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4422发布日期:2018-07-07 04:2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肿瘤治疗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其意味着血管壁的膨胀和壁结构削弱。颅内动脉瘤经常在大脑动脉环中出现,而大脑动脉环是脑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颅内动脉瘤可能有几个致命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动脉瘤可能会持续增长大,导致头痛,恶心和其他症状。动脉瘤也有破裂的风险。动脉瘤破裂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症状,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出血性中风。这些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并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为每年1.3%,发病率为每100000人的10.5人次。

对颅内动脉瘤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动脉瘤的发展状况。这些治疗包括药物供给,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技术。血管内技术包括血管内线圈栓塞术(endovascularcoiling)、血流导向(flowdiversion),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和断流技术(flowdisruption)。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国际研究会(internationalstudyof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isuia)指出对于微小动脉瘤(小于10毫米),破裂的风险相对较低,而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因此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服用抗高血压药物,例如钙通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和阻碍动脉瘤的生长。然而,未破裂动脉瘤的管理是非常有争议的,主要是由于未破裂动脉瘤没有标准的解剖挺特征和形态结构,并且基于医学图像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估计是经验性的。服药在控制血压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但其对颅内动脉瘤的影响仍不清楚。

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最早的方法之一,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广泛的应用。对于这样的治疗,开颅是必需的,接着需要横跨破裂动脉瘤的颈部布置手术夹。该手术夹可以将动脉瘤从母体血管夹闭,从而防止出血。开颅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通常在没有其他可行方式时,适用于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性和危及生命的症状。手术夹闭的主要缺点是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高。手术夹需要停留在患者的身体,因此作为异物可能会导致在长期炎症及免疫反应的问题。

为了避免开颅手术的高风险,医生和研究人员研发出血管内技术来治疗颅内动脉瘤,其只需要进行神经介入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是血管成像和血管造影,这就需要采用血管内导管和x射线机。外科医生将在患者的腹股沟打开一个微创伤口。将导线伸入患者的肢体动脉内。该导线具有射线不透标记且可以用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导线通过腹股沟、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最后到病变部位。通过该导线,可以经由导管植入医疗植入物如支架。有时将球囊导管用来扩张支架或为血管阻塞提供血管成形。

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现代装置包括血管内支架、血管内线圈、血流导向器,以及最近出现的扰流器。支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支架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植入到上述位置。支架基本上扩大了阻塞的血管,并支撑受损和倒塌的血管壁结构。与手术夹闭相比,线圈栓塞术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死亡率,并且并发症并不严重。在支架开发的早期阶段,他们是由裸金属,如不锈钢制成。随着合金技术的发展,将新材料如钛合金、钴铬合金用于制造支架。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形状记忆和超弹性。对于裸金属支架,主要的问题是在患者的血管内留下异物。支架的部署将临近区域的流场,由此扰乱的血流可能会导致斑块和血凝块的形成,从而导致堵塞。裸金属支架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力集中,因此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这被认为是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金属裸支架的副作用,已开发出新技术如生物可吸收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是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及其共聚物构成。生物可降解支架将支持减弱的血管一定的时间,并会随着时间降解。这减少了在血管内的永久性异物的问题。然而,生物可降解支架的缺点是与裸金属支架相比,其机械性能较低。由于聚合物材料的性质,这些支架的可用性和强度较低。采用可生物降解金属,如镁的生物可吸收金属支架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目前还没有发现生物可吸收的可行模型。

为了使支架和血管的内衬之间能够更好的结合并且减少凝血风险,人们开发了药物洗脱支架。提供药物和支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支架表面涂覆携带药物的聚合图,一是沿着支架支柱构造微结构,并且微结构的孔隙中嵌入药物颗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混凝剂药是常用的药物。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但这种治疗方法是相当昂贵的。支架制造和后处理的复杂性使得支架的价格高昂。同时支架携带的药物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冲走,这将降低支架的疗效。

