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癌痛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556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抗癌痛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天约有 350~400 万癌症病人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半数以上属中度或重度疼痛。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它极大增加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对癌症患者进行无痛干预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应用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控制癌痛方案,主要是对轻度疼痛者,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作用机制是缓解周围性疼痛;对中度疼痛者,用可待因等弱阿片类止痛药物;对剧烈疼痛者,选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阿片类药物能抑制大脑皮层痛觉区,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必要时可加用苯妥英钠、冬眠灵、安定、强地松等药物辅助治疗效果更好。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 成瘾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病人止痛效果欠佳。

近年来,传统中医外治法在减轻癌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外治法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黏膜表面直接吸收,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尤其适合于晚期危重患者或不能口服给药者,且可避免口服药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内服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及耐药问题。从而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抗癌治疗和患者的生存。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外用止痛药的药效不明显,多为大量动物做成药,吸收效果不佳,容易致敏,患者常常产生贴药局部红肿,瘙痒,水泡,破溃等副作用,安全性差,严重影响患者持续治疗和生活。因此,寻求简便、药效佳、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成瘾性的治疗方法,是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好、止痛快、安全、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的抗癌痛止痛贴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癌痛止痛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玄胡20-40份 、乳香10-20份 、没药10-25份、荜菝20-40份、黄药子20-40份 、雄黄10-20份、生川乌20-40份、入山虎20-40份 、鸡梯美20-40份、山乌龟20-40份、辣喝咪20-40份 、草乌20-40份、三棱10-20份、莪术10-20份、黄芪40-60份、白芍10-25份、九节风20-40份、毛老虎5-15份、醋商陆5-15份和冰片5-15份。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抗癌痛止痛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玄胡30份、乳香20份 、没药20份、荜菝25份、黄药子30份、雄黄15份、生川乌30份、入山虎30份、鸡梯美30份、山乌龟30份、 辣喝咪30份、草乌30份、 三棱15份、莪术15份、黄芪50份、白芍15份、九节风30份、毛老虎15份、醋商陆10份和冰片10份。

本发明药方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玄胡,又名元胡、玄胡索、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W.T的干燥块茎。其功能为活血,利气,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胸肋、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等疾病。

乳香,又名乳头香、天泽香等,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的治疗。

没药,别称为末药、明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荜菝(Piperaceae nom. Conserv.),别称为荜芨(唐太宗实录:唐本草),毕勃(本草拾遗),鼠尾(未成熟的果穗,中药志Ⅱ),野毕菝(盈江),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果穗,多年生草质藤,生于海拔约600米的疏林中。分布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福建、广东和广西有栽培。主要功效为祛风、散寒、镇痛、消肿,主治脘腹冷痛,呕吐酸水,鼻渊牙痛。

黄药子,别称为朱砂七、黄药、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黄狗头、黄独子等,为薯截科植物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其性寒凉,味苦,具有凉血、消瘿、降火、解毒的作用。现代医家还认为黄药子具有化痰散结、消瘿化瘤、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癌等疗效。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是有毒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功效,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

生川乌(RadixAconiti),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别名鹅儿花、铁花,有大毒,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

入山虎(Toddalia asiatica),为芸香科飞龙掌血属植物,别称飞龙掌血、黄肉树(台湾),三百棒(湖南、贵州),大救驾、三文藤、牛麻簕、鸡爪簕、黄大金根、簕钩(广东),入山虎、小金藤、爬山虎、抽皮簕、油婆簕、画眉跳、散血飞,散血丹、烧酒钩、猫爪簕(广西〕、温答(广西壮族语音)、亦雷 (广西瑶族语音)、八大王(贵州)、见血飞、黄椒根、溪椒(四川)、刺米通(云南)等。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见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温热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丛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丛中较常见。具有活血、散瘀、镇痛、消肿等功效,民间用于跌打扭伤药,亦作驱蛔虫药,局部应用时,对神经末梢有麻醉作用,对胃痛或关节肌肉痛有缓解作用。

鸡梯美(Herba Paederiae)(广西瑶族语音),别名鸡屎藤、鸡矢藤、斑鸠饭、女青、主屎藤、却节、等,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具有祛风利湿,止痛解毒,消食化积,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伤性疼痛,肝胆及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支气管炎;外用于皮炎,湿疹及疮疡肿毒。

