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248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外感高热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外感高热是临床常见病症,是指外感邪毒所致急性发热而体温达38.5℃以上者。目前对本病症的治疗虽有较多方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值得进一步研究。西医学方面,本病多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乃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常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但目前西药中抗病毒药物品种不多,疗效亦欠理想,而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就临床所见,运用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体温反复回升,疗程较长。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外感高热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外感高热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外感高热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外感高热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以解决外感高热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外感高热一证。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3~12g、葛根10~16g、黄芩3~10g、蒲公英10~32g、知母6~12g、板蓝根15~32g、金银花10~20g、连翘6~16g、赤芍4~12g、大青叶10~16g、穿心莲9~16g、甘草2~8g、青蒿6~16g、淡竹叶9~16g。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8~11g、葛根11~14g、黄芩7~9g、蒲公英15~28g、知母8~11g、板蓝根18~28g、金银花12~17g、连翘11~14g、赤芍7~11g、大青叶11~14g、穿心莲10~14g、甘草5~7g、青蒿11~14g、淡竹叶11~14g。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0g、葛根13g、黄芩8g、蒲公英25g、知母10g、板蓝根25g、金银花15g、连翘13g、赤芍10g、大青叶13g、穿心莲13g、甘草6g、青蒿13g、淡竹叶13g。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2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540毫升备用。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给药量180毫升/次,在服药后的1~2h开始退热,效率优于西药且疗效稳定,发热体温缓慢持续下降,体温不会反复回升。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柴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症;

葛根,性味:甘、辛、平,具有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等症;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等症;

蒲公英,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等症;

知母,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等症;

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症;

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连翘,性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风热感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等症;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等症;

大青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等症;

穿心莲,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痈、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淋证、丹毒、疮疡痈肿、湿疹、毒蛇咬伤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症;

青蒿,性味:味苦、微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等症;

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具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外感高热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外感高热,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外感高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外感高热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0g、葛根13g、黄芩8g、蒲公英25g、知母10g、板蓝根25g、金银花15g、连翘13g、赤芍10g、大青叶13g、穿心莲13g、甘草6g、青蒿13g、淡竹叶13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1g、葛根14g、黄芩9g、蒲公英28g、知母11g、板蓝根28g、金银花17g、连翘14g、赤芍11g、大青叶14g、穿心莲14g、甘草7g、青蒿14g、淡竹叶14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外感高热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柴胡12g、葛根16g、黄芩10g、蒲公英32g、知母12g、板蓝根32g、金银花20g、连翘16g、赤芍12g、大青叶16g、穿心莲16g、甘草8g、青蒿16g、淡竹叶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外感高热患者共195例,年龄为10岁以上的100例,只有95例为10岁以下。195例患者中痊愈的188例,显效的7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病获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