血管内线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已经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分析显示,与手术夹闭术相比,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在按照上述神经介入手术部署导线之后,将插入携带医疗线圈的导管。该线圈通常是由贵金属,如铂制造,其既是生物相容的,又在x射线下可见。线圈的顶端进入动脉瘤壁后,神经外科医生将开始从输送导管释放线圈。在神经外科医生的操纵下,线圈将在动脉瘤中卷曲并且填补空腔。该释放通常是可逆的且该线圈可以部分收回从而进行更好的部署,该过程可能需要重复来回多次,这非常耗时。血管内线圈的布置是非常精细的,因为需要控制缠绕方向以及堆积密度,因此需要经过严格训练且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此外,当动脉瘤顶设置有线圈时,动脉瘤内血流会减少,这将导致在动脉瘤内形成血凝块,而该血凝块反过来将从亲本血管栓塞动脉瘤囊。这是该类型的治疗方法也被称为栓塞方法的原因。一些研究还发现,动脉瘤闭塞后,可以在动脉瘤颈部形成新内膜层。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局限性是,它只能在选定的情况下部署。对于宽颈动脉瘤,线圈很难被放置在动脉瘤内,并有被冲走的危险。该技术的另一个问题是,铂线圈也是异物,且将永久驻留在动脉瘤内。此外,其也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和对周围神经和脑组织施加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也开始考虑新的技术如生物可吸收线圈以及洗脱线圈。支架辅助卷取是支架与血管内介入技术的结合,其虽然增加了线圈的应用范围,但是也提高了手术的成本和难度。

为了治疗体积较大、形状极为奇特的动脉瘤,介绍了血流导向技术。血流导向器具有支架结构,但与传统支架相比,其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较低的孔隙率。而与传统的支架制造技术,例如激光切割、蚀刻不同,血流导向器通常使用编织技术。将多条金属螺纹线,例如镍钛记忆合金螺纹线,编织在一起且进行加热以形成血流导向器。由于金属螺纹线之间没有稳固的连接,这种血流导向将是高度弹性的,因此在高曲率的位置可以更好地进行防治。可以通过调整迎角和编织速度之比容易地增加血流导向器的多孔性。多孔结构将减少从亲本血管到动脉瘤囊的血流量,这将触发凝血级联。血凝块将在动脉瘤内逐渐形成,并防止可能的出血,这就是为什么血流导向技术也被归类为栓塞技术。血流导向已被证明是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的良好替代,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血流导向器是高度弹性的,它的管状将在血流导向器和血管之间产生间隙,因此闭塞将会失效。同时,对血流导向器的长度通常超过病灶的大小和血流导向器可能覆盖侧边分支。由于血流导向器的高孔隙率,流入侧边分支的血流量将会减小,这可能导致下游神经系统的缺血性损伤。最近的临床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血流导向器在14天内导致溶栓活性,随后导致延迟破裂。与支架和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相比,血流导向器不适合颅内动脉瘤患者。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兴疗法是断流技术。与支架和血流导向器类似,断流器通常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作成灯笼形状。断流器也可以通过神经介入方法植入。可以将其存储在医疗导管中,并通过导线送到病变部位。导管的顶端进入动脉瘤壁后,将释放断流器,断流器将膨胀扩大以适配动脉瘤壁。由于在断流器底部孔隙度较低,因此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会中断,栓塞发生。与血流导向相比,断流法只会让异物留在动脉瘤的顶端且断流器仅会和动脉瘤壁接触。在动脉瘤内部形成血凝块之后,将形成横跨颈部的新内膜层,这样可以更好的将动脉瘤从亲本血管栓塞,从而消除对亲本血管壁的损伤。断流技术还可以降低神经外科医生的操作难度,这是与血管内线圈栓塞术相比,其更容易布置。断流技术已被证明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特别是宽颈和形状奇特的动脉瘤的非常有前途的技术。然而,其还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外来固体驻留在动脉瘤顶部且可能造成炎症反应。同时,断流器的复杂几何形状的制造工艺复杂,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疗效佳、副作用和并发症少、适合各种动脉瘤病症的动脉瘤治疗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水凝胶体系,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所述水凝胶体系的内部注入导管,输送所述内部注入导管的外部输送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引导到所述病灶位点的导线;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在混合时将会生成水凝胶的至少两种水凝胶生成剂。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内部注入导管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第一水凝胶生成剂的第一内部注入导管、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第二水凝胶生成剂的第二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部注入导管、所述第二内部注入导管和所述导线外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输送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病灶位点的血管内部的血管内支架。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导线穿过所述血管内支架的支架壁进入病灶位点的动脉瘤腔。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血管内支架设置在所述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导线的一侧,所述内部注入导管、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导线在所述血管内支架的一侧上方进入病灶位点的动脉瘤腔。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血管内支架具有网状结构且通过编织或者激光切割制造。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血管内支架为生物可降解或者生物可吸收支架,或者为可回收血管内支架。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内部注入导管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进行功能性治疗的附加内部注射导管。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液态聚合物溶液和螯合剂,对ph敏感的水凝胶溶液以及酸性或碱性的生理缓冲溶液,或对温度敏感的水凝胶溶液以及热或冷的生理缓冲溶液,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所述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中,所述液态聚合物溶液包括海藻酸钠溶液聚或丙烯酸溶液,所述螯合剂包括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实施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因为血管内支架的作用是暂时的,因此其可以在完成之后移除,因此不会有永久性的异物驻留在患者的动脉瘤囊内,因此可以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这些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高,炎症和免疫反应,以及对血管壁造成损害以及减少流入侧边分支的血流量等。此外,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宽颈和形状奇特的动脉瘤,而这正是其他治疗方法难以解决的。在移除支架和水凝胶降解后,动脉瘤是可以自愈。这使得组织所受的应力较小并且利用了人体的潜能。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病例并且具有很高的疗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输送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水凝胶栓塞动脉瘤的示意图;

