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主动脉分支血管的修复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4961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用于主动脉分支血管的修复的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1年1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560,517的利益。上述申请的全部教导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主动脉动脉瘤是威胁生命的病症。用于治疗主动脉动脉瘤的手术介入包括通过跨越病变的纵向范围经腔放置一个或多个内移植物(endograft)的血管内修复。内移植物放置于主动脉中以意图桥接动脉瘤囊以使其排除于主动脉血流的高压之外,这可以允许在动脉瘤部位中或附近重建主动脉壁。在主动脉的特定区域中精确地放置内移植物对于保持流向从主动脉分支的血管的血流以最小化到达器官的血流损失是关键的。例如,当前,如果主动脉装置以使得偏离左颈动脉的孔的方式放置于主动脉弓内,则动脉该可能被堵塞,这可能导致脑的局部缺血。大多数治疗主动脉弓处或附近的动脉瘤的手术方法通常包括胸内切开或胸廓切开且可能需要心肺分流,这通常导致高发病率。因此,存在着开发通过血管内方法治疗主动脉动脉瘤的新的和有用的装置和方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血管修复系统、递送系统和使用该递送系统及其部件治疗主动脉血管损伤,特别是与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瘤、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和动脉壁夹层相关的损伤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包括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的管状主动脉部件,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通过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该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孔具有当正交于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与所述主纵向轴线垂直地延伸的近端末端。管道移植物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并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孔处。近端支架邻接所述孔的近端末端,且远端支架邻接所述孔的远端末端。

在再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包括管状主动脉部件,其包括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壁孔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垂直于所述主纵向轴线延伸;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且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孔处;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近端支架;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的远端支架;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的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包括接近于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至少两个暴露的近端顶点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和所述卡扣支架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冠支架,所述冠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表面。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包括管状主动脉部件,其包括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壁孔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垂直于所述主纵向轴线延伸;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且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孔处;邻接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近端支架;邻接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的远端支架;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壁孔的远端末端邻接的近端顶点的邻接远端支架;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的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接近于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的暴露的近端顶点且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及所述卡扣支架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冠支架,所述冠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表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植入假体的方法,包括通过患者的主动脉递送限定壁孔的管状主动脉部件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通过递送装置的外控制管的远端末端处的远端卡扣径向地和可释放地约束,并通过保持部件可释放地附接于所述外控制管处的近端卡扣,该外控制管在所述近端卡扣的近端,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进一步受到在所述外控制管内延伸的所述递送装置的控制导管的支持。所述壁孔对准在所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处的至少一个血管口(ostium)上。所述外管回缩,从而从所述远端卡扣和近端卡扣释放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由此在所述动脉瘤部位展开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植入假体的方法,包括通过主动脉递送限定壁孔的管状主动脉部件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的步骤,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通过递送装置的外控制管的远端末端处的远端卡扣径向地和可释放地约束,并通过保持部件可释放地附接于所述外控制管处的近端卡扣,该外控制管在所述近端卡扣的近端,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进一步被在所述外控制管内延伸的所述递送装置的控制导管支持;使所述壁孔对准在所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处的至少一个血管口上;回缩所述外控制管,从而从所述远端卡扣和近端卡扣释放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由此在所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展开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线(supporting wire)从所述控制管延伸,所述支撑线通过缝合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内部延伸而由此防止所述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在展开的过程中塌陷。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近部分地回缩内护套的步骤,从而所述支撑线至少部分地限制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纵向移动直到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紧固在所述主动脉内,由此防止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在所述主动脉的下部的塌陷,其中所述内护套可释放地紧固于由所述鼻锥的近端末端限定的空腔内的远端末端,其中该方法的步骤包括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近部分地回缩内护套以从所述鼻锥释放所述内护套的远端末端并由此引起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部分展开;部分回缩所述控制导管从而从所述远端顶点卡扣释放卡扣支架和从所述近端卡扣释放保持部件;进一步回缩所述控制导管以至少部分地回缩所述鼻锥到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内而同时保持缝合环在所述支撑线上;推进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到所述患者的主动脉中跨越所述动脉瘤的最终位置;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完全回缩所述内护套;和完全回缩所述鼻锥和支撑线以从所述支撑线释放所述缝合环,从而在所述患者的主动脉内完全展开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限定所述孔的支架允许血流进入目标血管的口中,这与在外科医生不能够将所述孔对准目标血管的口时依赖于主动脉移植物系统的管状主动脉部件主体的变窄或狗骨(dog-bone)形状以允许血液流到管状移植物部件外面和周围的其它系统不同。

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不需要主动脉中的径向或纵向精确对准而允许近似的对准,这在减少主动脉弓的操作及患者中所致的中风方面是有利的。所要求保护的系统可以通过展开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移植物在外科医生完成血管内手术之前完全展开,这与为“狗骨”构型以防止目标口的无意阻塞的当前主动脉部件不同。采用该移植物组件的递送装置通过使用例如弯曲的导引线导管、近端卡扣和远端卡扣有助于所述组件在主动脉中的正确对准。

