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烧烫伤药。
背景技术:
:烧伤是由外因造成的高温对皮肤,肌肉的损伤,又称为热毒浸伤。现有治疗烧伤的药物多种多样,一类是以西医为主的治疗烧伤的药物和治疗措施,一类是以中药为主的治疗路线。西医治疗烧伤,要将伤面经过清洗,再对伤口进行坏死肌肉组织的处理和严谨的消毒后上药,然后包扎。西医不主张伤面上药,主要以内用药为主,伤面几乎不用任何药物直接处理。但是这种方法看似科学,实际上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而且花费极其昂贵。而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于治疗烧伤有自己的见解与治疗措施,即对伤口表面不做任何处理(只将水泡放水处理即可),立时上药,马上止痛,减轻消除伤痛,再通过外用药物充分刺激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促使肌肉组织重新快速生长,从而达到短期痊愈的治疗效果。目前,现有的治疗烧伤的药物虽有多种,但大多存在治疗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尤其对大面积深度烧伤、烫伤或烧伤、烫伤的重症者来说,不能及时清火解毒、止痛消肿,更不能有效控制患处及创面的交叉感染,从而给烧伤、烫伤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即使治愈,也难于消除烧伤、烫伤留下的疤痕,日后还需要通过植皮、美容等手术才能康复。不仅治疗周期漫长,而且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完全有必要研制新的效果显著且不留疤痕的中药,以满足烧伤、烫伤患者的治疗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显著、治疗周期短、组分简单、成本低的烧烫伤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烧烫伤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大米1000-2000份、红花3-8份、当归10-30份、羊蹄草12-20份、胆木8-16份、水蜈蚣15-25份、米酒5000-6000份、白米醋5000-6000份、黄柏8-15份和梅片3-8份。优选的,以上所述烧烫伤药还包括紫珠8-18份。优选的,以上所述烧烫伤药还包括梧桐花10-18份。优选的,以上所述烧烫伤药还包括苦楝皮5-10份。优选的,以上所述烧烫伤药还包括大风艾3-5份。优选的,以上所述米酒为32-35℃。优选的,以上所述大米为新米。本发明药方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所述大米为新米具有粘性,经过炒制后易发酵,可刺激人体细胞的再生能力,促使肌肉组织重新快速生长。但陈年米无粘性,不能使用。所述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疗效。所述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当归以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破积带,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述羊蹄草(Emiliasonchifolia(L.)DC),又名一点红、叶下红、红背叶、红叶草、红花草、羊蹄草、红背果、石青红等。性平,味苦微辛,凉血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所述胆木系茜草科乌檀属植物乌檀(Naucleaofficinalis)的干燥茎干及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所述水蜈蚣(KyllingabrevifoliaRottb.)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带根茎的全草,具有疏风解毒、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皮肤瘙痒、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所述米酒可协助发酵,可起防腐、消毒、杀菌的作用。所述白米醋发酵后无酸性,可起去腐、生肌、除臭的效果。所述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等功效。所述梅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干提取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名目、抗癌治癌等药用功能。所述紫珠(CallicarpanudifloraHook.etArn.)是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紫珠以地上干燥部分入药,具有止血消炎、散瘀消肿、解毒、驱风湿之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疗创伤出血、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化脓性炎症等症。所述梧桐花性甘、平,具有消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无名肿毒,创伤红肿,汤火伤。所述苦楝皮为楝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和根皮,具有杀虫、消菌等功效。所述大风艾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本发明烧烫伤药的制备方法:按照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3-4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本发明烧烫伤药的使用方法:可采用喷洒或湿敷的方法,一天使用3-5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药方组分简单、各组分之间的协调作用好,无副作用,成本低,具有活血止痛、防止腐烂、无感染、快速生肌、愈合不留疤的药效,适用于烧伤烫伤的治疗。