图1d是动脉瘤内血凝块的形成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动脉瘤栓塞的形成示意图;

图2c是动脉瘤内血凝块的形成示意图;

图2d-2e示出了不同的血管内支架;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4a-4d示出了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使用的各种动脉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原则在动脉瘤腔内诱导血凝块形成,从而使得其从亲本血管中栓塞。同样的原则适用于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线圈栓塞术、血流导向(flowdiversion)和断流技术。基本原理在于采用栓塞治疗方案以采用血凝块栓塞动脉瘤。血凝块形成后进行组织重塑,其间血凝块变成新的血管组织,而该新的血管组织更好的栓塞动脉瘤。最近的动物研究表明,这些组织重塑活动可能包括三个阶段。在早期阶段中,发生纤维蛋白的强化和降解。在中期阶段中,巨噬细胞浸润到血凝块且产生增生,并伴随着胶原蛋白的合成。在后期阶段中,新合成的胶原重组且肌成纤维细胞形成。这些活动将改变动脉瘤形态,且在血管造影中动脉瘤囊将不可见。这一理论也解释了栓塞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对栓塞治疗方法的理解,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系统。该系统利用原位水凝胶的形成过程。将液体凝胶形成剂传递到动脉瘤腔进行螯合从而形成水凝胶,从而从亲本血管阻塞动脉瘤囊。动脉瘤囊中的停滞环境结合从新形成的水凝胶中释放的形成血凝块的化合物将在动脉瘤内形成血凝块。该水凝胶将继续降解从而使得动脉瘤单独被血凝块栓塞。接着,该血凝块将进行组织重塑而动脉瘤可以自愈。可在水凝胶中添加额外的生物因子,使它们可以在水凝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并加速动脉瘤愈合过程。