本发明的主动脉组件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主动脉动脉瘤,如在主动脉的弓部或腹主动脉的分支(例如腹腔动脉、上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处、附近或周围的主动脉动脉瘤。本发明的主动脉组件系统具有相对大的孔,其渐缩成管道移植物,为外科医生在更换该系统时提供相对大的误差界限,利于插管和允许单一孔对于至少一条血管的对准。本发明的主动脉组件系统包括带两个开口的具有近端延伸的一个孔的管道移植物,其允许在主动脉中,特别是在分支到外周和主血管(major vessel)的主动脉区域中方便地对准。所述孔的大小允许血液在手术过程中流到目标血管。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一般不会短暂或长期地限制血流,部分地因为管道移植物和支持管道移植物的一个或多个支架的相对大的直径。

分支的移植物组件的管道移植物内部的倒钩具有紧固管状部件与管道移植物的连接的优势。本发明移植物组件系统的套叠能力,例如管道移植物的长度和不同构型,允许管状部件原位定位以确保最大化地利用在目标血管内的“着陆区(landing zone)”。相对长的管道长度可以确保管状部件充分重叠到管道移植物中以保证充分的密封。

本发明的递送装置还具有允许支架移植物的近端末端垂直于“着陆区”的中心线轴对准的优势。这在着陆区处于升主动脉的0区(图15、16、17)中时是关键的考虑因素。当在该区域中着陆时,必须非常小心以避免冠状动脉的意外覆盖,通常是左冠状动脉。

因此,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递送系统和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主动脉病理,包括主动脉动脉瘤、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动脉壁夹层,且因此避免并发症和威胁生命的血管病症的死亡后果。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以下各项:

1.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包括:

a)管状主动脉部件,其包括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壁孔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垂直于所述主纵向轴线;

b)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并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孔处;

c)近端支架,其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和

d)远端支架,其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

2.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的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接近于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的暴露的近端顶点。

3.第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卡扣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

4.第3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包括等分所述壁孔的中线且所述卡扣支架的暴露的近端顶点中的两个邻近所述中线,从而未附着的顶点的塌陷引起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在所述卡扣支架处的至少部分塌陷。

5.第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卡扣支架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冠支架。

6.第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冠支架包括通过支杆连接的近端顶点和远端顶点。

7.第6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冠支架的近端顶点相对于所述冠支架的远端顶点是平端的。

8.第7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卡扣支架和冠支架彼此套叠。

9.第8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冠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表面。

10.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近端支架和远端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架,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部分包括通过支杆连接的交替的近端顶点和远端顶点。

11.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内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线缝合部。

12.第1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线缝合部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内的下部。

13.第1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线缝合部在所述卡扣支架的近端顶点的远端。

14.第13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线缝合部被所述近端卡扣支架的至少一个远端顶点分隔。

15.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横向的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圆周的一半。

16.第1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的长度为约6mm、约8mm、约10mm、约12mm或约14mm。

17.第1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小于约90mm。

18.第1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大于约14mm。

19.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近端支架包括至少一个邻接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的远端顶点。

20.第19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近端支架的远端顶点处的不透射线的标志。

21.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远端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

22.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邻接远端支架,其包括邻接所述壁孔的远端末端的至少一个近端顶点。

23.第2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邻接远端支架的近端顶点处的不透射线的标志。

24.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壁孔远端的保持部件。

25.第2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在邻接所述壁孔的远端末端的远端支架的近端顶点处。

26.第2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缝合环。

27.第2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磁体或支架顶点中的至少一种。

28.第2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不透射线的。

29.第2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邻接壁孔的支架邻接所述支架的顶点处的所述壁孔。

30.第29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支架。

31.第30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支架包括限定所述壁孔的至少一部分的支杆。

32.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围绕所述壁孔的支架。

33.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的直径。

34.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处的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和所述管道移植物之间的界面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为多边形。

35.第3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多边形具有四条边。

36.第3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多边形是正方形。

37.第3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多边形是矩形。

38.第3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多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9.第3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多边形是菱形。

40.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下部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与所述壁孔相反的一侧上且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平行,和上部是在管状主动脉部件的相反侧上,且其中所述下部是有凹槽的,从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直径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远端末端到近端末端增大。

41.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处所述壁孔周围延伸的不透射线的标志。

42.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移植物包括所述壁孔处的开放部分和从该开放部分近端地延伸的管状部分,该开放部分限定近端末端,该管状部分限定近端末端及所述开放部分的近端末端处的远端末端。

43.第4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紧固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上。

44.第43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各自处的支架。

45.第4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处的所述支架包括通过支杆连接的近端顶点和远端顶点。

46.第4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倒钩。

47.第46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进一步包括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处的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架。

