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76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痿病是肢体的皮、肉、筋、骨、脉受到外邪浸淫,或因五脏内伤而失养引起的,以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脉沉细或沉弱。目前,临床上治疗痿病一般以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治标不治本。

中医认为,痿病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劳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热邪灼津,脏腑亏损或湿热阻滞,气血津液阴精亏虚或不运,肌肉筋脉失养所致。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痿病的发病机理,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痿病存在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山茱萸10-30份,白术10-20份,何首乌10-20份,陈皮5-15份,石膏10-20份,厚朴10-20份,杜仲10-20份,秦艽5-15份,珍珠母10-20份,天麻10-20份,知母5-15份,豨莶草10-20份,五叶薯10-20份,磁石10-20份,升麻5-15份,白扁豆10-20份,饭团根10-20份,独活5-15份,狗脊10-20份,肉苁蓉10-20份,伸筋草10-20份,附子5-15份,浙贝母10-20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山茱萸20份,白术15份,何首乌15份,陈皮10份,石膏15份,厚朴15份,杜仲15份,秦艽10份,珍珠母15份,天麻15份,知母10份,豨莶草15份,五叶薯15份,磁石15份,升麻10份,白扁豆15份,饭团根15份,独活10份,狗脊15份,肉苁蓉15份,伸筋草15份,附子10份,浙贝母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的功效;秦艽具有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的功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的功效;天麻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豨莶草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五叶薯具有补脾益肾、利湿消肿的功效;磁石具有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功效;升麻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饭团根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独活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浙贝母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健脾补肾、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对痿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作用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1%,治愈率达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山茱萸20g,白术15g,何首乌15g,陈皮10g,石膏15g,厚朴15g,杜仲15g,秦艽10g,珍珠母15g,天麻15g,知母10g,豨莶草15g,五叶薯15g,磁石15g,升麻10g,白扁豆15g,饭团根15g,独活10g,狗脊15g,肉苁蓉15g,伸筋草15g,附子10g,浙贝母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山茱萸30g,白术10g,何首乌20g,陈皮5g,石膏20g,厚朴10g,杜仲20g,秦艽5g,珍珠母20g,天麻10g,知母15g,豨莶草10g,五叶薯20g,磁石10g,升麻15g,白扁豆10g,饭团根20g,独活5g,狗脊20g,肉苁蓉10g,伸筋草20g,附子5g,浙贝母20g,甘草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山茱萸10g,白术20g,何首乌10g,陈皮15g,石膏10g,厚朴20g,杜仲10g,秦艽15g,珍珠母10g,天麻20g,知母5g,豨莶草20g,五叶薯10g,磁石20g,升麻5g,白扁豆20g,饭团根10g,独活15g,狗脊10g,肉苁蓉20g,伸筋草10g,附子15g,浙贝母10g,甘草1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山茱萸23g,白术12g,何首乌18g,陈皮7g,石膏18g,厚朴12g,杜仲18g,秦艽7g,珍珠母18g,天麻12g,知母13g,豨莶草12g,五叶薯18g,磁石12g,升麻13g,白扁豆12g,饭团根17g,独活7g,狗脊18g,肉苁蓉12g,伸筋草18g,附子7g,浙贝母18g,甘草7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山茱萸17g,白术18g,何首乌12g,陈皮13g,石膏12g,厚朴18g,杜仲12g,秦艽13g,珍珠母12g,天麻18g,知母7g,豨莶草18g,五叶薯12g,磁石18g,升麻7g,白扁豆18g,饭团根12g,独活13g,狗脊13g,肉苁蓉18g,伸筋草12g,附子13g,浙贝母12g,甘草13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4例,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36~76岁。

二、诊断标准:

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六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肢体活动正常,肌肉丰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肢体痿弱好转,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未愈:肢体痿软无改善。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52个疗程,治愈34例,好转15例,未愈5例。治疗期间对中药品临床引起各类型的过敏反应、疑为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疑为药物引起癌症等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即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吴某,男,39岁。患者自述:半年前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双腿无力,肌肉萎缩,行走困难,采用针灸、推拿及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后,自觉不适感减轻,肢体活动能力增强;继续服用4个疗程,症状消失,肢体活动正常,治愈。

病例2:王某,女,50岁。患者就诊时自述:初起时感觉四肢软弱无力,伴有乏力,酸痛,终日无精打采。近一个月来,四肢麻木感尤为明显,影响肢体活动。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麻木感明显消退,乏力感减轻,肢体痿弱好转;续服5个疗程后,各症状消失,肢体活动正常,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