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29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中药。



背景技术: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症状以发热伴头痛,潜伏期6~16天,多为12天。少数患者有1~2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体温39℃左右,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于1周左右达高峰,伴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热程9~14天,大多渐退。多数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皮疹初见于胸腹部,24小时内遍及背、肩、四肢等。而面、颈、手掌和足心一般无疹。开始为粉红色斑丘疹,继成暗红色丘疹,持续约7~10天。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大多仅有头晕、头痛,极少发生意识障碍。心肌很少受累,偶可出现心动过缓。咳嗽见于半数病例,肺底偶闻啰音,部分患者诉咽痛和胸痛。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给小剂量解热镇痛药。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低血容量倾向或休克时按感染性休克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木芙蓉叶、木兰皮、番石榴皮、大荃麻、大蒜、地肤子、金剪刀、鬼箭锦鸡儿、榛蘑、长管假茉莉、山漆树、萝芙木茎叶、草本三角枫、土一枝蒿、藏茄、芙蓉菊根、黑龙串筋、银线草根、黄缅桂组成。

单剂药量为木芙蓉叶10 g、木兰皮10 g、番石榴皮10 g、大荃麻12 g、大蒜15 g、地肤子12 g、金剪刀12 g、鬼箭锦鸡儿10 g、榛蘑15 g、长管假茉莉10 g、山漆树15 g、萝芙木茎叶10 g、草本三角枫10 g、土一枝蒿8 g、藏茄15 g、芙蓉菊根15 g、黑龙串筋12 g、银线草根15 g、黄缅桂12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木芙蓉叶: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木兰皮:治酒疸、酒皶面疱、阴下湿痒、癞病、重舌、痈疽、水肿;番石榴皮:主治湿毒疥疮、根皮、疮疖;大荃麻:祛风解表、利气消痰、清火解毒,主治伤风咳嗽、胸闷痰多、肤痒、疮毒;大蒜: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解毒、杀虫,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行气消积、杀虫解毒;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主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金剪刀:祛风、消肿,主治疗深部脓肿、风湿性关节炎、脑瘤;鬼箭锦鸡儿:接筋续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主治跌扑损伤、风湿筋骨疼痛、月经不调、乳房发炎;榛蘑:祛风活络、强筋壮骨,主治羊痫风、各种腰腿疼痛、佝偻病;长管假茉莉:消炎利尿、活血消肿、祛风湿,主治尿路感染、膀胱炎、跌打扭伤、风湿骨痛;山漆树: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萝芙木茎叶:祛风、降压、行瘀、解毒,主治感冒、高血压、痧症吐泻、咽痛、痈肿、疮疥、跌打损伤;草本三角枫:祛风湿、利筋骨,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土一枝蒿:活血祛风、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经闭腹痛、急性乳腺炎、疔疮肿痛;藏茄:镇痛、麻醉、解痉、消肿;芙蓉菊根:祛风湿,主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黑龙串筋:舒筋络、祛风湿、散瘀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痛经、淋巴结核、肾炎水肿;银线草根:祛风胜湿、活血理气,主治风湿痛、劳伤、感冒、胃气痛、经闭、白带、跌打损伤、疖肿;黄缅桂:祛风湿、利咽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木芙蓉叶10 g、木兰皮10 g、番石榴皮10 g、大荃麻12 g、大蒜15 g、地肤子12 g、金剪刀12 g、鬼箭锦鸡儿10 g、榛蘑15 g、长管假茉莉10 g、山漆树15 g、萝芙木茎叶10 g、草本三角枫10 g、土一枝蒿8 g、藏茄15 g、芙蓉菊根15 g、黑龙串筋12 g、银线草根15 g、黄缅桂12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