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25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特征越来越不明显,短时间了就会出现多种气候的更替,湿热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湿热病主要诱因包括以下几种:1、天气闷热,近来受闷热天气影响而患夏季湿热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胸闷、头晕、胃口不好、燥热、出汗很多或有汗不出等情况尤为多见。2、夏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但由于天气闷热,排汗不畅,就造成湿气积聚。若疏于调理,则容易导致湿热病。3、潮湿多雨,特别是夏至后,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雨季,如果身体素质不够好,外界的湿浊之气就会乘虚而入。要是脾虚再来凑凑热闹,湿浊之气就会在体内积聚,特别是堆积在脏腑和经络里。4、空调冷气,室外温度升高时,人们都习惯躲到室内“叹”冷气,虽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却容易引致一系列的病症。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了,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因而引发病症。

因湿热病而引发病症包括湿疹、咳嗽感冒、腮腺炎、脚气、胃炎、小儿腹泻、噎隔、尿频、口疮、咽炎、盗汗等三十余种。同时现代化农业和仓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员可以摄取更多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人们食谱选择面更广、饮食更加丰富,但进一步加剧了湿热病的扩散和诱发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伍合理、效果显著的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5-20份、浮小麦10-15份、五味子10-15份、、熟地黄10-15份、、菊花20-25份。

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6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4份、熟地黄14份、菊花24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症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由于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体制会逐渐下降,血钙也会减少,增加的患上盗汗的可能。同时部分湿热病患者也时常出现上述情况,天气闷热或身体虚弱会加剧盗汗发病率。

本发明的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之功效,五味子——滋补强壮之力并有强身健体之效,熟地黄——补血滋润、益精填髓,菊花——散风热、平肝明目、消咳止痛。本发明中君药为浮小麦,臣药为酸枣仁、熟地黄,佐药为五味子,使药为菊花。本发明补气增强体质,补气摄血,长期饮用能帮助人们缓解盗汗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5-20份、浮小麦10-15份、五味子10-15份、、熟地黄10-15份、、菊花20-25份。

优选的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6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4份、熟地黄14份、菊花24份。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轻型盗汗的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5份、浮小麦10份、五味子10份、熟地黄10份、菊花20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20份、浮小麦15份、五味子15份、熟地黄15份、菊花25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盗汗的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份原料配制而成:酸枣仁16份、浮小麦12份、五味子14份、熟地黄14份、菊花24份。

对比试验1

将上述实施例1-3的药物,制备成传统汤剂或水丸。将病患分为三组,每组10人,分别使用实施例1-3组方治疗,经过长期实验汤剂每天一服,服用300-500 mL,十天左右痊愈;水丸每天两服,服用20-50g,十至二十天痊愈。上述三种实施例均对病症起到疗效。

对比试验2

为验证本发明的临床性和实用性,进行了120例病患实验,其中男女各半,选用实施例3的汤剂,服用7天。显效及治愈依据——1、治愈:上述病症完全消失。2、显效:上述病症好转或减轻。3、无效:上述病症完全没有好转或减轻。治愈100例、显效5例、无效15例。治愈率高达83%,治愈及显效率高达87.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