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53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针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注射或采血时通常用的一次性针头,只带有帽盖,这种一次性针头存在如下弊端:一是用完后并不能防止被重新利用的风险;二是通过帽盖回扣的方式,由于要求回扣的准确度极易对医护人员造成感染,且回扣帽盖后并不能稳定的锁死针头,易于脱落,造成处理上的困难。

安全针是指在针头设计中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回收人员造成刺伤或者感染,设计有针头保护结构的针头。该保护结构一般采取锁死针头的方式起到安全使用和回收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一些安全针,操作性不强,例如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280006699.1,该专利设计了针套和保护套的结构,通过在针体颈端设按压保护套和针套,将针体锁紧的目的,显然该专利的针头并不能在水平位置直接操作,导致针体有被遮挡的弊端,不利于采血或注射操作,且需要较大的按压作用才能将针体卡在针套内,操作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安全针结构,解决了上述不便于操作的问题,而且其结构简洁,由于设计的自毁结构,起到一次使用便无法重复使用,同时操作简单,保护了医护人员不被刺伤或感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针结构,具有:

帽盖以及针头件,该针头件具有针体及用于固定该针体的针座;

其特点在于,还具有:

固定套体,该固定套体固设于上述针头件一端,在该固定套体具有数个适当斜度的第一扣槽,以及在该固定套体的另一端具有数个第一定位挡部及与该第一定位挡部交错设置的凸于固定套体表面的第一挡体;前述第一定位挡部具有第二扣槽和与该第二扣槽相邻接且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凸起部,在该第一凸起部和前述第一扣槽间具有第一滑道;

第一套体,该第一套体穿设于上述针头件并套设于固定套体外周,其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套体相对应的数个第一弹片以及与该第一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一挡块,该第一弹片上端面具有一适当斜度的第三扣槽、以及在该第一弹片下端面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钩件、以及设于第一套体另一端的第二定位挡部及与该第二挡部交错设置的凸于第一套体表面的第二挡体,该第二定位挡部具有第四扣槽和与该第四扣槽相邻接且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二凸起部,在该第二凸起部和前述第三扣槽间具有第二滑道;

第二套体,该第二套体穿设于上述针头件并套设于第一套体外周,其一端具有与上述第一套体相对应的第二弹片及与该第二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二挡块,该第二弹片下端面具有一适当斜度的第二钩件;

其中,当第二套体拉伸时,上述第二弹片下端面设有的具有斜度的第二钩件从与之对应的具有斜度的第三扣槽滑出,该第二钩件沿第二滑道向前至具有适当坡度的第二凸起部,运动至第二凸起部末端使该第二弹片所具有的第二钩件向下扣入第四扣槽;同时,与前述的第二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二挡块与第一套体设有的第二挡体相抵制,使第二套体与第一套体锁固;又拉伸第一套体,上述第一弹片下端面设有的具有斜度的第一钩件从与之对应的具有斜度的第一扣槽滑出,该第一钩件沿第一滑道向前至具有适当坡度的第二凸起部,运行至第二凸起部末端使该第一弹片的第一钩件向下扣入第二扣槽,同时,与前述第一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一挡块与固定套体设有的第一挡体相抵制,使第一套体与固定套体锁固,至此,形成安全针结构。

所述固定套体的第一扣槽的斜度与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钩件的斜度相匹配。

所述固定套体的第一凸起部的坡度与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钩件的斜度相匹配。

所述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三扣槽的斜度与第二套体所具有的第二钩件斜度相匹配。

所述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二凸起部的坡度与第二套体所具有的第二钩件斜度相匹配。

所述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块与所述固定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体相匹配。

所述安全针头可于注射针筒或采血针筒所实施。

所述第一扣槽或第一挡块数量设置为2-4个。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针结构,具有:

帽盖以及针头件,该针头件具有针体及用于固定该针体的针座;

其特点在于,还具有:

固定套体,该固定套体固设于上述针头件一端,在该固定套体具有数个适当斜度的第一扣槽,以及在该固定套体的另一端具有数个第一定位挡部及与该定位挡部交错设置凸于固定套体表面的第一挡体,前述第一定位挡部具有第二扣槽和与该第二扣槽相邻接且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凸起部,在该第一凸起部和前述第一扣槽间具有第一滑道;

