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又名金刚藤,为传统中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菝葜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的功效,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痈肿。中医临床除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外,还用于治疗肿瘤,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菝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至今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80余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皂苷类、氨基酸类、鞣质等类型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是具有明显抗炎药理活性的物质。
菝葜属植物普遍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现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黄酮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也多以苷类形式存在,主要包括由槲皮素、山萘素、二氢山萘素等为苷元构成的黄酮类化合物。
迄今为止,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0多种甾体皂苷化合物。这些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按皂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螺甾烷醇型(spirostanols)、异螺甾烷型(isospirostanols)和呋喃甾烷醇型(furostanols),主要是螺甾烷醇型化合物。皂苷中所含的糖主要有4种: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与皂苷元结合构成种类繁多的皂苷。
菝葜中的黄酮类、皂苷类和鞣质类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而现有的有关菝葜的专利都集中在以菝葜为基础的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有效部位,以及菝葜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即如何提高其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并未有专利公开哪些具体的黄酮和皂苷有抗炎作用。因此,市场原有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制剂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活性成分不明确,质量标准控制不完善,药物稳定性难以有效控制,临床服用剂量大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活性成分明确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的含量为50-90%,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8.37-16.11%、新落新妇苷4.52-12.55%,异落新妇苷6.97-15.90%、新异落新妇苷15.47-22.65%、黄杞苷15.66-24.97%、纤细薯蓣皂苷3.75-7.1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9.21-12.52%、新落新妇苷5.35-10.22%,异落新妇苷7.78-12.50%、新异落新妇苷17.28-20.45%、黄杞苷16.76-23.42%、纤细薯蓣皂苷4.25-6.6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12.23%、新落新妇苷6.82%,异落新妇苷10.39%、新异落新妇苷17.39%、黄杞苷17.32%、纤细薯蓣皂苷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菝葜根茎粉碎为粗粉,粉碎后的药材用60-9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煮沸1-2h,提取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
(2)、取步骤(1)浓缩液,上大孔树脂进行分离,20-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
(3)、取步骤(2)的浓缩液,上聚酰胺柱洗脱液进行分离,20-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真空干燥,得到菝葜总黄酮;
(4)、在上述提取物中加入纤细薯蓣皂苷,即得中药有效部位,所述中药有效部位的含量为50-90%,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8.37-16.11%、新落新妇苷4.52-12.55%,异落新妇苷6.97-15.90%、新异落新妇苷15.47-22.65%、黄杞苷15.66-24.97%、纤细薯蓣皂苷3.75-7.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有效部位在制备预防、缓解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口服剂、外用剂、或注射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是以几种菝葜黄酮化合物和皂苷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疗效确切,活性成分明确,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用于防治慢性盆腔炎,使用安全,服用方便,剂量较小,患者依从性好;
2、本发明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是在传统中药菝葜制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而获得的疗效确切、活性成分明确的菝葜总黄酮和皂苷,是新一代抗慢性盆腔炎的菝葜有效部位制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试验例1中中药有效部位对大鼠CPID模型血常规指标变化的影响;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2为本发明试验例1中中药有效部位对大鼠CPID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图3为本发明试验例1中中药有效部位对CPID大鼠子宫组织解剖形态学的影响;其中,A-空白对照组、B-假手术组、C-模型对照组、D-金刚藤胶囊组、E-醋酸泼尼松组、F-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剂量组、G-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中剂量组、H-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低剂量组;
图4为本发明试验例1中中药有效部位对C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其中,A-空白对照组、B-假手术组、C-模型对照组、D-金刚藤胶囊组、E-醋酸泼尼松组、F-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剂量组、G-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中剂量组、H-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低剂量组;
图5为本发明试验例2中中药有效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图6为本发明试验例3中中药有效部位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醋酸泼尼松比较:#P<0.05,##P<0.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所使用原料均来源于市售,所采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操作方法。
实施例1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片剂)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12.23%、新落新妇苷6.82%,异落新妇苷10.39%、新异落新妇苷17.39%、黄杞苷17.32%、纤细薯蓣皂苷5%。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菝葜根茎5kg粉碎为粗粉,粉碎后的药材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煮沸1h,提取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
