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60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V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影像学、腹腔镜或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根据1994年世界消化病会议将慢性乙肝病的发展分级和分期并据此将病情的程度分度。轻度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是查体时才发现ALT升高或HBsAg阳性。肝活检表现G1-2,炎症活动度S0-2,纤维化程度。此类患者病情虽迁延数年,但总的趋势会逐渐好转以至痊愈,只有少数转为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肝活检G3、S2-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恶心、腹胀、右上腹隐痛、便溏等,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典型的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胆碱酯酶≤2500U/L,这四项检测中1项达上述标准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乙肝。肝活检G4,S3-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保肝,免疫调节治疗达到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阻止或延缓发展为肝硬化,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机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缓解、减轻临床症状。目前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在于表现在能与肝细胞表面上的IFN受体相结合,通过细胞内的信息传导,诱发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干扰DNA合成及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阻止病毒复制。由于不同感染状态的病毒-细胞系统对α-IFN的敏感性不同,免疫应答活跃、肝细胞炎症明显时易产生效应。IFN治疗乙肝条件要求HBV处于复制状态,ALT超过正常上限的2-10倍,ALT正常但肝组织有明显炎症,G2-G4,或有肝纤维化形成,IFN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流感样综合征,多在注射后2-4小时,表现发热、寒战、肌痛等,一般用乙酰氨基酚等对症处理,对于严重反应如精神异常、心律失常、骨髓抑制、肾病综合征等应立即停药观察。核苷类似物此类药物主要有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德福韦、洛布卡韦、左旋-氟甲脲嘧啶、环氧羟碳脱氧鸟苷等。拉米夫定对HBV、HIV等病毒的复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在临床中应用普遍。拉米夫定对HBV聚合酶及逆转录酶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循环中的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DNA的合成。但是不能抑制及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超螺旋结构cccDNA,因此停药后可能病毒再度复制,故需长期服用以取得持久效果。拉米夫定阻止病毒蛋白的表达作用弱,所以HBeAg转阴率低。泛昔洛韦是一种高效、低毒抗病毒药物。它既作用于DNA聚合酶及病毒逆转录过程,抑制HBVDNA的复制,同时又作用于cccDNA的形成。泛昔洛韦治疗亦可引起HBV的变异,与拉米夫定有交叉耐药。短期治疗停药后复发率亦很高。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乙型肝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以解决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15~32g、丹参5~20g、白背叶25~45g、女贞子8~16g、枸杞子10~22g、土茯苓15~55g、柴胡3~12g、茯苓15~26g、五味子3~6g、党参15~26g、半夏(制)3~9g、山药15~32g、板蓝根30~48g、白术8~16g、郁金8~16g、白芍(酒炒)10~22g、白花蛇舌草15~30g、当归8~16g、陈皮6~10g、金银花15~26g、黄精15~25g、虎杖15~30g、焦山楂3~10g。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18~28g、丹参12~17g、白背叶30~40g、女贞子10~14g、枸杞子12~20g、土茯苓20~48g、柴胡7~11g、茯苓18~23g、五味子4~5.5g、党参18~23g、半夏(制)6~8g、山药18~28g、板蓝根35~42g、白术10~14g、郁金10~14g、白芍(酒炒)12~20g、白花蛇舌草18~26g、当归10~14g、陈皮7~9g、金银花18~23g、黄精18~22g、虎杖18~26g、焦山楂7~9g。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25g、丹参15g、白背叶35g、女贞子13g、枸杞子17g、土茯苓42g、柴胡10g、茯苓20g、五味子5g、党参20g、半夏(制)7g、山药25g、板蓝根36g、白术13g、郁金13g、白芍(酒炒)17g、白花蛇舌草23g、当归13g、陈皮8g、金银花20g、黄精20g、虎杖23g、焦山楂8g。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2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080毫升备用。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二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0毫升/次,饭前服,连服3~6个月(从第四个月开始递减药量),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

丹参,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

白背叶,性味:微苦、涩、平,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女贞子,性味:甘、苦、性凉,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等症;

枸杞子,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滋肾、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等症;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柴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症;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用于治疗久泻不止、久咳虚喘、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津伤口渴、消渴、遗精、滑精;

党参,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等症;

半夏(制),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等症;

山药,性味:甘、平,具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等症;

板蓝根,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郁金,性味: 味辛、苦、性寒,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症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备、血淋、砂淋、黄疸等症;

白芍(酒炒),性味:苦、酸、微寒,具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血虚萎黄等症;

白花蛇舌草,性味: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黄疸、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陈皮,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等;

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症;

黄精,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虎杖,性味:苦、酸、性微寒,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症;

焦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无毒,具有消食积、化滞瘀之功效,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痛、泄泻痢疾、血瘀痛经、闭经、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25g、丹参15g、白背叶35g、女贞子13g、枸杞子17g、土茯苓42g、柴胡10g、茯苓20g、五味子5g、党参20g、半夏(制)7g、山药25g、板蓝根36g、白术13g、郁金13g、白芍(酒炒)17g、白花蛇舌草23g、当归13g、陈皮8g、金银花20g、黄精20g、虎杖23g、焦山楂8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28g、丹参17g、白背叶40g、女贞子14g、枸杞子20g、土茯苓48g、柴胡11g、茯苓23g、五味子5.5g、党参23g、半夏(制)8g、山药28g、板蓝根42g、白术14g、郁金14g、白芍(酒炒)20g、白花蛇舌草26g、当归14g、陈皮9g、金银花23g、黄精22g、虎杖26g、焦山楂9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32g、丹参20g、白背叶45g、女贞子16g、枸杞子22g、土茯苓55g、柴胡12g、茯苓26g、五味子6g、党参26g、半夏(制)9g、山药32g、板蓝根48g、白术16g、郁金16g、白芍(酒炒)22g、白花蛇舌草30g、当归16g、陈皮10g、金银花26g、黄精25g、虎杖30g、焦山楂1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10例,年龄为29岁以上的130例,只有80例为29岁以下。210例患者中痊愈的180例,显效的30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