一次性尿布1的俯视图,图6是图1的VI-VI截面的局部剖视图。在面对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时,下方是前方。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具有作为透液性层的顶片2、吸收体3、以及作为不透液性层的背片4。此外,吸收体3与图3所示的吸收体相同。另外,图1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具有粘扣带42和包含伸缩构件41a的一对立体褶裥41。图1中还示出了配置于构成立体褶裥41的片材与背片4之间的一对伸缩构件42。

图6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在顶片2与吸收体3之间具有用于将顶片2和吸收体3连结的粘接部(未图示),并且,在吸收体3与背片4之间具有用于将吸收体3和背片4连结的粘接部(未图示)。

在图6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1部分6’a和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1部分6”a借助粘接部(未图示)和第1芯包层11而与顶片2连结,并且,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2部分6’b和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第2部分6”b借助粘接部(未图示)和第2芯包层12固定于背片4。其结果,吸收体3与顶片2之间以及吸收体3与背片4之间难以产生层间剥离,带型一次性尿布1难以歪扭。另外,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将顶片2和背片4连结,因此,吸收体3在吸收了液体之后难以产生层内剥离,进而,带型一次性尿布1在吸收了液体之后难以走样。

[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并且,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芯的第1面的第1部分和暴露于吸收芯的第2面的第2部分,只要是能够制造所述本公开的吸收体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利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另外,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包含上述的吸收体以外,能够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制造。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例。

图7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图。图7所示的方法包含第1工序(I)和第2工序(II)。

此外,在图7中,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并没有区别地表述。

[第1工序(I)]

在向机械方向MD旋转的吸入筒151的周面151a以预定的间距形成有从周面151a朝向吸入筒的中心延伸的多个凹部153来作为供吸收体材料填充的模具。若吸入筒151旋转而凹部153向材料供给部152进入,则利用吸附部156的吸引,从材料供给部152供给来的吸收体材料向凹部153堆积。

带有罩152a的材料供给部152以覆盖吸入筒151的方式形成,材料供给部152利用空气输送将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向凹部153供给。另外,材料供给部152具备用于供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22的颗粒供给部158,向凹部153供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22。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22(以下称为“吸收体原料”)以混合状态向凹部153堆积,在凹部153形成吸收体226。

为了使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特定的纤维取向性,材料供给部152的罩152a在机械方向MD的下游侧(吸收体原料的堆积的上游侧)具有比在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罩大的堆积空间152b。

通过这样设置,存在如下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沿凹部153的深度方向、换言之是从吸入筒151的周面151a朝向其中心的方向堆积。

若着眼于吸收体原料和凹部153,则存在吸收体原料从凹部的靠吸入筒的旋转的下游侧的凹部部分153a朝向旋转的上游侧的凹部部分153b依次堆积的倾向,因此,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的特定的纤维取向性的倾向。

另外,在将吸收体原料堆积于凹部153时,通过使吸收体原料的堆积的上游侧的吸入筒的吸引力比吸收体原料的堆积的下游侧的吸入筒的吸引力高,热塑性树脂纤维也易于具有上述的特定的纤维取向性。

而且,通过使吸入筒的旋转速度比吸收体原料的流动速度慢等,热塑性树脂纤维易于具有上述的特定的纤维取向性。

接下来,形成于凹部153的吸收体226向载体片150上移动,该载体片150在其上具有从涂布机159涂布的粘接剂。

此外,为了制造高吸收性聚合物和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在厚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的吸收芯,例如,可列举出使用于供给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22的颗粒供给部158的位置向吸入筒151的旋转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移动的方法。这样一来,例如在使颗粒供给部158的位置向吸入筒151的旋转的下游侧移动了的情况下,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22易于堆积于凹部153的上方、即靠周面151a的位置。

载体片150之后形成第2芯包层,但在吸收性物品不具有芯包层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透液性层、不透液性层、根据期望设置的辅助片等用作载体片。

接下来,从辊227供给第1芯包层片229,将从涂布机229涂布的粘接剂涂布到第1芯包层片229,之后,叠置于吸收体226上,形成叠置物230。

[第2工序(II)]

在第2工序(II)中,在压花工序中,使用一对压花辊301、302来对叠置物230进行压花,在叠置物230形成压花部。在接下来的切割工序中,使用一对辊303、304来将叠置物230裁切成预定的形状,制造吸收体305。除此之外的工序可利用公知的方法实施,因此,省略说明。

优选的是,上述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与构成吸收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以上存在预定的关系。具体而言,上述温度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熔解的温度即可,例如,在热塑性树脂纤维是鞘芯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上述温度是鞘成分的一部分开始熔融的温度以上即可。

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通常是30℃~160℃,优选是30℃~140℃,压力通常是10N/mm~3000N/mm,优选是50N/mm~500N/mm,处理时间通常是0.0001秒~5秒,优选是0.005秒~2秒。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实施例。

[制造例1]

利用图7所示的装置获得了以克重190g/m2包含纸浆、以克重10g/m2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以克重170g/m2包含聚丙烯酸钠系高吸收性聚合物(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具有长度340mm×幅110mm的尺寸的、厚度未调整的吸收芯。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是如下芯鞘纤维: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鞘是聚乙烯,平均纤维长度是30mm,纤度是2.2dtex。

接下来,使上述厚度未调整的吸收芯通过一对平面辊,对其厚度进行调整,制造了吸收芯No.1。

[制造例2~6]

除了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纸浆的比率如表1所示那样变更了以外,按照制造例1的顺序制造了吸收芯No.2~6。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

对吸收芯No.1~No.6的干燥时强度、湿润时强度、抗弯强度和高吸收性聚合物脱落率进行了评价。一并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

此外,实施例1~5的吸收芯No.1~No.5的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是100Pa以上。

[表1]

附图标记说明

1、带型一次性尿布;2、顶片;3、吸收体;4、背片;5、吸收芯;6、热塑性树脂纤维;6a、第1部分;6b、第2部分;6c、连结部分;7、纤维素系吸水性纤维;8、高吸收性聚合物;9、第1面;10、第2面;11、第1芯包层;12、第2芯包层;21、压花部;41、立体褶裥;41a、43、伸缩构件;42、粘扣带;401、夹具;402、样品;403、双面胶带;404、砝码;405、保持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