48.第47项的主动脉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处的支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倒钩。

49.第48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支架包括镍钛诺。

50.第4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远端末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的直径。

51.第50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远端末端一般是圆锥形的。

52.第50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主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

53.第5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远端。

54.第5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是共边界的。

55.第4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的几何中心不同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几何中心,其中由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的平面中限定的线与由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几何中心和沿等分所述壁孔且平行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的中线的点限定的线成正角,该点在与所述管状部分的近端末端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几何中心相同的平面中。

56.第5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角选自±10°、±20°、±30°、±45°、±90°、±120°、±135°、±160°、±170°和180°。

57.第4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管道移植物的近端末端和所述管道移植物的管状部分的远端末端中至少之一处的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

58.第4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是第一管状部分,且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道移植物的开放部分近端地延伸的所述管道移植物的第二管状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远端末端和近端末端。

59.第58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大致相等的长度。

60.第59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管状部分平行于所述第一管状部分。

61.第60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管状部分是各自不同的而整体上完整的管状部分。

62.第6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状部分共有第一移植物材料的共同壁,其分割第二移植物材料的导管,所述第一和第二移植物材料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第一管状部分和所述第二管状部分。

63.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移植物的近端末端具有约5mm至约10mm,约5mm至约15mm或约8mm至约15mm的范围内的直径。

64.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距离在约20mm、约40mm、约60mm、约80mm或约90mm的系列内。

65.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移植物的长度在约20mm至约60mm或约20mm至约100mm其中至少之一的范围内。

66.第6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移植物的长度在约30mm至约50mm的范围内。

67.第66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移植物的近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至少约5mm、约10mm、约15mm或约20mm内。

68.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包括镍钛诺。

69.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各自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中至少一个处的不透射线的标志。

70.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着于其上的递送部件,该递送部件包括:

a)控制导管,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在其周围延伸:和

b)固定在所述控制导管的远端末端处的鼻锥。

71.第70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递送部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控制导管周围延伸的内护套,所述控制导管限定所述内护套的远端末端处的远端开口,其中所述鼻锥能够回缩到所述内护套内。

72.第7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内护套周围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周围的导入护套,其中所述导入护套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护套回缩,从而释放所述内护套的远端末端,并由此所述鼻锥能够随后回缩到所述内护套内。

73.第7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在近端末端处固定、与所述控制导管的主轴线基本上平行和在远端末端处自由的至少一个支撑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线的自由末端是弓形的且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缝合部可释放地将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紧固到所述支撑线中的至少一个上。

74.第73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沿所述控制导管可滑动的外控制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线在近端末端处固定到所述外控制管上。

75.第74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支撑线在所述近端末端处固定到在所述鼻锥近端的所述外控制管上且所述自由末端在所述近端末端的远端和接近于所述鼻锥。

76.第75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所述外控制管的远端末端处且随所述外控制管的移动而能够沿所述控制导管滑动的远端顶点卡扣。

77.第76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远端顶点卡扣通过紧固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卡扣支架的暴露顶点而固定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

78.第77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递送部件进一步包括所述外控制管的近端末端处的近端顶点卡扣,其包括固定到所述控制导管上的远端部分和近端部分,该近端部分包括近端地延伸的齿状物,其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卡扣支架的暴露顶点远端地延伸。

79.第78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远端顶点卡扣的远端部分包括,当处于紧固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卡扣支架的暴露顶点的封闭位置中时,覆盖所述远端顶点卡扣的齿状物的远端末端的卡扣护套。

80.第79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近端顶点卡扣的近端延伸齿状物在所述保持部件处紧固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

81.第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管状分支部件,其包括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其中所述管状分支部件的近端末端配置为接合所述管道移植物的近端末端。

82.第81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直径为所述至少一个管状分支部件的组合直径的最宽直径的至少两倍。

83.第82项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其中所述壁孔的直径为所述至少一个管状分支部件的组合直径的最宽直径的至少三倍。

84.一种用于植入假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递送限定壁孔的管状主动脉部件通过主动脉到患者的主动脉瘤部位,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通过递送装置的外控制管的远端末端处的远端卡扣径向地和可释放地约束,并通过保持部件在位于近端卡扣近端的所述外控制管处可释放地与所述近端卡扣附接,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进一步通过在所述外控制管内延伸的所述递送装置的控制导管支持;

b)使所述壁孔对准在所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处的至少一个血管口上;和

c)回缩所述外控制管,从而从所述远端卡扣和近端卡扣释放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由此展开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在所述患者的所述动脉瘤部位处。

85.第84项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线从所述控制管延伸,所述支撑线通过所述缝合环延伸到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内部从而防止所述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在展开过程中塌陷。

86.第85项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近部分地回缩内护套的步骤,从而所述支撑线至少部分地限制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纵向移动直到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紧固在所述主动脉内,由此防止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在所述主动脉的下部处塌陷。