(2)、取步骤(1)浓缩液,上大孔树脂进行分离,4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
(3)、取步骤(2)浓缩液,上聚酰胺柱洗脱液进行分离,20%乙醇洗脱,收集20%乙醇洗脱液,喷雾干燥,得到提取物22.76g,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4)、在提取物中加入纤细薯蓣皂苷,即得中药有效部位,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12.23%、新落新妇苷6.82%,异落新妇苷10.39%、新异落新妇苷17.39%、黄杞苷17.32%、纤细薯蓣皂苷5%。
(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有效部位用75%乙醇制粒,整粒,加3%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6)、将质量份的包衣材料、增塑剂、着色剂和蒸馏水混匀制成成膜剂浓度为5%的薄膜衣液;包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2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胶囊剂)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8.37%、新落新妇苷4.52%,异落新妇苷15.90%、新异落新妇苷22.65%、黄杞苷15.66%、纤细薯蓣皂苷3.75%。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有效部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菝葜根茎5kg粉碎为粗粉,粉碎后的药材用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煮沸1h,提取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
(2)、取步骤(1)浓缩液,上大孔树脂进行分离,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
(3)、取步骤(2)浓缩液,上聚酰胺柱洗脱液进行分离,20%乙醇洗脱,收集20%乙醇洗脱液,喷雾干燥,得到提取物20.46g,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4)、在提取物中加入纤细薯蓣皂苷,即得中药有效部位;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8.37%、新落新妇苷4.52%,异落新妇苷15.90%、新异落新妇苷22.65%、黄杞苷15.66%、纤细薯蓣皂苷3.75%;
(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有效部位用75%乙醇制粒,整粒;
(6)、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即得。
实施例3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注射剂)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16.11%、新落新妇苷12.55%,异落新妇苷6.97%、新异落新妇苷15.47%、黄杞苷24.97%、纤细薯蓣皂苷7.15%。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菝葜根茎5kg粉碎为粗粉,粉碎后的药材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煮沸1h,提取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
(2)、取步骤(1)浓缩液,上大孔树脂进行分离,4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
(3)、取步骤(2)浓缩液,上聚酰胺柱洗脱液进行分离,20%乙醇洗脱,收集20%乙醇洗脱液,喷雾干燥,得到提取物22.76g,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4)、在提取物中加入纤细薯蓣皂苷,即得中药有效部位;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16.11%、新落新妇苷12.55%,异落新妇苷6.97%、新异落新妇苷15.47%、黄杞苷24.97%、纤细薯蓣皂苷7.15%;
(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有效部位加灭菌水溶解混匀,调pH值至6.0;过0.22微米滤膜,灭菌灌装即得。
实施例4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颗粒剂)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中药有效部位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9.21%、新落新妇苷5.35%,异落新妇苷12.50%、新异落新妇苷20.45%、黄杞苷16.76%、纤细薯蓣皂苷4.25%。
本实施例的防治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有效部位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菝葜根茎5kg粉碎为粗粉,粉碎后的药材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煮沸1h,提取液过滤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液;
(2)、取步骤(1)浓缩液,上大孔树脂进行分离,4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
(3)、取步骤(2)浓缩液,上聚酰胺柱洗脱液进行分离,20%乙醇洗脱,收集20%乙醇洗脱液,喷雾干燥,得到提取物22.76g,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4)、在提取物中加入纤细薯蓣皂苷,即得中药有效部位;其包括以下组分:落新妇苷9.21%、新落新妇苷5.35%,异落新妇苷12.50%、新异落新妇苷20.45%、黄杞苷16.76%、纤细薯蓣皂苷4.25%;
(5)、将步骤(4)得到的中药有效部位用75%乙醇制粒,整粒;
(6)、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即得。
试验例1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治疗大鼠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研究
1.1实验方法
SD雌性大鼠,3%戊巴比妥钠30mg·kg-1静脉麻醉后,剪去下腹正中毛,酒精棉球消毒,于下腹部正中切口2cm,暴露子宫,用0.1ml注射器配0.2ml注射器的针头,于子宫分岔处进针入子宫腔内,向右侧子宫腔缓慢推注25%苯酚胶浆0.06ml制作慢性盆腔炎(CPID)大鼠模型。假手术处理组除不注射苯酚胶浆,其余操作同上。
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分别为:(1)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即实施例1中获得的中药有效部位,下同)高剂量组(82.62mg·kg-1/d,2ml);(2)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中剂量组(41.3mg·kg-1/d,2ml);(3)菝葜总黄酮和皂苷低剂量组(20.65mg·kg-1/d,2ml);(4)金刚藤胶囊组(JGT,16.2g/kg/d,2ml);(5)醋酸泼尼松组(0.0054g/kg/d,2ml);(6)模型对照组(0.9%生理盐水,2ml);假手术处理的大鼠(0.9%生理盐水,2ml)。另外空白对照组(0.9%生理盐水,2ml)不作任何处理。造模1周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d。于第15d,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大鼠后,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检测;肉眼观察大鼠子宫造模侧解剖形态的变化;摘取左、右侧子宫,分别称质量,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取右侧造模子宫浸泡于福尔马林中,HE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的病理变化程度。
1.2.实验结果
1.2.1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苯酚胶浆所致大鼠CPID模型子宫肿胀率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子宫注射苯酚胶浆后子宫肿胀度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和皂苷的高、中、低剂量能明显降低大鼠CPID模型子宫肿胀率(P<0.01);且高、中剂量组的效果优于金刚藤胶囊组与西药阳性对照醋酸泼尼松组(表1)。
