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86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管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将管与管或管与相应的管接头扣压连接在一起的扣管机。



背景技术:

扣管机,普遍称为扣压机、压管机,是一种用于扣压管与管或管与相应的管接头的设备,将管或管接头通过扣管机扣压连接在相应的管上。中国专利文献CN201795205U(专利申请号为201020260629.7)记载了一种“扣管机”,液压泵将液压油通过进油口注入液压缸,活塞在油压的作用下,推动模具座在圆环形锥套内从锥套的大头向小头滑动,周向复位弹簧被压缩,各同心模块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同时同心的各模具块之间的间隙也减小,各模具块形成的压管口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将柔性管和管接头扣压成一体。该结构较为复杂,要在轴向上施力,因此使得整个装置在轴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而且不便于对较小、较薄的管接头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较广的扣管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扣管机,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安装板、转动压板、模具块、底板和动力输入组件。安装板沿左右向铅垂固定设置在底板上。安装板的上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压接孔。安装板的上部设有2至12个贯穿其前后的滑槽,各滑槽均沿压接孔的径向设置,与压接孔相连通。各滑槽沿压接孔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转动压板有2块。2块转动压板按其按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2块转动压板的结构相同。转动压板呈圆形。转动压板圆心处设有与安装板的压接孔相应的穿管孔。转动压板设有数量与安装板的滑槽的数量相同的导向槽。各导向槽均沿与穿管孔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向设置,位于穿管孔的外侧。各导向槽沿穿管孔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模具块的数量与安装板的滑槽的数量相同。各模具块滑动设置安装板的各相应的滑槽中。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分别转动设置在安装板的前后两侧,且转动压板的穿管孔与安装板的压接孔同轴设置。各模具块铰接在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的各相应的导向槽上。动力输入组件驱动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同步转动。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安装板的上部还设有2至5个贯穿其前后的安装槽,各安装槽均沿压接孔的周向设置,位于滑槽的外侧。各安装槽沿压接孔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转动压板设有数量与安装板的安装槽数量相同的安装孔沿穿管孔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且与相应的安装槽相对应。通过数量与安装板的安装槽数量相同的螺栓螺母或销轴将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螺栓的螺杆相应部分或销轴的相应部分从前向后依次穿过前转动压板的安装孔和安装板的安装槽。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模具块的外侧设有贯穿其前后的模具块安装孔。通过数量与安装板的导向槽数量相同的螺栓螺母或销轴将模具块铰接在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上,螺栓的螺杆相应部分或销轴的相应部分从前向后依次穿过前转动压板的安装孔、模具块的模具块安装孔和后转动压板的安装孔。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动力输入组件为压杆,压杆固定设置在前转动压板或后转动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结构简单,便于搬运,使用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的转动压板的导向槽沿与穿管孔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向设置,从而在转动转动压板时,导向槽中的螺栓螺母可带动模具块在安装板的滑槽中沿其径向滑动,极大的节省了前后向上的空间,使得对于一些较小、较薄的管接头也能进行连接,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广。(3)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可采用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压等方式,适应性强。(4)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还可以用于将非圆管压成圆管。(5)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的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上设有安装孔,因此能保证前转动压板和后转动压板同步转动,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模具块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转动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安装板1,压接孔1-1,滑槽1-2,安装槽1-3,

转动压板2,前转动压板2a,后转动压板2b,穿管孔2-1,导向槽2-2,安装孔2-3,连接孔2-4,

模具块3,模具块安装孔3-1,底板4,动力输入组件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以参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扣管机包括安装板1、转动压板2、模具块3、底板4和动力输入组件5。

见图1至图4,安装板1沿左右向铅垂固定设置在底板4上。安装板1上部呈半圆形,下部呈矩形,且矩形上下向上的长度大于上部半圆形的半径。安装板1的上部圆心处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压接孔1-1。安装板1的上部设有2至12个贯穿其前后的滑槽1-2,本实施例为8个,各滑槽1-2均沿压接孔1-1的径向设置,与压接孔1-1相连通。各滑槽1-2沿压接孔1-1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安装板1的上部还设有2至5个贯穿其前后的安装槽1-3,本实施例为4个,各安装槽1-3均沿压接孔1-1的周向设置,位于滑槽1-2的外侧。各安装槽1-3沿压接孔1-1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

见图1至图3和图6,转动压板2有2块。2块转动压板2按其按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2块转动压板2的结构相同。转动压板2呈圆形。转动压板2圆心处设有与安装板1的压接孔1-1相应的穿管孔2-1。转动压板2设有数量与安装板1的滑槽1-2的数量相同的导向槽2-2,本实施例为8个。各导向槽2-2均沿与穿管孔2-1的切线相平行的方向设置,位于穿管孔2-1的外侧。各导向槽2-2沿穿管孔2-1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转动压板2设有数量与安装板1的安装槽1-3数量相同的安装孔2-3,本实施例为4个。各安装孔2-3沿穿管孔2-1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且与相应的安装槽1-3相对应。转动压板2的上部还设有2至3个连接孔2-4,本实施例为3个,连接孔2-4用于与动力输入组件5相连。

见图1至图3和图5,模具块3的数量与安装板1的滑槽1-2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为8个。模具块3的外侧设有贯穿其前后的模具块安装孔3-1。模具块3的外侧还设有与模具块安装孔3-1相通的调节槽3-2。各模具块3滑动设置安装板1的各相应的滑槽1-2中。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的前后两侧,且转动压板2的穿管孔2-1与安装板1的压接孔1-1同轴设置,通过相应的4组螺栓螺母或销轴将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上,本实施例采用螺栓螺母,螺栓的螺杆部分从前向后依次穿过前转动压板2a的安装孔2-3、安装板1的安装槽1-3和后转动压板2b的安装孔2-3后旋合在相应的螺母上。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可以转动,模具块3则在前后向上被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限位,在径向上可以滑动。通过相应的8组螺栓螺母或销轴将各模具块3与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铰接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栓螺母,螺栓的螺杆部分从前向后依次穿过前转动压板2a的安装孔2-3、模具块3的模具块安装孔3-1和后转动压板2b的安装孔2-3后旋合在相应的螺母上。

见图1至图3,动力输入组件5用于驱动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转动,可采用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压等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手动方式,本实施例的动力输入组件5为压杆,通过相应的螺栓螺母将压杆固定设置在前转动压板2a或后转动压板2b上,从而通过扳动压杆使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转动。

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扣压管使用时,将相应的管的待压接的部分置于安装板1的压接孔1-1中,向下压压杆,使前转动压板2a和后转动压板2b顺时针转动,与模具块3相连的螺栓则沿导向槽2-2向内运动,从而带动各模具块3呈收缩状伸入压接孔1-1中,从而将管或管与相应的管接头压接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