这种治疗系统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输送装置和水凝胶体系。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在病灶位点注入所述水凝胶体系的内部注入导管,输送所述内部注入导管的外部输送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内部输送导管和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引导到所述病灶位点的导线。所述外部输送导管和内部注入导管可用于医疗级聚合物支撑,且所述导线由具有x线标志物的生物相容性金属制成。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在混合时将会生成水凝胶的至少两种水凝胶生成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凝胶体系包括凝胶和螯合剂,以及形成血凝块的化合物和生物因子。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用于协助凝胶输送过程的血管内支架。所述血管内支架一般由生物相容性金属或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的优点在于,因为血管内支架的作用是暂时的,因此其可以在完成之后移除,因此不会有永久性的异物驻留在患者的动脉瘤囊内,因此可以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这些副作用和并发症包括开颅手术的死亡率高,炎症和免疫反应,以及对血管壁造成损害以及减少流入侧边分支的血流量等。此外,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宽颈和形状奇特的动脉瘤,而这正是其他治疗方法难以解决的。在移除支架和水凝胶降解后,动脉瘤是可以自愈。这使得组织所受的应力较小并且利用了人体的潜能。因此,本发明的所述动脉瘤治疗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病例并且具有很高的疗效。

图1a示出了具有动脉瘤囊101的血管100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102。血液流向如图所示为从左到右。图1b中示出了输送装置102的基本构造。采用两个内部注射导管105来输送形成水凝胶的两种互补剂。这两个内部注射导管105套装在外部输送导管103中。导线104用于所述内部注射导管和外部输送导管的导向。所述外部输送导管103和所述内部注射导管105由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该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包括最常用的聚酰胺、聚氨酯、氟树脂、聚烯烃、聚氯乙烯(pvc),聚酰亚胺,和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其可以通过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膨胀成球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水凝胶的水凝胶形成剂包括液态聚合物溶液以及螯合剂。所述液态聚合物溶液可以是海藻酸钠溶液、聚丙烯酸溶液等等。所述螯合剂可以是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等。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水凝胶的水凝胶形成剂包括对ph敏感的水凝胶溶液以及酸性或碱性的生理缓冲溶液。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水凝胶的水凝胶形成剂包括对温度敏感的水凝胶溶液以及热或冷的生理缓冲溶液。通过将两个或者多组水凝胶形成剂混合,即可以生成水凝胶。

不锈钢和镍钛记忆合金是市面上常用的导线材料,其通常与不透射线的金属标记物结合。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成像技术,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导线引导到病灶位置。当导线到达动脉瘤顶部时,携带两个内部注射导管105的所述外部输送导管103将插入到病灶位点。在两个内部注射导管105进入所述动脉瘤顶部时,两个水凝胶形成剂将逐渐释放到所述动脉瘤顶部其进行原位凝胶化。

新形成的水凝胶横跨动脉瘤顶部的颈部聚集且执行两个功能。首先,其用作动脉瘤腔囊和亲本血管之间的物理阻塞,从而使得其能够防止正在进行的泄露。其次,水凝胶逐渐降解并释放生物因子到动脉瘤囊中,从而辅助颅内动脉瘤内血凝块形成。用于血凝块形成的因子包括但不限于钙离子,其自身为螯合剂,例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也可以加入附加的生物因子包括但不限于成纤维细胞,以加速以下愈合过程。图1c示出了水凝胶106栓塞动脉瘤。图1d中示出了随后的颅内动脉瘤内血凝块107的形成。

图2a示出了具有动脉瘤200的血管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动脉瘤治疗系统。该动脉瘤治疗系统包括如输送系统202、水凝胶体系以及血管内支架201。