第一套体,该第一套体穿设于上述针头件并套设于固定套体外周,其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套体相对应的数个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下端面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钩件,与该第一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一挡块,供与上述第一挡体相对应;

其中,当拉伸上述第一套体,上述第一钩件从与之对应的第一扣槽滑出,沿与之对应的第一滑道滑至相对应的具有适当坡度的第一凸起部,至第一凸起部末端使第一钩件扣入与之对应的第二扣槽,同时,与第一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一挡块与固定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体相抵制,至此,形成安全针结构。

所述固定套体的第一扣槽的斜度与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钩件的斜度相匹配。

所述固定套体的第一凸起部的坡度与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钩件的斜度相匹配。

所述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块与所述固定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体相匹配。

所述第一扣槽或第一挡块数量设置为2-4个。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着力点可沿与针头方向操作,且需要力度较小,便能锁固针体,避免了给医务人员及回收人员造成感染或刺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B-B剖面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B-B剖面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A-A剖面实施动作完成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安全针结构B-B剖面实施动作完成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安全针结构A-A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安全针头结构施用于采血针具实施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安全针头结构施用于注射针筒实施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种技术方案安全针头结构施用于注射针筒实施例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安全针结构,33-第二扣槽,46-第二挡体,1-帽盖,34-第一滑道 ,47-第二滑道,2-针头件,35-第一挡体,48-第一挡块,4 -第一套体,5 -第二套体,21-针体,41-第一弹片,51-第二弹片,22-针座 ,42-第一钩件,52-第二钩件,3-固定套体,43-第三扣槽,54-第二挡体,31-第一扣槽 ,44-第二凸起部,32-第一凸起部,45-第四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安全针结构,包括帽盖1、针头件2、固定套体3、第一套体4和第二套体5,针头件2具有针体21和针座22,其中,第一套体4及第二套体5均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固定套体3固定套设于针头件2上,并被第一套体4紧贴地包在其中空管体内,第二套体4紧贴地套设于第一套体5外周,将第一套体1包在该第二套体5的中空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帽盖1一端具有开口的大头端,大头端设有具有间隔的卡置部,供与第二套体5外表面设有的间隔小凸点对应。

上述固定套体3一端设有数个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扣槽31,该第一扣槽31朝向针体21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一对应的第一滑道34,该第一滑道34是在固定套体上开设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道,供第一套体4对应。该第一扣槽31具有一定斜度的开口端与第一滑道34相适应,该第一滑道34的末端设有定位挡部与该定位挡部交错设置的凸起于固定套体的第一挡体46,该定位挡部具有与前述第一滑道34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凸起部32,以及在该第一凸起部32末端设有低于该第一凸起部的第二扣槽33。

该第一套体4设有第三扣槽43,第二滑道47、第二凸起部44、第四扣槽45和第二挡体,供与第二套体所对应,其分别与上述固定套体中第一扣槽31,第一滑道34,第一凸起部32和第二扣槽33设置相同,不再赘述;然,其所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第一套体4上表面具有数个第一弹片41,该第一弹片41是按照一定间隔在适当位置适合区域内将第一套体表面分割而成,使某三面形成一定距离的离体缝隙,同时,一面仍连接在第一套体上。如在本实施例中,朝向针体圆周一面是连在第一套体上的,这样就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弹片,且该弹片能够自由地在受阻力作用下可向上方或受反作用力向下方具有一定裕度的变形;而前述的第三扣槽43设在第一弹片41的上表面上,在该第一弹片4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钩件42,该第一钩件42具有一定的斜度类似于一斜滑块,该斜度值与固定套体上所具有的第一扣槽31的斜度及第一凸起部32斜度相匹配,与前述第三扣槽交错设置的第一挡块,该第一挡块设于第一套体下表面,与固定套体的第一挡体相对应,其形状可以是凸于下表面的凸起,亦可以是以凹陷的槽状挡片,但不限于形状的任何一种变形。