87.第86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导管是弯曲的。

88.第87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孔对准在所述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处的两个血管口上。

89.第85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撑线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部,该止挡部限制所述保持部件沿所述支撑线的移动。

90.第86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内护套在由所述鼻锥的近端末端限定的空腔内可释放地紧固于远端末端上,其中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a)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近部分地回缩内护套以从所述鼻锥释放所述内护套的远端末端,并由此引起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部分展开;

b)部分地回缩所述控制导管以由此从所述远端顶点卡扣释放所述卡扣支架和从所述近端卡扣释放所述保持部件;

c)进一步回缩所述控制导管以至少部分地回缩所述鼻锥到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内而同时保留所述缝合环在所述支撑线上;

d)推进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到所述患者的主动脉中跨越所述动脉瘤的最终位置;

e)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完全回缩所述内护套;和

f)完全回缩所述鼻锥和支撑线以从所述支撑线释放所述缝合环,从而在所述患者的主动脉内完全展开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

91.第90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内护套限定所述内护套的近端末端处的至少一个通孔。

92.第84项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附近部分地回缩内护套的步骤,且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和所述内护套各自包括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展开过程中沿所述内护套和管状主动脉部件相对移动的路径纵向对准且彼此间隔开的不透射线的标志,从而所述内护套的部分回缩引起不透射线的标志的重叠。

93.第92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不透射线的标志在所述内护套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上部上。

94.第93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不透射线的标志是细长的且与所述内护套的主纵向轴线基本上对齐。

95.第84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

96.第95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不透射线的标志位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上背离由所述控制导管限定的曲线的凹陷部。

97.第84项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患者的臂动脉或锁骨下动脉中的至少一个植入管状分支部件到所述壁孔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内的所述管道移植物中的步骤。

98.第84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缝合环。

99.第84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不透射线的。

100.第84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部件是磁体或支架顶点中的至少一种。

101.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包括:

a)管状主动脉部件,其包括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壁孔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垂直于所述主纵向轴线延伸;

b)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且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所述壁孔处;

c)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近端支架;

d)支持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的远端支架;

e)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的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包括接近于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至少两个暴露的近端顶点且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和

f)所述卡扣支架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冠支架,所述冠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表面。

102.一种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包括:

a)管状主动脉部件,其包括通过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限定所述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之间的壁孔,所述壁孔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壁孔的近端末端当正交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主纵向轴线观察时垂直于所述主纵向轴线延伸;

b)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连接的且从所述壁孔朝向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所述管道移植物具有近端末端和远端末端,所述远端末端在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壁孔处;

c)邻接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近端支架;

d)邻接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远端末端的远端支架;

e)邻接远端支架,其包括邻接所述壁孔的远端末端的至少一个近端顶点;

f)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处的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包括接近于管状部件的近端末端的至少两个暴露的近端顶点且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壁;和

g)所述卡扣支架和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之间的冠支架,所述冠支架附着于所述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内表面。

附图简要说明

图1A、1B和1C表示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2A和3A表示图1A中所示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沿线2A的剖视图。

图2B和3B表示图2A和3A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纵视图。

图4A和4B表示从图2A和2B的视野4A和4B获取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5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近端末端进入的透视图。

图6表示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7A和8A表示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7B和8B表示分别沿图7A和8A的线7B和8B获取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9A和10A表示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9B和10B表示分别沿图9A和10A的线9B和10B获取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11是安装在本发明递送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上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2表示受试者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一部分降主动脉中本发明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的实施方式的放置。

图13表示主动脉和从主动脉分支的主血管的区(0、1、2、3和4)(现有技术)。

图14表示主动脉的区(0、1、2、3和4)、主动脉动脉瘤、右颈动脉至左颈动脉分流、左颈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分流及左颈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结扎(现有技术)。

图15表示主动脉的区(0、1、2、3和4)、主动脉动脉瘤、左颈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分流及左锁骨下动脉的结扎(现有技术)。

图16A-16F是本发明递送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主动脉组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表示。

图17A-17C分别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剖视图和透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鼻锥和卷缩到鼻锥的近端空腔中的内护套的透视图。

图19A和19B表示本发明递送系统实施方式的可选的内护套实施方式。

图20表示本发明递送系统实施方式的可选的内护套实施方式。

图21A和21B表示本发明递送系统实施方式的其它可选的内护套实施方式。

图22表示本发明使用的递送系统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

图23A-23D表示本发明的主动脉组件系统和分支移植物的另外的视图。

图24A-24E表示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步骤。

图25A和25B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护套部件的可选实施方式。

图26A-26C表示本发明可选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和其它细节,作为本发明的步骤或作为本发明部分的组合,现在更详细地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指出。应理解,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限制而示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各种实施方式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近端”在涉及递送系统或递送系统的部件如顶点卡扣和鼻锥时,是指最接近于使用该装置的医生。类似地,“远端”在涉及递送系统或递送系统的部件如顶点卡扣和鼻锥时,是指远离使用该装置的医生。

