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537阅读:3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煤的火力发电厂都开始对各种机组生产废水进行循环使用,如凝结水排水、实验室排水、省煤器冲洗排水、机组启动水排水等,一般是将这些废水收集到排水槽内进行沉淀后再通过升压泵输送到废水池,在废水池内以及后续的工序中进一步处理后达到再利用的标准,现有的机组排水槽,都是简单的设置一个储水槽进行沉淀,也有的在储水槽之前加一个预储水槽,这些设计方案由于含有污泥和杂质的废水直接流入储水槽内,没有足够长的流动时间,污泥和杂质很难充分的沉淀,为后续的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加大了水处理的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火力发电厂机组废水充分沉淀,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的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包括废水出水管、储水槽,储水槽设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废水池,所述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还包括预储水槽,预储水槽连通储水槽,所述预储水槽内设有跌水台阶,跌水台阶数量为两级以上,各级跌水台阶自上而下逐渐加宽,各级跌水台阶表面均向内倾斜,第一级跌水台阶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第一级跌水台阶的较高一侧对应废水出水管位置,自第二级跌水台阶起,每级跌水台阶均按与上一级跌水台阶相反的倾斜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各级跌水台阶表面向内倾斜的角度为3至5度。

进一步的,所述各级跌水台阶在高度方向上倾斜的角度为5至10度。

进一步的,所述跌水台阶数量为3级至5级。

进一步的,所述跌水台阶由柱子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预储水槽高于储水槽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预储水槽内设置水平和高度方向上都倾斜的跌水台阶,废水经过较长的流通路径后再进入预储水槽中,提高了沉淀效果,废水进一步流入储水槽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废水就可以达到废水处理系统的接收标准,提高了废水预处理能力,降低了后续的废水处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尤其适合于燃煤的火力发电厂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废水出水管;

2、储水槽;

3、排水管;

4、预储水槽;

5、跌水台阶;

6、柱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机组排水槽接收污水没有足够长的流动时间,污泥和杂质很难充分的沉淀,为后续的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加大了水处理的成本投入的问题,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包括废水出水管1、储水槽2,储水槽2设有排水管3,排水管3连接废水池,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还包括预储水槽4,预储水槽4连通储水槽2,预储水槽4内设有跌水台阶5,跌水台阶5数量为两级以上,各级跌水台阶5自上而下逐渐加宽,各级跌水台阶5表面均向内倾斜,第一级跌水台阶5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第一级跌水台阶5的较高一侧对应废水出水管1位置,自第二级跌水台阶5起,每级跌水台阶5均按与上一级跌水台阶5相反的倾斜方向设置。

各级跌水台阶5水平方向上向内倾斜,高度方向上又交替的向下倾斜,废水自废水出水管1流出后,除少量的沿高度方向的漫流外,大部分沿依次各级台阶慢速的逐渐流入到预储水槽2内部,这期间大部分的淤泥和杂质都沉淀下来或具备了沉淀的条件,而现有的排水槽废水直接落入储水池内,容易产生紊流,污泥和杂质将很难沉淀下来,将会直接带入废水池内,加重废水池的处理负担,增加废水处理成本,跌水台阶5除可以增加废水流通路径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污泥和杂质收储能力,只需定期清理跌水台阶即可。

优选的,各级跌水台阶5表面向内倾斜的角度为3至5度。

优选的,各级跌水台阶5在高度方向上倾斜的角度为5至10度。

倾斜的角度不易过大,否则水流过急将会影响沉淀效果。

优选的,跌水台阶5数量为3级至5级。

优选的,跌水台阶5由柱子6支撑。

优选的,预储水槽4高于储水槽2设置。经过初步沉淀的废水自然流入储水槽2内,不需要水泵带动,可提高储水槽2的利用率。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预储水槽内设置水平和高度方向上都倾斜的跌水台阶,废水经过较长的流通路径后再进入预储水槽中,提高了沉淀效果,废水进一步流入储水槽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废水就可以达到废水处理系统的接收标准,提高了废水预处理能力,降低了后续的废水处理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火力发电厂机组排水槽尤其适合于燃煤的火力发电厂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