山乌龟(StephaniacepharanthaHayata.),别名地不容、金不换、千金藤、白芍子、粉防己、雪胆等,是防己科千金藤属的多种植物的块根。具清热解毒,健胃止痛的作用,用于胃痛、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菌痢、肠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病等多种疾病。

辣喝咪,别名闹羊花、洋金花,为茄科植物曼阳罗Datura stramonium L.的全株。具有止咳平喘、麻醉止痛、散瘀消肿和镇静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治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胃肠痉挛疼痛、咳嗽、哮喘、跌打损伤、骨折及蛇、虫咬伤等症状。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别名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等。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病。

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erum,Buch. -Ham.的干燥块茎。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症状的治疗。

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别称蒁药、莪荗、青姜、黑心姜、姜黄。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本发明选用的是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等。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又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久溃不敛、内热消渴、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状。

九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观音茶、接骨木、九节风、驳节茶、鸭脚节、山牛膝、珍珠兰、九节草、野靛、学士茶、接骨丹、接骨草、铜脚灵仙、九节兰、节骨茶、接骨莲、竹茶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风除湿通络之功效。主要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等症状。

毛老虎,别名黄杜鹃、闹羊花、三钱三、一杯倒、一杯醉等,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的根或全株。生于丘陵地山坡上灌丛中。产于广西凌云、罗城、临桂、全州、钟山、荔浦等县市;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份。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止咳平喘,消肿,杀菌止痒之功效,主要治疗治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间盘突出症、各种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疥癣、龋齿疼痛。

醋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具有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等。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状。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抗癌痛止痛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上述比例称取各原料,加入粉碎机,研磨成粉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得药粉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再将药糊均匀放在胶布,即得抗癌痛止痛贴。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抗癌痛止痛贴的应用方法,是将抗癌痛止痛贴准确贴于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每次保留贴敷时间为10-12h;穴位是根据病种及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主穴及配穴,其中主穴是根据疼痛的部位选阿是穴,配穴选择依据包括肝癌选期门穴、肺癌选肺俞穴、大肠癌选大肠俞穴、胃癌选中脘穴、乳腺癌选乳根穴及胰腺癌选胰俞及骨转移癌则根据疼痛部位不同进行选穴。

进一步的,对于轻度癌痛患者单用本发明的癌痛止痛贴;中度癌痛患者将本癌症止痛贴和曲马多结合使用;重度癌痛患者将癌痛止痛贴与加盐酸吗啡结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选取具有解毒散结、麻醉镇痛、抑菌抗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的药材,合理配比,通过穴位敷贴,作用于机体,达到止痛效果,本发明制作的贴剂具有减轻癌痛效果明显、止痛快、安全、无毒副作用、成本低、无成瘾性、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毒麻药品的用量,降低毒麻药的毒副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患者欢迎。

2、本发明提供的抗癌痛止痛贴至今已对上千名癌痛病人进行临床试验,其中有效率达98%以上,显效率达到85%以上,对持续性癌性疼痛而起到明显止痛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抗癌痛止痛贴,由玄胡20g、乳香15g 、没药10g、荜菝20g、黄药子25g、雄黄10g、生川乌25g、入山虎30g、鸡梯美20g、山乌龟25g、 辣喝咪20g、草乌20g、 三棱15g、莪术10g、黄芪40g、白芍20g、九节风20g、毛老虎5g、醋商陆10g和冰片5g组成。其制备是将各原料加入粉碎机,研磨成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得药粉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再将1g药糊放在3cm×3cm大小的胶布,即得抗癌痛止痛贴。

实施例2

一种抗癌痛止痛贴,由玄胡25g、乳香10g 、没药15g、荜菝30g、黄药子20g、雄黄20g、生川乌20g、入山虎40g、鸡梯美25g、山乌龟20g、 辣喝咪40g、草乌25g、 三棱10g、莪术20g、黄芪60g、白芍10g、九节风40g、毛老虎10g、醋商陆5g和冰片10g组成。其制备是将各原料加入粉碎机,研磨成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得药粉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再将1g药糊放在3cm×3cm大小的胶布,即得抗癌痛止痛贴。

