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虫咬皮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90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虫咬皮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虫咬皮炎本病又称丘疹性皮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 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 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 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 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虫咬皮炎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如用传统的控制的方法治疗,如激素类,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 段病情又会加重,这样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虫咬皮炎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虫咬皮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挖耳草、萼果香薷、细叶桉叶、金叶子、贝子、野升麻、香樟果、佛肚花、母菊、红马蹄草、木姜花、柚树寄生、三棱草、小过路黄、满江红、柽柳、胡荽、野花椒叶、虫牙药组成。

单剂药量为挖耳草8 g、萼果香薷12 g、细叶桉叶10 g、金叶子10 g、贝子12 g、野升麻10 g、香樟果15 g、佛肚花5 g、母菊10 g、红马蹄草8 g、木姜花5 g、柚树寄生12 g、三棱草8 g、小过路黄12 g、满江红8 g、柽柳15 g、胡荽15 g、野花椒叶10 g、虫牙药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挖耳草:解表退热、消炎解毒,主治感冒、高热、胃肠炎、咽喉肿痛、痈毒疔疮、中耳炎;萼果香薷:发汗、解暑、利湿、行水,主治伤暑感冒、肾炎;细叶桉叶:治感冒、咳嗽、气胀腹痛、泄泻下痢、跌打损伤、外治毒疮、溃疡;金叶子:发表温经、活络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外感风寒;贝子:清热、利尿,主治伤寒热狂、水气浮肿、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渊脓血、目翳、痢疾;野升麻:散风、解毒、升阳、透疹,主治时气疫疠、阳明头痛、喉痛、斑疹、风热疮疡、久泄脱肛、女子崩带、小儿麻疹;香樟果:解表退热,主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佛肚花:解表、祛风、活血、消肿毒;母菊:驱风解表,主治感冒、风湿疼痛;红马蹄草:治跌打损伤、感冒、咳嗽痰血;木姜花:清热、解毒、解表,主治感冒、疗疮、鼻渊、喉蛾;柚树寄生:祛风、止咳、清热解毒,主治风湿脚肿、咳嗽、麻疹、烂眼;三棱草:催生、解表,主治妇人难产、小儿痧疹不出;小过路黄:祛风散寒,主治感冒咳嗽、头痛身疼、腹泻;满江红:发汗、祛风、透疹,主治风湿疼痛、风瘙瘾疹、麻疹透发不出、癣疮、火伤;柽柳:疏风、解表、利尿、解毒,主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胡荽: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主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野花椒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关节痛风;虫牙药:祛风散寒、化痰理湿,主治感冒、咳嗽、黄疸、风湿肿痛、齿痛、刀伤出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挖耳草8 g、萼果香薷12 g、细叶桉叶10 g、金叶子10 g、贝子12 g、野升麻10 g、香樟果15 g、佛肚花5 g、母菊10 g、红马蹄草8 g、木姜花5 g、柚树寄生12 g、三棱草8 g、小过路黄12 g、满江红8 g、柽柳15 g、胡荽15 g、野花椒叶10 g、虫牙药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