表1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对苯酚胶浆所致大鼠CPID模型子宫肿胀率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1.2.2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苯酚胶浆所致大鼠CPID模型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血常规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液中的炎症细胞数,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剂量组的效果要优于金刚藤胶囊组与醋酸泼尼松组,且中剂量组也优于金刚藤胶囊组。(图1)
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液粘度要明显升高(P<0.01),给予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个剂量组治疗后,大鼠的血液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金刚藤胶囊组与醋酸泼尼松组也能降低大鼠的血液粘度,但是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中剂量组的效果要优于金刚藤胶囊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的血液粘度,较好改善CPID大鼠模型的血瘀状态。(图2)
1.2.3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CPID模型大鼠子宫解剖形态学的影响
子宫形态学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明显肿胀,盆腔结缔组织粘连严重,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个剂量组均能降低造模导致的子宫肿胀、以及与盆腔结缔组织的粘连。并且三个剂量组均优于金刚藤胶囊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图3)。
1.2.4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CPID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腔壁各层结构清晰,上皮细胞排列有序,内膜无充血、水肿(图4A);假手术组腔壁各层结构完整、清晰,空腔呈单层柱状,慢性炎症细胞少数散在或灶性且仅在黏膜固有层内,内膜轻微充血、水肿(图4B);模型对照组腔壁结构紊乱,黏膜固有层变薄或消失,全层分界不清,黏膜上皮细胞密集增生,上皮细胞部分变性坏死、脱落、呈分支乳头状,全层可见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内膜充血、水肿(图4C);菝葜总黄酮高(图4F)、中(图4G)、低剂量组(图4H)均能非常显著地改善子宫组织病变症状,减少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改善充血、水肿和宫壁的各层结构,给予菝葜总黄酮和皂苷治疗后,子宫大部分腺体结构清晰完整,且增生不明显。金刚藤胶囊组改善子宫病理状态的效果要优于醋酸泼尼松组,但其改善均不如菝葜总黄酮高、中剂量组明显。
结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能显著减低CPID大鼠的血液粘度,增强血液流动性,改善子宫组织缺血血瘀的状况;能显著降低CPID大鼠血液的白细胞数,其中淋巴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降低明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有良好的治疗CPID大鼠造模后引起的炎症反应;能减轻CPID大鼠子宫与盆腔结缔组织间的粘连,降低子宫组织的水肿,减轻子宫内膜的增生,显著改善子宫组织的病变症状,减少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脱落。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具有非常好的治疗CPID的效果。
试验例2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的影响
2.1实验方法
将7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菝葜总黄酮和皂苷的高、中、低剂量组均分别灌胃给予120mg·kg-1,59.71mg·kg-1,29.85mg·kg-1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即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下同);金刚藤胶囊组灌胃给予小鼠23.4g·kg-1药物;醋酸泼尼松组给予7.8mg·kg-1的醋酸泼尼松。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3d后,制作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造模后各组小鼠左、右耳朵片质量变化,计算耳肿胀度;小鼠处死后,腹部正中切开,立即摘取脾脏称其质量,计算脏器指数。
2.2实验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高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金刚藤胶囊组,尤其是高剂量组,其抑制效果与西药阳性对照组相当。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个给药组对脾脏肿大均有抑制作用(P<0.05);而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个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中剂量组均优于金刚藤胶囊组,低剂量组与金刚藤胶囊组效果相当,但均不如醋酸泼尼松效果好(图5)。
结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能显著降低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脾脏的肿大,说明其具有非常好的抗急性炎症的作用。
试验例3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的影响
3.1实验方法
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菝葜总黄酮和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分别灌胃给82.62mg·kg-1,41.3mg·kg-1,20.65mg·kg-1菝葜总黄酮和皂苷(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下同);金刚藤胶囊组灌胃给予大鼠16.2g·kg-1药物;醋酸泼尼松组给予5.4mg·kg-1的醋酸泼尼松。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制作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连续给药7d,1次/d。于给药后第8d,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从原切口将棉球连同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肪组织,恒温干燥箱60℃放置24h后,用电子天平精密称质量,计算肉芽净重。
3.2实验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P<0.05)。具有良好的抗慢性炎症作用。菝葜总黄酮和皂苷对棉球致肉芽肿的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1)。并且高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金刚藤胶囊组,尤其是高剂量组,其抑制效果与西药阳性对照组相当(图6)。
结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有效部位能显著降低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大小,说明其具有非常好的抗慢性炎症的作用。
从试验例1~3可知,本发明的中药有效部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用于治疗CPID,使用安全,服用方便,剂量较小,患者依从性好,本发明为CPID患者提供了一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确切的新型有效部位制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