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8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R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本病初起是感受风热病邪,温毒上受,属中医“温病”等范畴;游走性身痛,关节痛属“行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湿热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属“风寒湿痹”或“瘀血痹”;心脏炎则属“心痹”。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和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也偶尔见。目前,治疗风湿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等,西医治疗副作用比较大,难以标本兼治,而中医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可靠。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风湿热以及疾病进展的不同时期,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风热痹型、湿热痹型、寒湿热痹型、痰瘀热痹型、阴虚热痹型、血虚热痹型、营热心痹型。目前,市场上治疗风湿热的中药有多种,但是针对于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并不多见,而且存在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风热痹型风湿热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桉叶12-15份、八仙草20-25份、蝙蝠藤12-15份、剪刀草20-25份、麂子草6-9份、郎伞木20-25份、黄花母20-25份、游草20-25份、蝶兰12-15份、夏天无6-9份、腰骨藤6-9份、走马风40-45份、黄山五叶参12-15份、甘草6-9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桉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性味】味辛;苦;性寒【归经】归肺;胃;脾;肝经【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感冒;高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八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拉拉藤或粗叶拉拉藤的全草。【性味】味辛;微苦;性微寒【归经】少阴;太阴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止痛。主痈疽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龈出血;刀伤出血。

蝙蝠藤【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藤茎。【性味】苦;寒【归经】肝;肺;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腰痛;瘰疬;咽喉肿痛;腹泻痢疾;痔疮肿痛。

剪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风轮菜和邻近风轮散会的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食积腹痛;呕吐;泄泻;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痈肿丹毒;荨麻疹;毒虫咬伤;跌打伤出血。

麂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华南马尾杉的全草。【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关节肿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咳喘;热淋;毒蛇咬伤。

郎伞木【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郎伞木的根或叶。【性味】苦;辛;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黄花母【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全草。【性味】味甘;辛;凉【归经】心;肝;肺;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证;风湿痿弱;头晕;劳卷乏力;痔血;痈疽疔疮。

游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游草和假稻的全草。【性味】平;辛【功能主治】疏风解表; 通络止痛。主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白带;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痹痛麻木。

蝶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蝶兰的全草。【性味】味苦;微辛;性温【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舒筋活络;接骨止痛。主感冒发热;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夏天无【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性味】苦;辛;凉【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降血压。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肌劳损;跌扑损伤;高血压。

腰骨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腰骨藤的种子。【性味】苦;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走马风【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耳铃的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

黄山五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黄山五叶参的根和茎。【性味】味辛;性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主症为风热侵袭,温邪上受,发病多急骤易变。初期多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风热上攻症状;继而出现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呈现红、肿、热、痛及伴见全身发热或湿热蒸腾胶着之象。其热偏盛者,关节红肿疼痛,灼热感明显,发热亦甚,皮肤可见红斑,舌质红,舌苔黄干,脉滑数。其风偏盛者,肌肉关节呈游走性疼痛,或汗出恶风,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比,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等功效,能有效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四年来,通过对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5%,治疗效果好,治愈后随访一年不再复发。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抽样方法

从我单位近五年来确诊为风热痹型风湿热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病人,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0-7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人。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患者使用银翘散,按说明书服用,疗程8周。

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颗粒,早、中、晚各一次。疗程8周。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风热痹型风湿热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1

称取桉叶12克、八仙草20克、蝙蝠藤12克、剪刀草20克、麂子草6克、郎伞木20克、黄花母20克、游草20克、蝶兰12克、夏天无6克、腰骨藤6克、走马风40克、黄山五叶参12克、甘草6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桉叶14克、八仙草22克、蝙蝠藤13克、剪刀草22克、麂子草8克、郎伞木22克、黄花母23克、游草22克、蝶兰14克、夏天无8克、腰骨藤8克、走马风42克、黄山五叶参14克、甘草8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桉叶15克、八仙草25克、蝙蝠藤15克、剪刀草25克、麂子草9克、郎伞木25克、黄花母25克、游草25克、蝶兰15克、夏天无9克、腰骨藤9克、走马风45克、黄山五叶参15克、甘草9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风热痹型风湿热。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