当涉及待递送的假体如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管状主动脉部件、管道移植物、分支移植物和支架时,该词语“近端”是指朝向患者心脏的假体或假体部件的部分,而“远端”是指远离患者心脏的假体或假体部件的部分。为清楚起见,词语“接近”与“近端”或“远端”不同,是指靠近于。

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可以例如通过经股入口而植入。管状分支部件可以例如通过主动脉上的血管入口(例如臂动脉)或通过经股或经心尖入口植入。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和用于展开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植入至少一个管状分支移植物到患者中的方法和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在图1A至图1C表示的本发明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动脉移植物组件10包括具有通过壁18连接的近端末端14和远端末端16的管状主动脉部件12。壁18在近端末端14和远端末端16之间限定壁孔20。壁孔20具有在正交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观察时垂直于主纵向轴线24的近端末端22。壁孔20也限定壁孔20的远端末端26。

在例如图2A、2B、3A、3B、4A和4B中显示的管道移植物28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壁18连接并从壁孔20朝向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延伸。管道移植物28包括近端末端30和远端末端32。管道移植物28的远端末端32是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壁孔20处。

再参照图1A-1C,近端支架34支持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远端支架36支持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远端末端16。类似地,远端支架36可以附着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内壁。

任选地,不透射线的标志38沿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平行的线定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透射线的标志38是在邻接壁孔20的壁孔远端支架50的近端顶点处。另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是在近端支架34的远端顶点48处。另外,不透射线的标志38是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和远端末端16中至少一个处。也任选地,不透射线的标志40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处绕壁孔20的外周延伸。不透射线的标志38,4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如铂、铱、金等制成。不透射线的标志的实例描述于美国专利No.8,062,345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US 2010/0030255中,其全部教导通过引入本文。

在图1A、1B和1C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近端支架34包括近端顶点46和远端顶点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部分远端顶点48邻接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壁孔远端支架50包括近端顶点52和远端顶点54,壁孔远端支架50的一部分近端顶点52邻接壁孔20的远端末端26。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处的卡扣支架56包括至少两个接近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暴露的近端顶点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卡扣支架56附着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内壁。

冠支架60位于卡扣支架56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之间。如可以在图5中看见的,至少两个支撑线缝合部62位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内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处,在卡扣支架56的近端顶点58的远端。支撑线缝合部62被卡扣支架56的至少一个远端顶点61分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冠支架60的近端顶点59是平端的,如图1A中所示。冠支架60和卡扣支架56可以是嵌套的,如图1A中所示。冠支架60和卡扣支架56附着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内壁76。

至少一个支架64位于近端支架34和远端支架36之间的管状主动脉部件12处。至少一部分支架64包括通过支杆70连接的近端顶点66和远端顶点68。至少一个部分支架72位于分别邻接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和远端末端26的支架34,50之间的管状主动脉部件12处,如图1B和1C中所示。

用于本发明中的支架由合适的材料构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使用的支架包括合适的形状记忆合金,如镍钛诺。用于构建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架的合适材料的进一步描述可以在美国专利No.7,763,063和8,062,345中找到,其教导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近端末端20的弧长等于或小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圆周的一半。壁孔20的近端末端20的合适弧长的实例包括等于选自由约6mm、约8mm、约10mm、约12mm或约14mm组成的组的一个成员的弧长。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小于约90mm。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纵向长度等于或大于约14mm。

参照2A、2B、3A和3B,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约10mm至约80mm的范围内。在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之间的距离是选自由约20mm、约40mm、约60mm、约80mm或约90mm组成的组中的一个成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之间的距离是约40mm,如2A和2B中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之间的距离是约60mm,如3A和3B中所示。

在图1A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78位于壁孔20远端的管状主动脉部件12处且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内(仅保持部件78的外面部分显示于图1A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是缝合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78是磁体或支架顶点中的至少一种。在又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78是不透射线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78在邻接于壁孔20的远端末端26的支架50的近端顶点52处。

在图6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环绕支架80位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处且围绕壁孔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围绕壁孔20的环绕支架80至少部分地限定壁孔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直径大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远端末端16的直径,如图1B中所示。

在图7A、8A、9A和10A中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主动脉部件12和壁孔20之间的界面当正交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观察时是多边形,例如在参考图形中所示的,具有四条边的多边形。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边形可以是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未显示)。

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下部83是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与壁孔20相反的一侧且基本平行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如图1B中所示。卡扣支架56的暴露的顶点58在塌陷时引起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在卡扣支架56处的至少部分塌陷,如可在图11中看到的。至少一个支撑线缝合部62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内的下部83。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线缝合部62在卡扣支架56的顶点处。优选地,支撑线缝合部62被卡扣支架的至少一个近端顶点分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管道移植物28的远端末端32的直径大于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30的直径,如可在图2A和3A中看到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30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最近端边缘和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之间,如图2A、2B、3A、3B、4A和4B中所示。如在图4A和4B中所示的,管道移植物28通过合适的手段紧固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内壁,如通过缝合部29。

