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70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其特征在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细胞分

泌的一种粒径分布在100至1000nm之间的纳米级膜性囊泡结构;

磷脂-聚乙二醇-生物素:

磷脂-聚乙二醇-叶酸:

链霉亲和素修饰的氧化铁纳米颗粒:

其中:O代表氧原子,HO代表羟基,N代表氮原子,NH代表亚氨基,NH2代表氨基,NH4+代表铵根,C代表碳原子,P代表磷原子,S代表硫原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配置条件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补充10%v/v胎牛血清和1%v/v抗生素,同时添加DSPE-PEG-Biotin和DSPE-PEG-Folate;

B.将步骤(A)中获得的条件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在标准条件下培养46-50h,待细胞生长至融合度达到80%时更换培养基,用不含血清的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以促进细胞释放微囊泡,培养46-50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于后续分离获得功能化的微囊泡;

C.将步骤(B)中获得的培养上清在3~5℃条件下用1800~2200g离心18-22min,然后取上清,每100mL培养上清中添加400μLSA-IONPs溶液10μg/μL,用涡旋仪轻柔混匀混合液,在37℃温箱中孵育28-32min,然后用一块磁铁将混合液中经SA-IONPs标记的微囊泡分离出来,用PBS重悬并洗脱3-7次,最后将沉淀用PBS重悬,冻存于-80℃,获得膜表面经叶酸及氧化铁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胞源性微囊泡,保存;

D.将步骤(C)中获得的膜表面经叶酸及氧化铁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胞源性微囊泡与肿瘤化疗药物或siRNA、miRNA用于基因治疗的核酸片段混合,用电穿孔方式向功能化微囊泡内载入肿瘤治疗药物或基因治疗片段,孵育后用磁铁分离,PBS重悬并洗脱3-7次,最后将沉淀用PBS重悬,冻存于-80℃。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的局部化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中的应用;

所述的肿瘤为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睾丸癌、胃癌、肾癌、肺腺癌、脑瘤、皮肤癌、口腔癌。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宫颈癌的局部化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肿瘤靶向递送载体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口腔癌的局部化疗药物和基因治疗载体中的应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