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555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张力性的厚壁大疱,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1公分左右,也可达数公分如鸽蛋般。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挤压水疱并不向周围扩展(尼氏征阴性)。水疱内容物大多清亮,少数为血性,继发感染则疱液呈脓性。水疱破溃后成为糜烂面,上附结痂,较易愈合。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屈侧,早期皮损可仅表现为浮肿性的红斑而没有水疱,可误诊为多形红斑或药疹。约半数患者有口腔粘膜的损害,表现为口腔上颚粘膜,颊粘膜等的水疱或糜烂面。

治疗越及时,皮损控制越快,预后越好。首选糖皮质激素,常采用强的松(Prednisone),用量视皮损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而定.对皮损面积占体表不到10%的轻症病例,初始剂量一般为30mg/天,对皮损占体表30%的中症病例,为40--50MG(mg/天),对皮损超过体表50%的重症病例,则需60--80MG(mg/天),如果在3--5天内不能控制病情,仍不断有新出疹,则应及时增加药量。在控制了皮损并维持一至二周后逐渐减药,达到一个维持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药,是由中草药破骨风、荨麻根、黑皮青木香、水仙花、麻口皮子药、丢了棒、大叶钩藤根、假茶辣、柳花、马甲子根、桫拉木、常春藤、马先蒿、赤车使者、老龙皮、梧桐根、荷青花、马桑根、风气草组成。

单剂药量为破骨风10g、荨麻根15g、黑皮青木香12g、水仙花5g、麻口皮子药5g、丢了棒15g、大叶钩藤根15g、假茶辣12g、柳花5g、马甲子根15g、桫拉木15g、常春藤15g、马先蒿8g、赤车使者12g、老龙皮10g、梧桐根15g、荷青花5g、马桑根15g、风气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破骨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腰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疮毒、痈疽;荨麻根:祛风、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湿疹、麻风;黑皮青木香: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治痧症腹痛、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疔疮、湿疹、无名肿毒;水仙花:祛风除热、活血调经,主治宫病、月经不调;麻口皮子药:祛寒镇痛、疏风、健胃,主治风湿筋骨痛、喉痛、中暑、跌打损伤、蛇咬;丢了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大叶钩藤根:舒筋活血,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假茶辣:祛风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疟疾、腹痛、烫伤、皮肤瘙痒;柳花: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主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马甲子根:祛风湿、散痪血、解毒,主治喉痛、肠风下血、风湿痛、跌打损伤;桫拉木:通经活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囊、腰肌劳损、体虚无力;常春藤: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马先蒿:祛风、胜湿、利水,主治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妇女白带、疥疮;赤车使者:治痢疾、风湿痛、黄疸、水肿、无名肿毒、骨折;老龙皮:健脾利水、祛风止痒、消炎,主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蛔虫症、腹胀、肾炎水肿、烫火伤、皮肤瘙庠、无名肿毒;梧桐根:祛风湿、和血脉、通经络,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荷青花:祛风湿、舒筋活络、散瘀消肿、止痛止血,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马桑根: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汤火伤;风气草:除风湿、解表,主治风湿骨节疼痛、外感、牙痛、乳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破骨风10g、荨麻根15g、黑皮青木香12g、水仙花5g、麻口皮子药5g、丢了棒15g、大叶钩藤根15g、假茶辣12g、柳花5g、马甲子根15g、桫拉木15g、常春藤15g、马先蒿8g、赤车使者12g、老龙皮10g、梧桐根15g、荷青花5g、马桑根15g、风气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