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936阅读:17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祖国学认为本病的成因为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水化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或外邪内侵,损伤脾胃,内外相加,导致湿热积滞蕴结肠道,气血阻滞而致。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西医疗法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发现,本发明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

本发明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刺齿凤尾蕨、白梅、槲皮、浮尸草、升麻、黄芪、土牛膝,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刺齿凤尾蕨25-35份、白梅20-30份、槲皮20-30份、浮尸草15-25份、升麻15-25份、黄芪10-15份、土牛膝10-15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刺齿凤尾蕨30份、白梅25份、槲皮25份、浮尸草20份、升麻20份、黄芪12份、土牛膝12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刺齿凤尾蕨:苦、涩、凉。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祛瘀凉血。临床用于痢疾,泄泻,痄腮,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白梅:酸、涩、咸。归肝肾经。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临床用于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槲皮:苦、涩、平。解毒消肿,涩肠,止血。临床用于疮痈肿痛,溃破不敛,瘰疬,痔疮,痢疾,肠风下血等。

浮尸草:甘、温。归肾经。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临床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透,咽喉肿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等。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脾虚泄泻,等一切气虚血亏之证。

土牛膝:甘、微苦、微酸、性寒。归肝、肾经。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用于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水肿等症。

本发明中药于2009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6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63例患者中,年龄38-65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48.3岁。

2、诊断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主症:(1)久泻不愈,大便稀清或伴有顽固不化;(2)腰膝酸软;(3)食少纳差;(4)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5)脉沉细或尺弱。次症:(1)五更泻或黎明前泻;(2)脐中腹痛,喜温喜按;(3)形寒肢冷;(4)腹胀肠鸣;(5)少气懒言;(6)面色白;(7)肠粘膜水肿较充血明显;(8)肠粘膜溃疡表浅、周边红肿不明显、表面白色分泌物;(9)D-木糖醇排泄率降低;(10)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排出量降低。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次症3项。

3、治疗方法

3.1处方:刺齿凤尾蕨30g、白梅25g、槲皮25g、浮尸草20g、升麻20g、黄芪12g、上牛膝12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大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到二级以上,舌、脉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二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3个以下;

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改善达一级以上,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到一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数每高倍视野在5个左右;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改变。

4.2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29例(46%),显效16例(25.4%),好转12例(19.1%),无效6例(9.5%),总有效率为90.5%。

5、典型病例

5.1黄某,男,45岁,经常性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发作期间大便次数多者可达日8~10次,尤以晨起为甚,质稀,伴少量黏液,腰膝酸软,每遇劳累、饮食不当或生气后发作。经检查,腹泻大便稀清,腹胀肠鸣,舌苔白润,脉滑。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

5.2周某,女,56岁,腹痛腹泻,以左下腹为甚,大便日5~6次,质稀,便意频频,腹部下坠感,如厕则里急后重,肢体寒冷、形体消瘦、小便短赤、食欲不佳、倦怠乏力,左下腹轻度压痛,肠鸣音稍有亢进,舌苔白,脉滑。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刺齿凤尾蕨25g、白梅20g、槲皮20g、浮尸草15g、升麻15g、黄芪10g、土牛膝10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刺齿凤尾蕨30g、白梅25g、槲皮25g、浮尸草20g、升麻20g、黄芪12g、土牛膝12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是由刺齿凤尾蕨35g、白梅30g、槲皮30g、浮尸草25g、升麻25g、黄芪15g、土牛膝15g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