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81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的一次性吸收性物品,具有防止液体侧漏的两侧片材,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主体,防止液体渗透的背面片材。为增强吸收性物品对身体的贴合性,出现了在两侧片材、吸收主体、背面片材形成的产品内装的前端与后端添加弹性腰围的改进方法,即形成一种内裤式尿裤。另外还有一种做法,即采用将弹性腰围弹性构件、腿部弧形弹性构件添加到两层包覆材料之间,并将形成的内装添加到包覆材料内的方式,以形成一种内裤式尿裤。

目前上述两种内裤式尿裤的弹性腰围的做法通常是在两种非伸缩性的片状材料之间添加弹性材料,通过在弹性材料上涂覆热熔胶热的方式,将弹性构件固定在两层包覆材料之间。但是上述方法形成的弹性褶皱手感较硬,不够柔软,同时由于弹性材料伸缩所产生的褶皱、折痕不能与皮肤紧密贴合,容易在使用者的皮肤上勒出红印,特别是对婴儿的皮肤能够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舒适度下降。

此外,由于传统外包覆层本身不具备弹性,若想在腰围处赋予外包覆层弹性需要额外添加弹性材料并通过热熔胶固定,因此势必会增加橡筋添加装置和胶机,一方面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增大生产线的占地面积,不利于空间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且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的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与纵向相互垂直的横向,在纵向上以裆部区域为中心,在其前部、后部分别形成腹部区域和背部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外包覆层,以及固定在外包覆层里侧的内装,其中外包覆层由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弹性性能片材构成。

上述外包覆层所使用的弹性性能片材具有良好的弹性,优选为拉伸倍率大于1且小于等于5的弹性无纺布,该弹性无纺布由改性PE或聚氨酯制得。由于弹性无纺布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当外力撤销时可实现快速回缩,因此外包覆层不需要在整个腹部区域和背部区域添加弹性材料就具有弹性,因此节省大量的弹性材料且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覆层腹部区域两侧缘与背部区域两侧缘结合处可采用热封连接或超声波熔接的方式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包覆层上腹部区域和背部区域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腰部弹性部件。腰部弹性部件的设置,增大了腹部区域和背部区域的腰围弹性拉伸性能,使其与使用者皮肤更紧密的贴合。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装包括防漏侧围、正面片、背面片和介于正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所述吸收体由吸收芯和吸收体包覆材料构成。优选的,上述正面片与吸收体之间还设有用于加快液体扩散速度的导流层。

优选的,所述内装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外包覆层前后两端纵向延伸的腰围覆盖片材。腰围覆盖片材的设置,可以固定内装与腰围弹性部件,使内装和腰围弹性部件与外包覆层结合的更牢固。此外,该腰围覆盖片材还能用于防止体液在前后方向上的泄露。

作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这一主题,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为流程方向,横向为宽度方向,其包括如下工序:制造内装的工序;将内装配置在外包覆层上的工序;在配置有内装的片材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弧切形成作为腿口的孔的工序;将片材沿流程方向间歇性切断的工序;对切断后片体的两侧缘相互接近或重合的方式将片体对折并结合的工序。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工序中外包覆层的拉伸倍数控制在1-1.5,并小于外包覆层自身的拉伸倍率。进一步的,上述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还包括对结合后片体进行包折、正反向叠片的工序。

就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言,传统的尿裤制造方法均采用弹性材料加施胶的方式实现腰围处的复合成型,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弹性材料、施胶两个工位才能实现。而在传统制造过程中,弹性材料在添加时需要考虑到橡筋张力的因素,弹性材料的施加方向必须与流程方向平行且使其处于拉伸状态,因此在将弹性材料结合在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之间后,还必须通过转向装置将其旋转90°或者270°之后再与内装结合,或者是将内装旋转90°或者270°之后再与其结合。可见,传统的制造方法所需工位多,且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而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节省了大量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添加装置和施胶装置,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且结构简单,因此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又一难点在于,传统的外包覆层无论在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不具备弹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无需考虑张力因素。然而本发明中的外包覆层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因此如果在流程方向上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输送,那么其在拉伸状态下与内装复合后会出现诸如褶皱现象严重、腿口孔不形成到位等缺陷,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论证并最终发现,当拉伸倍数控制在1-1.5,并使得该拉伸倍数小于材料本身的拉伸倍率时,制得的产品品质较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吸收性物品的外包覆层采用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弹性性能的片材,利用该片材本身所具有的弹性拉伸性能,使得外包覆层无需在整个腹部区域和背部区域添加弹性材料的前提下就赋予了弹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将外包覆层的拉伸倍数控制在1-1.5,并小于外包覆层自身的拉伸倍率,节省了大量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添加装置和施胶装置,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且结构简单,因此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示吸收性用品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所示吸收性用品的展开示意图。