实施例3

一种抗癌痛止痛贴,由玄胡30g、乳香20g 、没药20g、荜菝25g、黄药子40g、雄黄15g、生川乌30g、入山虎30g、鸡梯美30g、山乌龟30g、 辣喝咪30g、草乌30g、 三棱15g、莪术15g、黄芪50g、白芍15g、九节风30g、毛老虎15g、醋商陆10g和冰片10g组成。其制备是将各原料加入粉碎机,研磨成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得药粉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再将1g药糊放在3cm×3cm大小的胶布,即得抗癌痛止痛贴。

实施例4

一种抗癌痛止痛贴,由玄胡40g、乳香15g 、没药25g、荜菝40g、黄药子30g、雄黄20g、生川乌40g、入山虎20g、鸡梯美40g、山乌龟40g、 辣喝咪30g、草乌40g、 三棱20g、莪术15g、黄芪50g、白芍25g、九节风25g、毛老虎10g、醋商陆8g和冰片15g组成。其制备是将各原料加入粉碎机,研磨成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混匀后装瓶密封,得药粉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用醋调成糊状,再将1g药糊放在3cm×3cm大小的胶布,即得抗癌痛止痛贴。

下面将结合具体临床试验来说明本发明抗癌痛止痛贴的药用效果。

、试验对象的选择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间在某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自愿病人。其中选择纳入标准为:

(1) 诊断标准:经病理学/细胞学诊断和临床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WHO 疼痛分级标准:0 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即虽有疼痛感仍能正常工作,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 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须服用止痛剂。

(2)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25-70岁的男女患者;

(3)意识清晰,对自身疼痛有判断能力,有合作评价疼痛者;

(4)无药物滥用和过敏史;

(5)试验前4小时内不使用镇痛药或12小时内未用口服或外用缓释镇痛药。

(6)有明确的疼痛部位,按照数字等级量标法及 WHO疼痛分级标准分级。

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治疗者;(3)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病患者;(4)不能自主判断疼痛程度者;(5)用药局部损伤及皮肤病患者。

、分组试验

选择500例有癌痛症状的自愿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试验组400例,男250例,女150例,平均年龄为52.68岁,试验组平均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C和试验组D四组,其中每组肝癌30例,肺癌20例,人肠癌10例,胃癌15例,乳腺癌10例,胰腺癌5例,转移性骨癌10例;疼痛程度:I级30例,II级30例,Ⅲ级40例。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54.27岁;其中肝癌32例,肺癌15例,大肠癌9例,胃癌l3例,乳腺癌10例,胰腺痛3例,转移性骨癌18例;疼痛程度:I级28例,II级32例,Ⅲ级40例。各组性别、年龄、癌症类别、疼痛强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根据病种及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主穴及配穴,清洁局部皮肤,将以上实施例1-4制得的抗癌痛止痛贴准确贴于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保留贴敷时间10-12h,连用l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合并用药方法:轻度,单用抗癌痛止痛贴;中度,抗癌痛止痛贴加曲马多;重度,抗癌痛止痛贴加盐酸吗啡。穴位选择:主穴,根据疼痛的部位选阿是穴;配穴,肝癌选期门穴,肺癌选肺俞穴,大肠癌选大肠俞穴,胃癌选中脘穴,乳腺癌选乳根穴,胰腺癌选胰俞,骨转移癌则根据疼痛部位不同进行选穴。

对照组轻度:布洛芬缓释胶囊;中度:曲马多;重度:盐酸吗啡。以上两组三阶梯给药品名、批号(准字号)、剂量、次数、方法相同。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连续用药l周,评价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1)疼痛缓解度,由医生询问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按WH0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无疼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NC):与治疗前比较无缓解。(2)总有效率根据WH0标准判定。其中显效:达到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达到CR或PR;有效:达到轻度以上缓解,即达到MR以上;无效:疼痛未减轻。(3)生活质量疗效评分,采用1~5分记分法,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

、治疗结果

本发明抗癌痛止痛贴经过临床试验后,治疗效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本发明抗癌痛止痛贴的治疗效果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的抗癌痛止痛贴有效率达98%以上,显效率达到87%以上,疗效远远高于常规的三阶梯疗效法。

表2: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