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0053发布日期:2018-06-12 17:3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使患者咽喉肿痛,现有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伤及肝肾。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新的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该制剂的活性成分配方由重量百分比为8-16%双花、14-20%葛根、8-16%黄芩、8-16%板蓝根、8-16%菇草、8-16%黄奇丹、8-12%贯仲、4-10%白芷、4-10%桔梗组成。

上述活性成份配方可以与一定比例的常用药用辅料相配,制成各种颗粒剂、片剂及胶囊剂等制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活性成份挥发油及提取物的制备

将菇草、黄芩、黄奇丹粉碎成粗粉加水蒸煮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滤过,水蒸液及药渣备用,葛根用9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水蒸液备用,将葛根药渣及菇草等药物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其余五味药材加6倍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减压浓缩合并液至稀溶液,加3倍体积的75%乙醇溶液,搅拌,静置,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即得提取物。

(2)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的制备

取上述提取物,加入适当的药用辅料,加75%乙醇过12-20目筛制粒,干燥后,将挥发油与干颗粒混合,得半成品颗粒,直接分包装即得颗粒剂,将半成品颗粒与助流剂混合后压片即得片剂;将半成品颗粒与助流剂混合后装入空胶囊壳中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在流行性感冒,优期是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的治疗剂量为一日口服2-3次,每天总服用量相当于生药30-80g,3-5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治疗的咽喉肿痛的中药复方制剂是在湖北中医附院内儿科几位教授在中医传统辩证治理指导下,总结长期大量临床治疗外感风热、风温肺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基础上,参照柴葛解肌汤方(伤寒论)、银翘片方(温病条辩)组方原则,结合制代的制药技术,选葛根、双花等9味中药组成复方制剂,我们对此药进行了药理药效、毒理学试验,结果如下:

药效学实验研究:

1、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实验:

A、活化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种,经鸡胚尿囊腔和羊膜活化后,感染Vero细胞,加维持液rpmil60,3-4天后可见细胞变圆、肿大、融合和脱落等特异细胞病变出现,按常规方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滴TCID50。供本实验用病毒原液的柯萨厅病毒B4型毒和腺病毒7型种在Hela细胞中活化,所用维持液同前。病毒所致细胞变园、肿胀和形成葡萄串状,同上测定病毒感染滴度,供本实验用病毒原液。

B、细胞毒性测定:用RPMI1640将此中药原液作倍比稀释,在96孔已形成细胞单层的微孔内,加入不同稀释银葛液,37℃作用30分种后加入等量维持液,培养24、48和72小时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同时保留几孔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细胞培养中药物对病毒的抑制:将不同稀释浓度银葛液分别与等量已知滴度的病毒液配合,接种于已形成细胞单层的微孔内,35℃吸附1小时,吸去多余病毒-药物混合液,每孔加等量细胞维持液37℃培养,种毒后分别于2日、4日、6日记录培养孔的细胞变化。

D、结论:抗甲型H1N1病毒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有明显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以20倍于成人用量的银葛制剂,可对致死剂量流感病毒(100TCID50)接种小鼠明显保护作用。

2、抗其它病毒实验:

综合体内、外抗病毒药效学试结果表明,此中药复方制剂有明显抗流感病毒(甲3型)、柯萨基(B4型)、腺病毒(7型)作用。以20倍于成人用量的银葛制剂,可对致死剂量流感病毒(100TCID50)接种小鼠明显保护作用;体外试验结果证明:此中药复方制剂可明显抑制大剂量(100TCI50)流感病毒(甲3型)、柯萨基(B4型)、腺病毒(7型)所致Hela或Velo细胞病变作用(CPE)。

3、抗细菌试验:

(1)此中药复方制剂抗菌载体试验:用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动物,氨苄青毒素胶囊作为对照阳性药物,结果肺炎链球菌感染未用药治疗的实验动物全部死亡,而此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组存活率为50%,与氨苄青霉素治疗组疗效相同。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未用药治疗组,全部死亡,银葛冲剂治疗组存活率在40%,疗效低于氨苄青霉素胶囊组。

(2)此中药复方制剂体外抗菌试验:对临床分离的106株呼吸道临床常见菌株均有较好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球菌)的MICS明显低于对革兰氏阳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MICS,同样对照组药物氨苄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4、此中药复方制剂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试验:

(1)解热作用:对细菌毒素和蛋白胨所引起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烧家兔与阿斯匹林热幅度均无明显差异,但银葛冲剂的解热作用特点为缓和而逐步降温。

(2)镇痛作用:对冰乙酸和热板所致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的“疼痛”反应,此复方制剂能提高痛阈,有显著的镇痛效果,镇痛作用特点为逐步加强,持续时间长。

(3)抗炎作用:对大鼠蛋白血清性足跖和冰乙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银葛冲剂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抗炎效力银葛冲剂与阿斯匹林无明显差异。

5、此中药复方制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此中药复方制剂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体液血清抗体水平,从而在稳定机制和抗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毒理实验:

1、急性毒性实验:

以临床用量50、100、200倍剂量给小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七天,无一例死亡,未出现毒性反应,再以临床用药剂量306、383倍,容积为0.8ml最高耐药量试验,连续观察七天,无一例死亡,未出现毒性反应,处死动物病理检查各组动物脏器无异常。

2、长期毒性试验:

以临床用药量12.5、25、50倍大鼠灌胃组药,试验期为2月,结果显示,对大鼠行为、饮食、粪便等无影响,未发现毒性症状和副作用,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病理性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活性成份挥发油及提取物的制备

配方:双花300、葛根450、黄芩300g、板蓝根300g、菇草300g、黄奇丹300g、贯仲250g、白芷150g、桔梗150g

将菇草、黄芩、黄奇丹粉碎成粗粉加水蒸煮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备用,滤过,水蒸液及药渣备用,葛根用9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水蒸液备用,将葛根药渣及菇草等药物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其余五味药材加6倍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减压浓缩合并液至稀溶液,加3倍体积的75%乙醇溶液,搅拌,静置,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即得提取物。

实例2:颗粒剂的制备

配方:双花300、葛根450、黄芩300g、板蓝根300g、菇草300g、黄奇丹300g、贯仲250g、白芷150g、桔梗150g、甘露醇500-600g、乳糖200g、阿司帕坦3g

按实例1制成提取物和挥发油,将提取物与甘露醇、乳糖与阿司帕坦混合后,加75%乙醇过12目筛制成颗料,减压干燥后,喷入挥发油,每袋按10g分包装。使每袋含生药为25g。

实例3:片剂的制备

配方:双花300、葛根450、黄芩300g、板蓝根300g、菇草300g、黄奇丹300g、贯仲250g、白芷150g、桔梗150g、淀粉70-130g、微晶纤维素50g、羧甲基淀粉钠20g、硬脂酸镁3g

按实例1制成提取物和挥发油,将提取物与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后,加75%乙醇过20目筛制成颗料,减压干燥后,喷入挥发油,后加入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与助流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使片重为0.5g/片,含生药为3.125g。

实例4:胶囊剂的制备

配方:双花300、葛根450、黄芩300g、板蓝根300g、菇草300g、黄奇丹300g、贯仲250g、白芷150g、桔梗150g、淀粉100g、乳糖100g、硬脂酸镁3g

按实例1制成提取物和挥发油,将提取物与淀粉、乳糖混合后,加75%乙醇过20目筛制成颗料,减压干燥后,喷入挥发油,后加入助流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装胶囊,使胶囊重为0.55g/粒,含生药为3.125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