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芍药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4191发布日期:2018-06-30 05: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芪芍药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更加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与保养,药酒对人身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饮用药酒,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养生保健、美容润肤,还可以作用病后调理用药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药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被后人不断改进配方,用于保健和疾病的治疗,深受人们的青睐。药物的配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市面上销售的品牌繁杂多样,鱼目混珠,无法辨别真伪。有些商家,为谋利快速制备,加入一些化学添加成份,会产生副作用,令使用者无法放心饮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一种黄芪芍药酒的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组成的活性成分原料组成:

白芍药40~45份,黄芪100~120份,生地黄40~45份,炒艾叶20~25份,鸡血藤15~20份,木瓜15-20份,五加皮20~25份,,黄酒400~500份;

将白芍药、黄芪、生地黄以及炒艾叶、鸡血藤、木瓜、五加皮一同捣碎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在干净的容器中,注入黄酒,加盖密封,浸泡4~6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容器为瓷瓶、陶罐。

白芍药先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

本发明优点为:制作简单,可长期保存,无任何添加剂,适合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行经腹痛、四肢拘挛等症的患者,饮用安全,有调经、止带、种玉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芪芍药酒的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组成的活性成分原料组成:

取白芍药40克,黄芪40克,生地黄40克,炒艾叶20克,鸡血藤15克,木瓜20克,五加皮20克,黄酒400毫升;

将白芍药、黄芪、生地黄以及炒艾叶、鸡血藤、木瓜、五加皮一同捣碎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在干净的容器中,注入黄酒,加盖密封,浸泡4~6天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白芍药选根粗、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每日三次,每次10~15毫升,饭前温热服用。

黄芪补气升阳;生地黄滋阴养血,用酒浸之,补精益髓之力大增;白芍药补血调经,与黄芪同用则行气益血,使月经调顺;炒艾叶可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带,安胎。本发明有调经、止带、种玉的功效。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症状,用于热病伤阴,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的烦渴多饮等症状,此外,还可用于热甚伤阴劫液而至肠燥便秘,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鸡血藤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木瓜有保肝,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可治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木瓜有比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并且能去湿除痹,为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木瓜能除湿和中,舒筋活络以缓挛急,除吐泻。

木瓜包含一种酵素,称木瓜素,能消化蛋白质,可以助消化,利吸收,对消化不良与患胃病的人有利。有人认为木瓜有催奶作用,产妇可以用。把木瓜汁擦在溃疡皮肤上,可以使溃疡面加速愈合。木瓜有缓和胃肠平滑肌与四肢肌肉痉挛的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木瓜蛋白酶用于驱除绦虫,蛔虫和鞭虫等有效。木瓜含异硫氰酸苄酯,为广谱抗生素,对酵母菌,20种真菌和数十种其它菌株都有作用。木瓜酶可以使肿瘤组织缩小。

木瓜善治拘痉挛,醒脾和胃能调中。木瓜酸涩性微温,舒筋活络风湿痹。霍乱转筋兼吐泻,奔豚脚气有效验。

刺五加含有多种五加甙、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刺五加甙的抗疲劳作用比人参还强)、抗癌,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对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剌激的抵抗能力等药理作用。在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症、血脂异常、糖尿病、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肿瘤等疾患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疗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