如前所述,当采用仅包括内部注射导管、外部输送导管和导线的输送系统102时,可能存在以下缺陷。所述输送系统不能限制在动脉瘤200中形成的凝胶,因此生成的水凝胶不能完全地封闭动脉瘤200。因此稍后释放的部分用于血凝块形成的因子将会进入亲本血管,从而在下游形成血凝块。如果不能在动脉瘤200内形成良好的血凝块,后面的治疗程序将可能不会非常有效地进行。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在本发明的本优选实施例中,引入了血管内支架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血管内支架201可以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不锈钢、钛合金或钴铬形成。血管内支架201的制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编织和激光切割。在手术过程中,血管内支架201按照传统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首先放置在动脉瘤颈部以下。在血管内支架201成功部署后,将导线从患者的腹股沟上的同一开口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中。该导线可视,并且导向穿过支架壁进入动脉瘤腔。当导线准备好时,可以部署水凝胶的内部注射导管和外部输送导管穿过支架壁进入动脉瘤腔。通过该内部注射导管,可以将水凝胶形成剂注入到动脉瘤腔中并且在动脉瘤腔中形成水凝胶。所述血管内支架201具有网状结构。由于该网状结构的存在,水凝胶将不会从动脉瘤腔中泄漏到亲本血管中。图2b中示出了动脉瘤栓塞203,图2c中示出了血凝块204形成。随后可以自己触发动脉瘤治疗。图2d-2e示出了不同的血管内支架205、206。所述血管内支架205、206可以就有不同的网格密度。支架网格密度的选择取决于新形成的水凝胶颗粒大小。网格密度低的支架具有更好的弹性,更易易于部署,网格密度低的支架则可以减少到亲本血管的水凝胶泄漏的风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动脉瘤的发展程度、水凝胶的颗粒大小以及其他治疗因素选择适合的网格密度。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的输送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的构造。如图3a所示,输送装置301可以包括多个内部注射导管,例如除了两个内部注射导管之外,还包括附加内部注射导管302以用于各种医疗用途。例如通过两个内部注射导管向动脉瘤囊内注射水凝胶形成剂之时,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动脉瘤栓塞,可以将附加内部注射导管302用作抽吸。此外,还可以将附加内部注射导管302在凝胶化过程之后用来提供药物进入栓塞的动脉瘤囊。因此,所述附加内部注射导管302可以用作动脉瘤的任何已知或者以后研究出的功能性治疗。

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包括可回收血管内支架303。由于血管内支架的功能是暂时的阻断亲本血管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水凝胶泄漏,因此较为合理的是,不会将支架在永久驻留在血管内。在本设计中,可回收血管内支架303首先传送到病灶位置,且部分横跨动脉瘤布置。接着部署水凝胶的内部注射导管和外部输送导管。通过该内部注射导管,可以将水凝胶形成剂注入到动脉瘤腔中并且在动脉瘤腔中形成水凝胶。在水凝胶完全占据动脉瘤颈部之后,可以将可回收血管内支架303收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的可回收血管内支架303设计成可以从所述外部输送导管中收回。该设计好处是在治疗过程结束之后,不会在人体内留下异物。在本发明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或者生物可吸收支架。例如采用一种或者多种生物可降解或者生物可吸收纤维编织的支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不先放置血管内支架。如图3c所示,首先在动脉瘤腔中导向并且布置内部注射导管和外部输送导管,随后将血管内支架放置在外部输送导管的一侧,接着进行凝胶形成过程。这样设计,在取回阶段,由于水凝胶的传送路径是在血管内支架之外的,因此在收回血管内支架时,不会破坏水凝胶。

在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内部注射导管。在本发明的一个简化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内部注射导管和一个外部输送导管。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输送导管中可以装载一种水凝胶形成剂,而内部注射导管装载另一种水凝胶形成剂。二者在动脉瘤腔中混合之后,可以生成水凝胶。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选用多根内部注射导管。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四根内部注射导管,其中第一内部注射导管盛装海藻酸钠溶液,第二内部注射导管盛装氯化钙,第三内部注射导管盛装对ph敏感的水凝胶溶液,第二内部注射导管盛装碱性的生理缓冲溶液。在海藻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混合,和/或所述对ph敏感的水凝胶溶液与所述碱性的生理缓冲溶液混合,将分别生成水凝胶。

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能够特别有效的治疗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图4a-4d示出了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使用的各种动脉瘤。胶凝聚合物可应用于密封的巨大动脉瘤(图4a)和宽颈动脉瘤(图4b),并且由于聚合物的自然属性,在凝胶化过程中,它可以自发地适配动脉瘤壁。此外,据神经外科医生说,采用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或装置,有两种动脉瘤难以治疗,即分叉部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而采用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对于分叉部位动脉瘤,水凝胶聚合物容易在瘤颈形成密封层(图4c)。而对于梭形动脉瘤,水凝胶聚合物可以结合辅助支架填充动脉瘤腔(图4d)。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动脉瘤治疗系统,能够特别有效的治疗各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