如可在图1B、1C、2A、2B、3A和3B中看到的,管道移植物28在壁孔20处包括开放部分84。管状部分86从开放部分84近端地延伸,如图2A、2B、3A和3B中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部分包括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和远端末端94各自处的支架88,90,如图2B和3B中所示。优选地,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和远端末端94处的支架88,90包括通过支杆连接的近端顶点和远端顶点。优选地,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处的支架88包括至少一个倒钩96(图2B)。在图3B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倒钩96延伸到管状部分86的支架98的远端顶点。任选地,管状部分86进一步包括管状部分86的分别近端末端92和远端末端94处的支架88,90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架98。优选地,近端末端92和远端末端94处的支架88,90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架98包括至少一个倒钩。最优选地,管状部分86的支架包括镍钛诺。

如可在图2A和2B及3A和3B、4A和4B中看到的,管状部分86的远端末端94一般是圆锥形的,从而管状部分86的远端末端94在壁孔20的近端末端22处作为连续体或者任选地在接缝处(未显示)实质上匹配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9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管状部分的远端末端94的直径。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30的适当最大直径的实例包括,例如,等于或大于选自约6mm、约8mm、约10mm、约12mm或约14mm的直径的直径。

优选地,管状部分86的主纵向轴线平行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最近端边缘的远端。在一个未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最近端边缘共边界,或者可选地,如图2A和2B及3A和3B、4A和4B中所示的,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远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部分86的主轴线相对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成角度A 81,如图9A中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角在约0°至约90°至少之一的范围内,如10°、20°、30°、45°、60°和90℃。

此外,如图9A和9B中所示,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的几何中心150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几何中心152不同,其中在沿图9A的线9B截取的由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限定的平面内由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的几何中心150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几何中心152限定的线154与由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几何中心152和沿等分壁孔20且平行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主纵向轴线24(图1A)的中线160的点158限定的线156成正角B,点158在与分别管状部分86的近端末端92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几何中心150,152相同的平面内。合适的正角B的实例可以是选自由±10°、±20°、±30°、±45°、±60°、±90°、±120°、±135°、±160°、±170°和180°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成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99位于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92和管道移植物28的管状部分86的远端末端94中至少一个处,如图2B、3B和4B中所示。另一个实施方式包括管状部分100且进一步包括在管道移植物28的开放部分84近端延伸的管道移植物28的第二管状部分102,其中第二管状部分102具有如图7A、7B、8A和8B中所示的远端末端104和近端末端106。在一个未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管状部分102具有与第一管状部分100不相等的长度。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管状部分102与第一管状部分100平行。第一管状部分100和第二管状部分102各自是不同的和整体上完整的管状部分。在图8A和8B中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部分共享第一移植物材料108的共同的壁,其分割第二移植物材料110的管道。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移植物材料108和第二移植物材料110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管状部分100和第二管状部分102。如图10A和10B中所示,管状部分112和114彼此远离地延伸且从开放部分84近端地延伸。

在图2A、2B、3A、3B、4A和4B中所示的又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92的直径在约5mm至约10mm,或约5mm至约15mm,或约8mm至约15mm的范围内。一般地,管状部分86的长度在约20mm至约60mm,或约20mm至约100mm的范围内。最常见地,管状部分86的长度在约30mm至约50mm的范围内。优选地,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92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至少约5mm、约10mm和约15mm或约20mm距离内。

图12显示完全展开在患者的主动脉117内的本发明主动脉移植物组件10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3-15显示主动脉分流操作的各个阶段(现有技术)。

如图16A-16F中所示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200(图16A)包括管状主动脉部件12(图16A)附接于其上(图16A和16C)的递送部件202(图16B)。递送部件202包括控制导管204(图16B),管状主动脉部件12在其周围延伸(图16C),鼻锥206(图16B和16C)固定在控制导管204的远端末端处(图17A和17B)。

在图17A、17B和17C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递送部件202进一步包括在控制导管204附近延伸的内护套210。内护套210的远端末端214处的远端开口可以卷缩到鼻锥206中(图17A、17B和18)。在图19A和19B所示的又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内护套210包括下部82,所述下部82具有带凹槽部分85,如可在图20中看到的。任选地,如可在图21A和21B中看到的,内护套210可以渐缩以朝向远端末端211变窄或具有基本恒定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护套210限定在内护套210的近端末端282处的至少一个通孔280,如图25A和25B中所示。

如可在图17A和17B中看到的,导入护套216在内护套210附近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附近延伸,其中导入护套216相对于内护套210是可回缩的,从而释放内护套210的远端末端214。鼻锥206随后可以回缩到内护套210内。