2、经过临床试验结果得出喷洒或敷本药物后,使用3-5分钟即可止痛,24小时内消肿及渗液基本消失,一度烧烫伤3-5天后愈合,二度烧烫伤1-3周愈合,三度烧烫伤1个月愈合率达到60%以上。3、本发明药方对几百例烧烫伤病人进行临床试验,治愈率达到92%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kg、红花5g、当归10g、羊蹄草15g、胆木8g、水蜈蚣18g、米酒5kg、白米醋5.5kg、黄柏12g和梅片6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3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2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2kg、红花6g、当归15g、羊蹄草12g、胆木12g、水蜈蚣20g、米酒5.5kg、白米醋6kg、黄柏8g和梅片5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3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3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5kg、红花3g、当归20g、羊蹄草15g、胆木10g、水蜈蚣15g、米酒6kg、白米醋5kg、黄柏10g、梅片3g和紫珠12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3个半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4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2kg、红花7g、当归18g、羊蹄草20g、胆木8g、水蜈蚣20g、米酒5kg、白米醋6kg、黄柏9g、梅片7g和梧桐花15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4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5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5kg、红花4g、当归25g、羊蹄草15g、胆木16g、水蜈蚣15g、米酒6kg、白米醋6kg、黄柏11g、梅片4g、苦楝皮5g和大风艾3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4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6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2kg、红花8g、当归30g、羊蹄草18g、胆木12g、水蜈蚣25g、米酒5kg、白米醋5.5kg、黄柏12g、梅片8g、紫珠15g和大风艾5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3个半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7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5kg、红花6g、当归20g、羊蹄草20g、胆木8g、水蜈蚣18g、米酒6kg、白米醋6kg、黄柏15g、梅片6g、梧桐花18g和苦楝皮10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4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实施例8一种烧烫伤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大米1.8kg、红花7g、当归15g、羊蹄草15g、胆木12g、水蜈蚣15g、米酒6kg、白米醋5.5kg、黄柏10g、梅片5g、紫珠15g、梧桐花12g、苦楝皮6g和大风艾4g。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将大米炒制至有香味后,将各原料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炮制4个月后,炮制的液体有粘糊的手感,即可使用。选择烧伤为Ⅰ、Ⅱ度烧伤患者各320例,随机分为8组,每组40例(其中20例为Ⅰ度烧伤,20例为Ⅱ度烧伤)。使用以上实施例制备的烧烫伤药进行临床试验,使用方法为:实施例1-4采用喷洒方法,每日喷洒3次,实施例5-8采用湿敷方法,每日湿敷5次。试验结果见表1所示。表1:各实施例烧烫伤药的治疗效果组别疼痛消失时间(分钟)Ⅰ度平均愈合时间(天)Ⅱ度平均愈合时间(天)Ⅰ度治愈人数(人)Ⅱ度治愈人数(人)实施例135122018实施例234112017实施例355152017实施例434102018实施例54392019实施例65382018实施例74582019实施例85372020从上表可得知,使用本烧烫伤药后3-5分钟止痛,Ⅰ度烧伤3-5天后愈合,Ⅱ二度烧伤7-15天愈合,Ⅰ度烧伤治愈为100%,Ⅱ度烧伤治愈率为92%。典型病例病例1:黄某,男,45岁,该患者手臂被热铁水Ⅱ度烫伤,每天将实施例1的药物喷洒于患处,每日喷洒3次,喷洒后3分钟即能止痛,20小时消肿及渗液基本消失,10天后痊愈,无留疤痕。病例2:王某,男,13岁,大腿被明火Ⅱ度烧伤,每天将实施例5的药物湿敷于患处,每日湿敷5次,湿敷3分钟即能止痛,12小时消肿及渗液基本消失,7天后痊愈,无留疤痕。病例3:韦某,女,21岁,手部被明火三度烧伤,每天将实施例8的药物湿敷于患处,每日湿敷5次,喷洒后5分钟即能止痛,24小时消肿及渗液基本消失,至今治疗一个月无瘢痕形成,治愈率达到60%,有待临床继续观察。病例4:李某,女,13岁,脚部被汤水Ⅰ度烫伤,在无菌条件下先刺破水泡,每天将实施例4的药物喷洒于患处,每日喷洒3次,喷洒后3分钟即能止痛,3天后痊愈。病例5:张某,男,18岁,后背被开水Ⅱ度烫伤,每天将实施例6的药物湿敷于患处,每日湿敷3次,湿敷5分钟即能止痛,20小时消肿及渗液基本消失,9天后痊愈,无留疤痕。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