图3是图2的S-S剖视图。

图4是图2的T-T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所示吸收性用品展开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S-S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T-T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所示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的产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吸收性物品1,在纵向上以裆部B为中心,分为腹部区域A和背部区域C。

吸收性物品1具有外包覆层2和内装3。

外包覆层2由具有弹性性能的片材构成,所述外包覆层2在腹部区域的两侧缘和背部区域的两侧缘处相结合,形成吸收性物品1。

外包覆层2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所以当外力撤销片材可快速回缩。因此采用上述片材制成的外包覆层2不需要额外增加弹性材料就具有弹性性能,从而省去了弹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内装3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材31,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32,介于正面片材31与背面片材32之间的吸收体33,以及防漏侧围34。优选的在吸收体33与透液性的正面片材31之间设有加快液体扩散速度的导流层35。吸收体33由吸收芯331与包覆在吸收芯331外的吸收体包覆层332构成。防漏侧围34由防漏片材341和防漏侧围弹性部件342构成。

上述腹部区域A和背部区域C结合处7可采用热封连接或超声波熔接方式连接。

上述外包覆层2,是具有不透液性的柔软的弹性片材,可采用弹性无纺布。

上述正面片材31,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正面片材31可以选用无纺布,所述无纺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上述背面片材32,是具有不透液性的柔软片材。背面片材32可采用PE膜。

上述吸收芯331可以采用由无尘纸或无纺布或卫生纸、蓬松无纺布、SAP复合形成的复合芯体或由绒毛浆和SAP共混形成的棉芯。

上述防漏侧围片材341,是具有不透液性的的柔软片材。防漏侧围片材341可以选用无纺布,所述无纺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防漏侧围弹性部件342,可以采用弹性橡筋。

上述导流层35,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导流层35可以选用无纺布,所述无纺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实施例2:

如图5至7所示吸收性物品1,在外包覆层2位于腹部区域A和背部区域C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腰围弹性部件6,腰围弹性部件6在横向方向上未与腹部区域A和背部区域B的两侧缘向重合,在内装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外包覆层2前后两端纵向延伸的腰围覆盖片材5,腰围覆盖片5覆盖腰围弹性部件6和内装3的前后两端部;其余同实施例1。

如图8所示,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为流程方向,横向为宽度方向,包括如下工序:

织物W1沿着流程方向MD分割为二片相同的片材,分切后的片材与防漏侧围弹性部件342复合、包折制成第一织物带材W2,W2与表面织物W3复合成表层片材W4。

制造吸收体33的工序。吸收体包覆层332沿流程方向MD输送,包覆吸收芯331,优选的,在吸收体33的表面添加导流层35,然后形成吸收体带材33。

将吸收体带材33与表层片材W4及背面片材32复合制成吸收芯体带材W5。然后将吸收芯体带材W5按规定长度切断形成内装3。其中,将吸收体33与表层片材W4复合之前还包括添加棉芯橡筋8。

将具有弹性性能的片材W7制成外包覆层2。

将内装3与外包覆层2通过热熔胶复合,在外包覆层2的表面上添加腰围弹性部件6,所述腰围弹性部件6沿着外包覆层2的横向方向以拉伸状态添加,在流程方向MD上间断分布。并在相邻两内装3的端部复合一层腰围覆盖片材5,所述腰围覆盖片5覆盖内装3的端部和腰部弹性部件6,制成外包覆层带材W6。

在流程方向MD上,将外包覆层带材W6宽度方向两侧进行弧切形成作为腿口的孔,将外包覆层带材W6沿纵向间隔切断形成如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

将切断后的吸收性物品1沿着宽度方向CD对折使其腹部区域A与背部区域相C互接近乃至重合,并对腹部区域A与背部区域C两侧边缘进行结合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1。

在上述工序中,外包覆层的拉伸倍数控制在1-1.5,并小于外包覆层自身的拉伸倍率。

传统的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均采用弹性材料加施胶的方式实现腰围处的复合成型,制造过程中不仅需要添加弹性材料、施胶两个工位才能实现。此外弹性材料在添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橡筋张力的因素,弹性材料的施加方向必须与流程MD方向平行且使其处于拉伸状态,因此在将弹性材料结合在第一片材与第二片材之间后,还必须通过转向装置将其旋转90°或者270°之后再与内装结合,或者是将内装旋转90°或者270°之后再与其结合。因此传统的制造方法所需工位多,且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而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通过本身具有弹性性能的片材构成的外包覆层,设备更加简单,因此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对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甲乙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