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51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引起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过敏因素是,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主要原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医院给小儿湿疹患者开出的外用药物大都是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不适合皮肤娇嫩,抵抗力较弱的幼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内服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内服药,原料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蝉衣15-25份,苦参1O-20份,土茯苓15-25份,生苡仁10-20份,白蒺藜10-20份,地肤子10-20份,白鲜皮10-15份,焦山栀10-20份,生甘草5-10份,苍术10-20份。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加适量的水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3小时,过滤,浓缩,加适量冰糖制成。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副,涂敷于患处,同时可以煎服,一周一服。

本发明各原料中,蝉衣疏散风热,透疹;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生苡仁利水渗湿、利水消肿、清利湿热、健脾利湿;白蒺藜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白癣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焦山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各种原料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疗小儿湿疹的作用。本发明对小儿湿疹具有显著的功效,一般1~2天后红肿减退,7天后会有明显效果,湿疹面积大为缩小,20-30天基本痊愈,有效率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原料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蝉衣15份,苦参1O份,土茯苓15份,生苡仁10份,白蒺藜10份,地肤子10份,白鲜皮10份,焦山栀10份,甘草5份,苍术10份。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加适量的水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3小时,过滤,浓缩,加适量冰糖制成。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副,涂敷于患处,同时可以煎服,一周为一个疗程日煎服。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原料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蝉衣125份,苦参20份,土茯苓25份,生苡仁20份,白蒺藜20份,地肤子20份,白鲜皮15份,焦山栀20份,生甘草10份,苍术20份。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加适量的水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3小时,过滤,浓缩,加适量冰糖制成。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副,涂敷于患处,同时可以煎服,一周一服。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原料药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蝉衣20份,苦参15份,土茯苓20份,生苡仁15份,白蒺藜15份,地肤子15份,白鲜皮13份,焦山栀15份,生甘草7份,苍术15份。

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加适量的水浸泡24小时,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3小时,过滤,浓缩,加适量冰糖制成。

用法及用量:每日一副,涂敷于患处,同时可以煎服,一周为一个疗程日煎服。

案例1

李姓男孩,2岁,就诊时前胸、后背、腰部布满小点状突起的皮疹,很痒,部分皮疹破损,流出液体,形成皮痂,就诊时啼哭不止。大人曾使用市售的各种婴儿湿疹膏进行涂抹,均不见效,反而症状更加严重。后使用本发明的外用药制成水煎剂,每天清洗患处3次,每次30分钟,2天后皮疹明显消退,不再痒,坚持内服一周一次,使用三周,皮疹完全消失,原皮疹处的皮肤和正常皮肤一样,痊愈。

病例2

陈姓女孩,1岁半,就诊时头顶、眉际、鼻旁、耳后可见潮红的皮疹,部分皮疹被渗出的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成水煎剂,每天清洗患处3次,每次30分钟,1天后皮疹明显消退,不再痒,坚持使用15天后,皮疹完全消失,恢复正常,患者痊愈。

病例3

王姓女孩,2岁,腰腹部有大面积红色丘疹,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很痒。患者家人曾使用市售的各种湿疹膏涂抹患儿患处,效果均不明显,病程已有1个月。后使用本发明水煎剂进行治疗。每天清洗患处3次,每次20~30分钟,2天后皮疹处不再痒,红肿减退,坚持使用20天后,皮疹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