图17A、17B、17C和22中所示的递送部件20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在近端末端224处固定到支持基质235上、基本上与外控制管232的主纵向轴线平行和在远端末端228处自由的支撑线230,其中至少一个支撑线230的自由末端228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处的内缝合部62(图17B)将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可释放地紧固于至少一个支撑线230。外控制管232沿控制导管204是可滑动的。支撑线230在近端末端224处固定于在近端顶点卡扣240远端的外控制管232处的支持基质235上。支撑线230的自由末端228接近于近端末端14和接近于鼻锥206。远端顶点卡扣238的近端部分252和外控制管232可随着外控制管232的移动沿控制导管204滑动(图16B和22)。远端顶点卡扣238通过紧固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处的卡扣支架56的暴露顶点58(图16C)而固定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如图16B中所示,远端顶点卡扣238的远端部分248与远端顶点卡扣238的近端部分250的齿状物252在封闭的位置中配合,其紧固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卡扣支架56的暴露顶点58。

近端顶点卡扣240在外控制管232处(图17B)。近端顶点卡扣240包括从近端卡扣240的近端部分244远端地延伸的齿状物246(图16B)。齿状物246通过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保持部件78远端地延伸,如图17B中所示。

如图23A-23D中所示,管状分支部件254包括近端末端256和远端末端258,其中管状分支部件254的近端末端256配置为接合管道移植物28的近端末端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合是通过管状分支部件254和管道移植物28之间的干扰关系。当主动脉移植物组件10植入患者的主动脉中时,密封以由管状主动脉部件12、管状分支部件254和第二管状分支部件260中至少之一的近端末端及管状主动脉部件12、管状分支部件254和第二管状分支部件260中至少之一的远端末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成员形成。如本文中定义的“密封”意思是基本上没有流体在第一管道的壁和第二管道的壁之间渗出,第一管道位于第二管道内。这样的密封通常在嵌套的第一和第二管道的接合点的最近端部分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支撑线230具有至少一个止挡部274(图11),其中止挡部274限制缝合环62沿支撑线230的移动。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主动脉部件12包括不透射线的缝合部18且内护套210包括不透射线的标志276,其全部沿管状主动脉部件12展开过程中内护套210(图16A-16F和17A-17C)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相对移动路径纵向对准,并彼此分隔开,从而内护套210的部分回缩引起不透射线的标志276与不透射线的标志38的重叠。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透射线的标志38或可选地也在内护套210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上部。优选地,不透射线的标志38,276是不对称的,其中不透射线的标志38,276的形状随不透射线的标志38,276与手术部位对准而变化。优选地,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不透射线的标志38,276是细长的且基本上与内护套210的主纵向轴线24对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再参照图16A-16F和17A-17C,管状主动脉部件12进一步在至少一个末端处被卡扣约束,如远端顶点卡扣238或近端顶点卡扣240,且方法包括随支撑线230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缝合环62回缩而释放卡扣的步骤。在这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管状主动脉部件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38,其中优选地,不透射线的标志38位于管状主动脉部件12上背离由控制导管204限定的曲线286(图18)的凹窝284(图18)。优选地,内护套2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276,其中当管状主动脉部件12部分展开时,内护套的不透射线的标志276与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至少一个不透射线的标志276重叠。在又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主动脉部件12进一步被近端卡扣240和支撑线230的近端固定的末端234约束。

本发明的植入假体的方法包括沿导引线320通过主动脉262递送导入护套216内的管状主动脉部件12到图24A-24E中所示的患者的动脉瘤270的步骤。管状主动脉部件12至少部分地被控制导管204约束和支持(图16B、16C、16D),控制导管204可沿导引线320滑动(图24A-24E)。如图16A-16F和17A-17C中所示,管状主动脉部件12进一步被至少一个从外控制管232处的支持基质235延伸的支撑线230约束,外控制管232在控制导管204周围延伸并可沿控制导管204滑动。至少一个支撑线230的自由末端228是弓形的且通过缝合环62(图17B)在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内延伸。

