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58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寒湿痹,中医病证名,为行(风)痹、痛(寒)痹、著(湿)痹的合称。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瘀滞,证见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是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治宜祛风散寒利湿,本申请一种用于风寒湿痹的药物善于治疗风寒湿性的痹痛,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桂枝10-20份;白术10-20份;防风8-15份;荆芥8-15份;没药9-16份;川芎8-15份;元胡9-13份;红花8-15份;独活10-18份;川椒10-20份;透骨草15-25份;艾叶10-20份;盐200-400份。

各药物组成的药物作用:

桂枝:【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发表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属辛温解表药。

白术:【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防风:【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膀胱经、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发表、祛风、除湿。属解表药下分类辛温解表药。荆芥:【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发表散风、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没药:【性味归经】性平,味辛、苦。归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川芎:【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经、胆经、心包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元胡:【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红花:【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独活:【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苦。归肾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川椒:【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属温里药。

透骨草:

艾叶:【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温经止血药。

将上述药物制成本发明的方法是:

将上述桂枝、白术、防风、荆芥、没药、川芎、元胡、红花、独活、川椒、透骨草和艾叶各药物混合打成粗末,放布袋内与盐混合,电加热后热敷患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采用中药制配而成,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骨及关节痛,骨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即颈、腰、膝关节骨质增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桂枝10份;白术10份;防风8份;荆芥8份;没药9份;川芎8份;元胡9份;红花8份;独活10份;川椒10份;透骨草15份;艾叶10份;盐200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桂枝15份;白术15份;防风10份;荆芥10份;没药10份;川芎10份;元胡10份;红花10份;独活15份;川椒15份;透骨草20份;艾叶15份;盐300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风寒湿痹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桂枝20份;白术20份;防风15份;荆芥15份;没药16份;川芎15份;元胡13份;红花15份;独活18份;川椒20份;透骨草25份;艾叶20份;盐400份。

临床资料: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经临床观察病人100例,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率显著,临床观察过程中,功效确切,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且经临床观察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后,显效7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完全达到临床用药标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