上述第二套体5具有数个第二弹片51和在该第二弹片51下表面具有的第二钩件52分别与上述第一套体4的第一弹片41和该第一弹片41下表面设有的第一钩件42设置相同,以及与第一套体上表面上设置的第一挡体相对应的第二挡块,该第二挡块亦与上述第一挡块设置相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片、第一钩件、第一凹槽、第一凸起部、第一滑道、第二凹槽、第二弹片、第二钩件、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二凸起部和第二滑道均设置2个,且对称设置,前述各部件按上述结构一一对应,第一挡体、第一挡块、第二挡体和第二挡块与上前述结构件交错设置,亦设置为2个,且为对称设置。

如图3和4所示,按上述结构数量设置,上述安全针结构,当作为注射针件时,其第一套体1所具有的数个第一弹片41下的第一钩件42一一对应扣入固定套体3一端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扣槽31内,同样地,第二套体5所具有的第二钩件52一一对应地扣入第一套体4所具有的第三扣槽43内,这样安全针结构处于初始轻锁状态,但在作用力下第一、二钩件可分别从第一、三扣槽滑出,此时,仅需要将帽盖拔开,即可进行注射针头使用。

上述设置斜度滑槽或钩件或凸起部的目的在于能够在钩件轻锁于滑槽或向前滑动于具有坡度的凸起部时,降低阻力,因此,斜度或锥度或坡度所成的角度如果能够相贴合成一对类似于斜滑块结构时,作用力最小,达到用更小的力达到拉伸锁固目的。

如图5—14所示,图中,分别从安全针结构的A-A剖面和B-B变化状态说明具体原理。当注射完成后,可先轻拉第二套体5,该第二套体5设有的第二弹片51下表面具有的一定斜度的第一钩件52从第一套体4所具有的第一弹片41上表面的具有一定斜度的第三扣槽43里滑出,沿第二滑道47向前,经第二定位挡部上设有的具有一定斜度的第二凸起部44,由于该第二凸起部44使第二弹片51具有一定裕度的变形而具有向下回弹的作用力,当到达第四扣槽45时,该第二弹片51下端的第二钩件52在向下回弹作用力下扣入第四扣槽45;与此同时,与第二弹片交错设置的第二挡块54与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二挡体46相抵制,使第二套体与第一套体处于锁紧状态;然后,拉动第一套体4,其过程与上述拉动第二套体5过程相同,即将第一弹片下表面设置的第一钩件从固定套体的具有一定斜度的第一扣槽里拉出,经过第一滑道及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凸起部32,同样地使第一钩件42扣入第二扣槽33,与此同时,第一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块与固定套体所具有的第一挡体相抵制,至此,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既不能向前也无法向后移动,将针体锁死在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中空腔内,形成安全针结构。这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使用的力度较小,且完全可以在垂直于移动方向将第一、第二套体着力而拉紧锁固,安全可靠。

如图10及12所示,是本发明安全针的实施例,该安全针结构10由帽盖、固定套体、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针头件构成,该安全针结构被注射针筒中所实施,亦可被负压式的采血针筒中所实施。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种安全针结构,具有:帽盖1、针头件2、固定套体3、第一套体4,该针头件2具有针体21及用于固定该针体的针座22;

上述固定套体3固设于上述针头件2一端,在该固定套体具有数个适当斜度的第一扣槽31,以及在该针头件的另一端具有数个定位挡部,该定位挡部具有第二扣槽33和与该第二扣槽相邻接且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凸起部32,与该第一凸起部间隔设置的第一挡体35,在该第一凸起部32和前述第一扣槽31间具有第一滑道34;

上述第一套体4穿设于上述针头件2并套设于固定套体3外周,其一端具有与上述固定套体3相对应的数个第一弹片41,该第一弹片下端面具有适当斜度的第一钩件42,与该第一弹片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48;

其中,当拉伸上述第一套体4,上述第一钩件42从与之对应的第一扣槽31滑出,沿与之对应的第一滑道滑34至相对应的具有适当坡度的第一凸起部32,至第一凸起部32末端使第一钩件42扣入与之对应的第二扣槽33,与此同时,第一挡块与第一挡体相抵制,至此,第一套体固定于固定套体,使针体锁紧在第一套体和固定套体所围成的腔体内,形成成安全针结构。

如图17所示,上述安全针结构被注射针筒中所实施,亦可被负压式的采血针筒中所实施。

以上描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法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容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推广、演绎,因此,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内容不应限制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