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内科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
背景技术:
神经损伤治疗仪适用于部分失神经及完全失神经等疾病的治疗及各种低频电刺激治疗。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后,将失去主动收缩的能力.呈迟缓性瘫痪,在神经重新支配之前,应采取被动保护措施,使肌肉维持在“健康”状态,延缓肌肉萎缩,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营养状态,为神经的再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旦神经恢复支配时,肌肉更容易恢复功能。使用神经损伤治疗仪,恰恰能达到上述治疗目的。仪器输出的脉冲电流,可直接兴奋失神经支配的肌肉.降低肌肉纤维变性,减缓肌肉失神经支配性萎缩。促进血流并保持肌肉营养.促使失神经肌肉和重新接受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肥大与强化.较快提高肌肉张力。但是一般的神经损伤治疗仪每次工作都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康复情况记性人工设置参数,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工作参数的显示不直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包括病况分析计算机、仪器箱体、电流传输接口端子、控制面板,所述病况分析计算机连接到所述仪器箱体,所述仪器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所述电流传输接口端子,所述电流传输接口端子上方设置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侧面设置有读卡区,所述仪器箱体顶部开有散热窗,所述控制面板中央设置有若干调节旋钮,所述控制面板边缘设置有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所述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侧面设置有指示灯。
上述结构中,初次治疗时在所述读卡区进行身份登记,在所述控制面板的所述调节旋钮进行初始参数的设置对应参数的电流从所述电流传输接口端子中流出,经电极片进行刺激患者神经肌肉,输出参数实时在所述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同时可以在所述病况分析计算机上实时分析患者的肌肉收缩情况,后续治疗时,进行身份验证后主机直接根据上次的治疗情况智能调节最佳治疗参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所述病况分析计算机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所述仪器箱体上的所述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所述电流传输接口端子以圆形插孔的方式由接线柱固定在所述仪器箱体底部,同时连接到外部的电极片,所述控制面板以集成面板的形式安装在所述仪器箱体前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所述读卡区连接到所述控制面板内部的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散热窗以均布孔的方式开在所述仪器箱体顶部,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控制面板上的接线孔间隙配合安装。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流传输接口端子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指示灯与所述仪器箱体内部的主机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利用病理分析计算机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份数据智能调节符合患者的治疗参数,且调节方便,便于观察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的控制面板的主视图。
1、病况分析计算机;2、仪器箱体;3、电流传输接口端子;4、控制面板;5、散热窗;6、读卡区;7、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8、调节旋钮;9、显示屏;10、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联机神经损伤治疗仪,包括病况分析计算机1、仪器箱体2、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控制面板4,所述病况分析计算机连接到仪器箱体2,仪器箱体2底部设置有若干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用以接通外界电极片,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侧面设置有读卡区6,用于识别磁卡信息,仪器箱体2顶部开有散热窗5,散发工作产生的热量,控制面板4中央设置有若干调节旋钮8,进行参数调节,控制面板4边缘设置有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7,用以传输实时数据,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7上方设置有显示屏9,显示屏9侧面设置有指示灯10,表明工作模块的工作状态。
上述结构中,初次治疗时在读卡区6进行身份登记,在控制面板4的调节旋钮8进行初始参数的设置对应参数的电流从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中流出,经电极片进行刺激患者神经肌肉,输出参数实时在显示屏9上进行显示,同时可以在病况分析计算机1上实时分析患者的肌肉收缩情况,后续治疗时,进行身份验证后主机直接根据上次的治疗情况智能调节最佳治疗参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所述病况分析计算机通过数据线连接到仪器箱体2上的计算机数据接口端子7,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以圆形插孔的方式由接线柱固定在仪器箱体2底部,同时连接到外部的电极片,控制面板4以集成面板的形式安装在仪器箱体2前方,读卡区6连接到控制面板4内部的数据存储模块,散热窗5以均布孔的方式开在仪器箱体2顶部,调节旋钮8与控制面板4上的接线孔间隙配合安装,显示屏9与电流传输接口端子3通过信号线连接,指示灯10与仪器箱体2内部的主机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