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仔猪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6299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仔猪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仔猪腹泻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报道,腹泻死亡的仔猪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五分之二。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部分患病仔猪康复后生长发育缓慢,成为僵猪,日龄稍大的仔猪和成猪可引起掉膘,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其它疾病。目前,防治仔猪腹泻多采用抗生素,但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耐药性不断增强,有些猪场利用现有的药物并未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还导致了畜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中药治疗仔猪腹泻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仔猪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从粪便上看,患病仔猪粪便呈现糊状、灰色、白色、黄色、黑色,更严重者呈水样便。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似属于“肠僻”、“下痢”、“休息痢”、“滞下”等病症的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脾虚湿郁,表现为虚中挟实,虚实兼见,寒热错杂。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涩肠为治疗仔猪腹泻的组方原则,使仔猪肠气和而功能复,达治腹泻之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对仔猪腹泻进行分析研究,以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涩肠为原则进行组方,提供一种治疗仔猪腹泻疗效好的纯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工艺。本中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同时对养殖生产中抗生素使用的减少,耐药性的降低以及药物残留的减少亦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仔猪腹泻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药物制备而成:椿根皮、杨树花、黄连、干姜、石榴皮、防风。

其中所述药物重量比为:椿根皮3-12份、杨树花3-12份、黄连1-5份、干姜1-5份、石榴皮2-8份、防风1-6份。

优选的,所诉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5-10份、杨树花5-10份、黄连2-4份、干姜2-4份、石榴皮4-7份、防风3-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诉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8份、杨树花8份、黄连3份、干姜2份、石榴皮5份、防风4份。

根据中药史料与现代研究论述,上诉6味中药材具有如下功能主治:

椿根皮:性味苦、涩、寒,入胃、大肠、肝三经。主治功效为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椿根皮苦寒,苦能燥湿涩肠,寒能清热,功善涩肠止泻,最宜湿热腹泻。

杨树花:味苦性寒、归胃肠二经。主治功效为化湿止痢、涩肠止泻、清热解毒、健脾养胃。

黄连: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四经。主治功效为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故临床可用之治疗湿热中阻,湿热泻痢,湿毒疮等湿热证。如刘完素所云:“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

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肺三经。主治功效为温中逐寒。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能祛脾胃寒邪,助脾胃阳气,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症均适用。《景岳全书·泄泻》曰:“盖关门不固,则气遂泻去,气去则阳衰,阳衰则寒从内生,因必外受风寒而始谓之寒也。”症见:形寒怯冷,腹部隐痛,泻下清冷,状如鸭粪,或完谷不化,小便清白。苔白舌淡,脉像沉迟。治宜干姜,温中健脾,袪寒助运。

石榴皮:性温,味酸、涩,入大肠、肾二经。主治功效为涩肠止泻,石榴皮酸且涩,入大肠经,则可酸敛,收涩肠道而具有涩肠止泻之功。凡久泻气虚气虚下陷,下痢不止,脱肛不收者,皆可用之。故《药性论》谓:石榴皮“主涩肠,上赤白下痢”。

防风:性温味辛甘,入膀胱、肝、脾三经。主治功效为袪风胜湿,防风味辛性温,辛行散祛风,温可祛湿,风可胜湿,故本品具祛风胜湿之功。脾主四肢,肝主筋,本品入肝、脾经,能祛经络筋骨中的风湿之邪,并有止痛之效。《本草汇言》说:“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本品祛风散寒胜湿,可行经络,祛风邪,逐湿淫,散寒滞。

组方原理:本方用于泻痢之湿热郁结,虚实交错证。本方苦寒辛热同用,开泄敛涩并举之方。方中以椿根皮、杨树花、黄连燥湿清热治病因;以干姜之辛热配前三味药之苦寒解肠之寒热郁结,椿根皮与石榴皮敛肠止泻以固其本;复以防风胜湿升清,共复其用。诸药相合,则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涩肠,肠气和而功能复,达治腹泻之果。

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颗粒剂、口服液。

中药颗粒剂,通过灌服,以治疗仔猪腹泻。

中药口服液,通过灌服,以治疗仔猪腹泻。

本发明涉及的用于治疗仔猪腹泻的中药组合有以下优点:

(1)本方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苦寒辛热同用,开泄敛涩并举,使之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涩肠,肠气和而功能复,达治腹泻的目的。

(2)本方为纯中药制剂,对养殖生产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药物残留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实例进一步详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中药组合的配方

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3份、杨树花3份、黄连1份、干姜1份、石榴皮2份、防风1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12份、杨树花12份、黄连5份、干姜5份、石榴皮8份、防风6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6份、杨树花6份、黄连2.5份、干姜2.5份、石榴皮4份、防风3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10份、杨树花8份、黄连3份、干姜2份、石榴皮5份、防风4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4份、杨树花3份、黄连2份、干姜2份、石榴皮3份、防风2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5份、杨树花9份、黄连4份、干姜2份、石榴皮4份、防风3份。

或者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成分制备而成:椿根皮11份、杨树花6份、黄连2份、干姜2、3份、石榴皮6份、防风5份。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中药颗粒剂由下列药物组成:椿根皮8份、杨树花8份、黄连3份、干姜2份、石榴皮5份、防风4份。所述各味中药的各比例均为重量份,将各中药加17倍量(重量比)备用。将以上药物,按10倍、8倍煎煮2次,每次60分钟,合并2次的煎煮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25℃),加入600g蔗糖和200g糊精制粒,烘干,分装即得。

实施例3口服液的制备

中药颗粒剂由下列药物组成:椿根皮8份、杨树花8份、黄连3份、干姜2份、石榴皮5份、防风4份。所述各味中药的各比例均为重量份,将各中药加17倍量(重量比)备用。将以上药物,按10倍、8倍煎煮2次,每次60分钟,合并2次的煎煮液,过滤浓缩至800ml,滤过,加入羟苯乙酯1g,甜菊素1g,搅拌使溶解,再加纯化水至体积为1000ml,滤过,加纯化水定容至1000ml,分装,灭菌,即得。

实例4临床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1.1.1选择3-7日龄临床自然发病腹泻仔猪150头。

1.1.2发病仔猪情况及诊断:病猪症状呈灰白色、黄色稀便,个别严重的病猪拉水样粪便,为仔猪腹泻。

1.2药品:

中药颗粒剂:按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

中药口服液制剂:按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口服液;

对照药物:盐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

1.3试验方法与分组

将150头腹泻仔猪分为3组,每组50头,分别为:

1组中药颗粒剂组,给药量为每头仔猪灌服5g中药颗粒,每天2次,连用3天;

2组中药口服液制剂组,给药量为每头仔猪灌服5ml中药口服液,每天2次,连用3天;

3组对照组,盐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按照说明灌服给药,每天1次,连用3天;

1.4评定指标给药后每天对各组仔猪进行观察,记录死亡数、治疗效果,连续观察10天。

1.5疗效判定患病仔猪腹泻停止,粪便成形,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一周内无复发即为治愈。

患病仔猪腹泻停止,粪便成形,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一周内复发即为有效。

患病仔猪服药三天腹泻并未减轻,出现恶化、死亡即为无效,或患病仔猪服药三天腹泻并未减轻,一周后粪便逐渐成形,疑为耐过,即为无效。

2.实验结果

表1各组药物治疗情况

对表格1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2的中颗粒剂与口服液制剂对治疗仔猪腹泻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明显,两药物治疗仔猪腹泻的治愈率分别达到了92%与94%,效果显著。且本药物组合为纯中药制剂,避免了滥用抗生素大致的药物产流与耐药性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发明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