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9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苍耳子20-50份、地榆20-50份、岩黄连20-50份、蛇蜕20-50份、虎耳草10-25份、白珠树10-25份、地耳草5-15份、马鞭草5-15份、虎杖8-25份、一点红8-25份、穿心莲5-15份、水冬瓜10-25份、水慈姑5-15份、大血藤5-15份、络石藤5-15份、紫珠8-20份、刺猬皮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

苍耳子30-40份、地榆30-40份、岩黄连30-40份、蛇蜕30-40份、虎耳草15-20份、白珠树15-20份、地耳草8-12份、马鞭草8-12份、虎杖15-20份、一点红15-20份、穿心莲8-12份、水冬瓜15-20份、水慈姑8-12份、大血藤7-12份、络石藤7-12份、紫珠12-16份、刺猬皮12-16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采用水提或40-70%体积百分浓度的乙醇提取制备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原材料,混合后加水提取2-3 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原材料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 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 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原材料,混合后用40-70%乙醇回流提取2-3 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总量的4-10 倍,提取时间为1-4 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 的清膏,即得活性成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原材料,混合后加水提取2-3 次,每次加水量相当于药材总重量的6-12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3 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 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40-60%,静置12-24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10-1.25 的浸膏,即得活性成分。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所得活性成分,加入双氧水和薄荷油,混合后在0-15℃下用超声波匀化20-40min,即得;所述双氧水的用量为活性成分重量的40-80倍;所述薄荷油的用量为活性成分重量的10-50%。

8.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按重量份称取全部药材,分别放入陶瓷锅内,加盖后用木材燃火烧至全炭化,粉碎后混合均匀,灭菌,即得。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