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1679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脊柱椎间融合手术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技术相对于经前路椎体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技术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技术是一种较新的脊柱融合技术。TLIF技术具有创伤小、融合率高和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的特点在脊柱融合领域逐渐占主导地位[Christopher P,Ames,Frank L,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ion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erformed at 1and 2levels[J].Spine,2005,19:562-566;Annette Kettler,Werner Schmoelz,ErichKast.In vitro stabilizing effect of a transforaminal compared with two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ges[J].Spine,2005,22:665-670]。它是通过后路实行彻底的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术,而不去显露神经根以及硬膜等椎管内结构。由此可降低包括神经并发症在内的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同时TLIF可以提供前柱的支撑和稳定,并且可同时结合后路的融合,可以Ⅰ期达到360°融合的效果。结合后路的内固定技术可以提高融合率。通过此技术还可以重建相应节段的正常解剖曲度,从而维持或恢复腰椎整体的生理曲度。术中椎间盘切除后可以维持椎间隙的高度或恢复椎间孔的高度,从而改善或解除椎间孔的狭窄。由于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可以间接使得因椎间隙高度的丢失而致折叠的黄韧带和被压缩的纤维环恢复,从而使中央椎管的狭窄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从其发明至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

椎间融合器有助于提高椎间的融合效果,是椎间融合手术的必要补充。肾形椎间融合器仿造椎体肾形解剖结构,更加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与上下椎体的骨性接触面积更大,可有效分散应力,提高融合率。但是,固定高度的融合器不能很好地适应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若高度太高,则不太容易装进椎间隙,击打时易将内植骨震出来;若高度太低,虽然容易装入椎间隙,但是与上下椎体接触不好,不易发生骨融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简化手术操作和提高椎间融合效果的一种可调节椎间固定融合器。

本发明设有上支撑平台、下支撑平台、左滑动支撑块、右滑动支撑块、转动轴、主转动齿轮、从转动齿轮和手柄;所述左滑动支撑块和右滑动支撑块分别设在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轴设于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转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滑动支撑块和右滑动支撑块连接,主转动齿轮与转动轴的右端连接,从转动齿轮与主转动齿轮啮合,手柄与主转动齿轮连接。

所述上支撑平台呈肾形,上支撑平台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孔隙,在孔隙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上支撑平台的底部设有斜面T形滑槽;所述下支撑平台呈肾形,下支撑平台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孔隙,在孔隙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下支撑平台的底部设有斜面T形滑槽;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上下对称;左滑动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设T形凸起,右滑动支撑块的上下两端设T形凸起,左滑动支撑块和右滑动支撑块左右对称。

所述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的相对面呈两侧高中间低或两侧低中间高的斜面。

为了适应TLIF手术技术,本发明设计成肾形结构。肾形结构是仿造椎体肾形解剖结构,更加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与上下椎体的骨性接触面积更大,可有效分散应力,提高融合率。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融合效果,在本发明的上下表面处理成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孔隙,孔隙表面为羟基磷灰石涂层,有利于椎体间上下椎体的骨组织长入,融合效果更好。

为了适应不同椎间隙高度,本发明的上、下肾形支撑平台的相对面设计成两侧高中间低或两侧低中间高的斜面,当滑动支撑块在斜面滑动时,可实现肾形支撑平台的升降,从而适应不同的椎间隙高度。

为了实现滑动支撑块在肾形支撑平台间的支撑及稳定作用,肾形支撑平台的相对面中间设计成T形的滑槽,而滑动支撑块的两端设计成T形凸起,与T形滑槽相耦合,不但可以稳定上下肾形支撑平台,还可以实现平台的升降。

为了稳定和移动滑动支撑块,两滑块之间通过两端有反向螺纹的转动轴相连接,由于有螺纹的限制,滑动支撑块不能随意移动,只有根据需要在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时,才可以有目的的移动。

本发明不仅可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这将会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福音。可根据椎间隙高度来调节自身的高度,肾形融合面的融合范围更广,骨小梁结构的融合效果更好,手术操作更简化,固定融合远期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2,本实施例设有上支撑平台1、下支撑平台6、左滑动支撑块7、右滑动支撑块5、转动轴2、主转动齿轮4、从转动齿轮3和手柄8;所述左滑动支撑块7和右滑动支撑块5分别设在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轴2设于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之间,转动轴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滑动支撑块7和右滑动支撑块5连接,主转动齿轮4与转动轴2的右端连接,从转动齿轮3与主转动齿轮4啮合,手柄8与主转动齿轮4连接。

所述上支撑平台1呈肾形,上支撑平台1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孔隙,在孔隙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上支撑平台1的底部设有斜面T形滑槽;所述下支撑平台6呈肾形,下支撑平台6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孔隙,在孔隙表面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下支撑平台6的底部设有斜面T形滑槽;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上下对称;左滑动支撑块7的上下两端设T形凸起,右滑动支撑块5的上下两端设T形凸起,左滑动支撑块7和右滑动支撑块5左右对称。

所述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的相对面呈两侧高中间低的斜面。

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的表面是通过3D打印技术或电子束熔融成型技术将钛合金粉制作成具有生物松质骨形态、强度及弹性模量、多孔结构形成粗糙疏松外表面的金属人工骨小梁,并可再在骨小梁表面喷涂目前公认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的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支撑平台的相对面为两侧高中间低的斜面,斜面中间为T形滑槽。

左滑动支撑块7和右滑动支撑块5的两端是T形凸起,T形凸起与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的斜面T形滑槽相耦合,当滑动支撑块由中间向两端移动时,随着肾形支撑平台的斜面的增高而实现融合器整体高度的升高。滑动支撑块的中间为带螺纹的孔洞,与转动轴2相连接。

转动轴2两端与左滑动支撑块7和右滑动支撑块5配合,通过螺纹的限制作用,既可以限制滑动支撑块的随意滑动,又可以使滑动支撑块有目的的移动。

从转动齿轮3、主转动齿轮4是通过齿轮状结构及相应的转动手柄构成,通过转动手柄,实现转动轴的旋转。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4,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所述上支撑平台1和下支撑平台6的相对面呈两侧低中间高的斜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