再参照图24A-24E,管状主动脉部件12沿导引线320指引到动脉瘤270。内护套210(图17B)从管状主动脉部件12部分地回缩,从而支撑线230至少部分地限制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的纵向移动直到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紧固在患者的主动脉262内(图24A-24E),由此防止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在主动脉262的下部264处的塌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护套210在远端末端214处可释放地紧固在由鼻锥206的近端末端限定的空腔内(图18)。在这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4A-24E中所示,任选的内护套210部分地回缩以从鼻锥206释放内护套210的远端末端并由此引起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部分扩展。壁孔20对准在患者的动脉瘤部位263处的至少一个血管口290、292、294上。任选地,在采用内护套210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内护套210随后部分回缩以暴露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14,包括冠支架56和卡扣支架60(图1A)。控制管232然后部分地延伸以从远端卡扣238释放卡扣支架56的裸顶点58(图1A)和从近端卡扣240释放保持部件78(图16B和17B),同时保持缝合环62在支撑线230的末端228上(图16A-16F和17A-17C)。鼻锥206然后部分地回缩到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近端末端中,且递送组件和管状主动脉部件12随后推进到主动脉262内跨越患者的动脉瘤263的最终位置。控制管232然后进一步回缩以从支撑线230的末端228释放缝合环62。内护套210然后完全回缩(在采用内护套210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且然后鼻锥206和支撑线230完全回缩以完成管状主动脉部件12的展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患者的无名动脉(也称为“头臂动脉”)290、左锁骨下动脉292、左总颈动脉294或右总颈动脉296的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个管状分支部件254植入到管状主动脉12内的壁孔20和管道移植物28中的步骤,如在针对现有技术在图13-15中和在图24A-24E中所示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植入管状分支部件254到无名动脉290中和植入另一管状分支部件到左总颈动脉294中(图24E)。

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的植入可以包括植入一部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至少一个中(参见图12、24A-24E和26A-26C)。靠近主动脉的弓部、在主动脉的弓部周围或主动脉的弓部处的植入可以包括右总颈动脉至左总颈动脉的分流(具有在分流点下方的左总颈动脉的结扎)和左总颈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的分流(具有分流下方的结扎)。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包括两个管状分支部件(例如,一个在右总颈动脉中,另一个在左总颈动脉中)的本发明主动脉移植物组件可以包括左总颈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的分流,具有分流下方的左锁骨下动脉的结扎(参见图16和17)。或者,如图26A-26C中所示,主动脉组件系统可以植入腹主动脉300中。开口84可以布置于腹主动脉中接近于腹腔动脉302、上肠系膜动脉304或肾动脉306,从而跨越动脉瘤308。管状分支部件254随后可以植入腹腔动脉302、上肠系膜动脉304或至少一个肾动脉306的至少一个中。

在图25A和25B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管状主动脉部件12附近的内护套210包括限定通孔282的近端穿孔部分280。通孔282可以通过穿孔部分280的网或织物限定,如图25A中所示,或作为特别的开口,如显示于图25B中的纵向通孔开口284。通孔允许在假体植入过程中相对连续的血流,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0/0234932中进一步描述的,其教导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如2006年6月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449,337、2007年1月3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699,700、2007年1月3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700,609、2007年2月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701,867、2007年7月26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828,653、2008年6月12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137,592、2007年2月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701,876、2009年3月3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61/164,545、2009年6月30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2/459,387及美国专利No.7,763,063、8,007,605、8,062,345、8,062,349、8,070,790、8,292,943和8,308,790中描述的合适的系统、递送装置和系统部件、支架移植物可以用于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递送本发明的主动脉移植物组件,上述所有文献的教导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所有本文中引用的专利、公开的申请和参考文献的教导全部通过引用并入。

实施例1

治疗了患有位于胸动脉弓内侧上左总颈动脉水平处的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PAU)的74岁男性。基于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CT)扫描形成患者的解剖结构的模型。最初进行右颈动脉至左颈动脉的分流而不结扎左颈动脉。主动脉移植物组件(46mm-42mm x 80mm)的管状主动脉部件在窦管连接部(sinotubular junction)展开。这一患者的升主动脉具有约44mm的移植物直径。直径46/42mm x 80mm的管状主动脉部件被展开以提供较小的健康颈部。主动脉移植物组件的管状主动脉部件的近端末端被释放以优化与升主动脉壁的并置。

管道移植物(46mm-34mm x 220mm)用于主动脉移植物组件中。管道移植物直径为15mm。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孔为30mm x 30mm。大小为15mm-17mm x 100mm或15mm-17mm x 110mm的移植物用于桥接移植物通道和头臂干(brachial cephalic trunk)且线-导管(wire-catheter)在植入前作为预防性退出措施定位。进行血管造影以证实对左总颈动脉的灌注。管道移植物推进到具有至少一个管状分支部件的远端末端的管状主动脉部件的孔的近端部分。移植物对准以允许管道移植物基于管状主动脉部件的移动通过无名或左总颈动脉插管。管道移植物经由右总颈动脉插管。在该患者中选择相对短的管状分支部件,因为管道移植物更远端地展开。分支移植物的远端末端与头臂干分叉对准且管状分支移植物展开而没有并发症。血管造影显示具有经颈动脉-颈动脉分流流到无名动脉和左总颈动脉的血流而排除动脉瘤。

实施例2

治疗了一名具有主动脉弓处的动脉瘤的81岁男性。CT扫描用于建立患者的解剖结构的模型。胸动脉瘤是在主动脉弓和至少一部分降主动脉的区域中。管道移植物的直径为约15mm。

尽管本发明已经特别地参照其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显示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涵盖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