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957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柿叶为柿科乔木植物柿的叶,中医中记载柿子叶有止渴生津、消肺气胀、清血和消炎的功效,柿子叶有治疗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或月经过多等。

近年来随着对柿叶的不断研究,对柿叶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柿叶中除含有大量丹宁酸、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等,还含有丰富的胆碱、芦丁、胡萝卜素、黄酮甙等。柿叶的药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生成抗癌、抗流行病病毒的干扰素,对感冒、癌症等有较好的作用;2)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并从生理上调整血压,对高血压、低血压也有很好的作用;3)降低血脂,防止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4)利尿通便、消肿、减肥;5)镇咳化痰、消暑解渴;6)安神、美容,消退老年斑;7)它能抗坏血病,防治支气管炎、防癌、抗癌。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血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定缓解作用。

另外,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的主要原料,糯米酒香气浓郁、酒性温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欢,但是现有的制备糯米酒的方法制得的糯米酒中还含有大量的糯米等杂质,会影响到药酒的透明度和口感。而且现有的米酒保健功能也略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开发一款兼具饮用和保健作用的保健药酒,发明人作了大量调查和实验,发现了一种兼具饮用和保健作用的保健药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治疗肾病的保健药酒,所述保健药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100-150份,柿叶50-80份,山药20-50份,鸡脚参5-10份,枸杞10-20份,玉米须10-15份,三七5-10份,茯苓5-10份,熟地黄3-8份,泽泻6-12份。

优选的,所述保健药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糯米120份,柿叶70份,山药40份,鸡脚参7份,枸杞10份,玉米须12份,三七6份,茯苓8份,熟地黄5份,泽泻8份。

本发明所选原料柿叶,味苦、性寒、无毒,入肺经,柿叶入药已有悠久历史,其功效在《本草在新》、《本草衍生》、《中草药学》、《中药大辞典》等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中医认为:柿叶可以清脑明目、消炎解热、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人体内亚硝酸胺的合成等功效,经常饮用能增进机体组织新陈代谢。它含有芦丁、胆碱、蛋白质、矿物质、糖等,突出的是每100克干柿叶中维生素c含量达3500毫克左右。国家级名老中医陈老明确指出:柿叶有利小便、通大便,在清血、软化血管、降血压方面有明显效果。已是我国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用药,许多资料搜集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现代研究还证实柿叶中含有柿叶黄铜甙、熊果酸等对肾病有益的组分。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鸡脚参,辛、甘,平;祛风利尿,镇痛化积,接骨生肌。用于食积,脉管炎,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玉米须,也称玉麦须。最早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性平;归肾、肝、胆经,无任何副作用。利尿消肿,肾炎水肿,膀胱炎;平肝利胆,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抗过敏,鼻窦炎、荨麻疹和哮喘,风湿痛;减肥,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乳腺炎;消暑清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强心、开胃、止喘;脚气。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治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煎水代茶,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和肥胖症等。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配方中的大枣能够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的作用。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地黄,归心、肝、肾经。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熟地黄:甘,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保健药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优质糯米去杂、洗净,并用清水浸泡4-8个小时,然后入锅蒸熟,冷却孰料降至室温;

(2)按比例称取柿叶、山药、鸡脚参、枸杞、玉米须、三七、茯苓、熟地黄、泽泻各原料,并洗净、烘干、粉碎、混合,得中药材混合物;

(3)加入中药材重量5-8倍重量水浸泡1-2小时,武火煎煮沸腾5-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3-5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2-4倍重量水,武火煎煮沸腾5-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1-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并保留滤渣,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5)将粉碎好的酒曲均匀拌入熟料中,酒曲用量是熟料重量的0.5-1.0%,并加入步骤(2)的滤液,在20-25℃温度发酵7-10天,期间搅拌2-3次,密封,继续发酵60天,进行压榨,得液汁;

(6)进行蒸馏,然后冷凝、过滤、加蒸馏水勾兑,即可得到成品药酒。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保健药酒,采用天然药物与糯米有效结合,各组份共同作用,药效平和,无任何毒副作用,真正做到了药食同源。本发明公开的保健药酒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血压、利尿通便、改善肾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它还对肾脏病尿毒症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各原料重量份如下:糯米120份,柿叶70份,山药40份,鸡脚参7份,枸杞10份,玉米须12份,三七6份,茯苓8份,熟地黄5份,泽泻8份。

制备方法如下:

(1)选择优质糯米去杂、洗净,并用清水浸泡5个小时,然后入锅蒸熟,冷却孰料降至室温22℃;

(2)按比例称取柿叶、山药、鸡脚参、枸杞、玉米须、三七、茯苓、熟地黄、泽泻各原料,并洗净、烘干、粉碎、混合,得中药材混合物;

(3)加入中药材重量6倍重量水浸泡2小时,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3倍重量水,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并保留滤渣,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5)将粉碎好的酒曲均匀拌入熟料中,酒曲用量是熟料重量的0.8%,并加入步骤(2)的滤液,在20-25℃温度发酵7-10天,期间搅拌2-3次,密封,继续发酵60天,进行压榨,得液汁;

(6)进行蒸馏,然后冷凝、过滤、加蒸馏水勾兑,即可得到成品药酒。

实施例2

各原料重量份如下:糯米100份,柿叶70份,山药30份,鸡脚参9份,枸杞15份,玉米须12份,三七7份,茯苓6份,熟地黄7份,泽泻1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选择优质糯米去杂、洗净,并用清水浸泡7个小时,然后入锅蒸熟,冷却孰料降至室温;

(2)按比例称取柿叶、山药、鸡脚参、枸杞、玉米须、三七、茯苓、熟地黄、泽泻各原料,并洗净、烘干、粉碎、混合,得中药材混合物;

(3)加入中药材重量8倍重量水浸泡2小时,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4倍重量水,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并保留滤渣,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5)将粉碎好的酒曲均匀拌入熟料中,酒曲用量是熟料重量的1.0%,并加入步骤(2)的滤液,在20-25℃温度发酵7-10天,期间搅拌2-3次,密封,继续发酵60天,进行压榨,得液汁;

(6)进行蒸馏,然后冷凝、过滤、加蒸馏水勾兑,即可得到成品药酒。

实施例3

各原料重量份如下:糯米150份,柿叶80份,山药20-50份,鸡脚参10份,枸杞10份,玉米须10份,三七5份,茯苓10份,熟地黄4份,泽泻1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选择优质糯米去杂、洗净,并用清水浸泡6个小时,然后入锅蒸熟,冷却孰料降至室温;

(2)按比例称取柿叶、山药、鸡脚参、枸杞、玉米须、三七、茯苓、熟地黄、泽泻各原料,并洗净、烘干、粉碎、混合,得中药材混合物;

(3)加入中药材重量5倍重量水浸泡1.5小时,武火煎煮沸腾8分钟,再用文火煎煮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渣中加入初始药材2倍重量水,武火煎煮沸腾8分钟,再用文火煎煮1.5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并保留滤渣,合并两次滤液备用;

(5)将粉碎好的酒曲均匀拌入熟料中,酒曲用量是熟料重量的0.5%,并加入步骤(2)的滤液,在20-25℃温度发酵7-10天,期间搅拌2-3次,密封,继续发酵60天,进行压榨,得液汁;

(6)进行蒸馏,然后冷凝、过滤、加蒸馏水勾兑,即可得到成品药酒。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