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26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咽喉部生理解剖,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的使用快速而方便,在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时较常使用,但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困难,大多数病人意识恢复初期,可因烦躁不安或难以耐受,导致过早拔管撤机。对这类病人予以适当的镇静或改变插管方式,可保证适时撤机。经鼻气管插管有效方便,对于清醒病人也能耐受,且易固定,不影响口腔护理和进食,不致因较长时间使用引起 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为一无创伤的方法。但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死腔大,容易导致痰液引流不畅、痰栓形成,甚至阻塞管腔。

术后护理中需要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保持气道内湿润,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

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相比之下,气管切开死腔小,固定良好,病人能耐受,痰液易吸出,不影响进食和口腔护理,并发症少,是理想的通气方式。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或昏迷者,及痰液较多排痰不畅者,以气管切开为宜。

吸痰器;主要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一般为电动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吸引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成本低、坚固耐用等特点。

吸痰器上有吸痰管,用于将痰液和分泌物等吸痰处理,吸痰管常规消毒,吸痰器及排痰管吸消毒液消毒后,以备再用。吸痰器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气管或支气管内插管是实施麻醉一项安全措施。

气管内插管具有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便于实施辅助呼吸和人工呼吸;麻醉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区,尤其适用于颅脑、 颌面、五官和颈部手术;可以减少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道无效腔,便于给氧吸入和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对于手术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患者术中的呼吸通畅,便于给养;同时在手术中为了减少气管给人体的刺激,偶尔还需要进行给药和对气管的痰液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加药、体温测量和吸痰同时进行,需要同时插入加药管和吸痰管等多个管子和气管插入在气管中插入情况不能实时了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充气套囊、充气导管、加药导管、监控装置和衔接口;

所述气管导管内设置有所述充气导管、监控装置和所述加药导管;在所述气管导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充气套囊和衔接口;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摄像装置和连接线,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远离衔接口的气管导管另一端内侧;所述连接线一端设置在靠近衔接口一侧的气管导管上,且从气管导管中伸出;能够实现在手术中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气管内的情况的可视化监测,减少手术中插管的数量,实现气管插管的功能多样化。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内还设置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外侧;所述吸痰管上的吸痰头设置在靠近充气套囊的一端;所述吸痰管上的吸痰接头设置在衔接口的一端;通过气管插管实现吸痰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套囊包括内囊和外囊,所述内囊套在所述气管导管的外,所述外囊套在所述内囊外;所述充气导管一端与所述充气套囊的 内囊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所述衔接口的一端。这样内囊的气体能够将外囊的药液喷出;充气导管为充气套囊进行充气,使充气套囊鼓起。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一端与所述充气套囊的内囊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所述衔接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导管一端与所述充气套囊的外囊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所述衔接口的一端,通过加药导管将药液输送到充气套囊的外囊中。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导管套在所述充气导管内侧,所述充气导管与内囊连通,所述加药导管前端从充气导管伸出与所述外囊连通,能够减少气管导管支直径,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所述外囊上设置有若干喷药孔,所述喷药孔连通外界与所述外囊,通过喷药孔将外囊内的药液喷出,实现给患者输送药液的目的,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通过充气导管为内囊充气;所述加药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加药装置,通过加药导管为外囊输送药液。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冷光灯,所述连接线在气管导管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视频设备的输出接头,冷光灯起到照明的作用,输出接头连接显示装置,能够清楚了解气管插入插入气管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导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导线;在所述温度传感导线两端分别有温度传感器探头和显示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探头设置在所述充气套囊靠近衔接口一侧的近端;实现机械通气同时能够对人体体温的实时监控。

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导管内设置有钢丝弹簧,所述钢丝弹簧位于所 述衔接口和充气套囊之间,这样增加了整个气管导管的弹性和硬度,使气管插管插入的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上设置的吸痰管能够及时减刑连续性或者间歇性的吸走聚集在充气气囊上的患者的分泌物、痰液等;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加药导管导入的药液通过外囊上的喷药孔,将其喷洒在人体气管中,起到润滑气管插管和充气气囊的位置,达到减轻手术过程中、拔管前、拔管过程中所致心血管的应激反应;

在气管插入内设置的监控装置,能够在将监控气管插管在插入气管中的情况进行监控,起到实时监控,了解插入的情况目的。

温度传感器探头能够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实时的监控,在实现机械通气和对人体气管输入所需要付,使气管插管功能更加多元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右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气管导管;2-衔接口;3-充气套囊;4-温度传感导线;5-吸痰管;501-吸痰头;6-充气导管;7-加药导管;8-温度传感器探头;9-内囊;10-外囊;11-连接线;12-摄像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右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导管1、充气套囊3、充气导管6、加药导管7、监控装置和衔接口2;

气管导管1内设置有充气导管6、监控装置和加药导管7;在气管导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充气套囊3和衔接口2;

监控装置包括摄像装置和连接线11,摄像装置与连接线11连接;摄像装置设置在远离衔接口2的气管导管1另一端内侧;连接线11一端设置在靠近衔接口2一侧的气管导管1上,且从气管导管1中伸出;能够实现在手术中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气管内的情况的可视化监测,减少手术中插管的数量,实现气管插管的功能多样化。

在本实施例中,气管导管1的一端有充气套囊3,在充气套囊3上端设置气管导管1的开口,开口内侧有监控装置的摄像头装置12,当气管插入插入气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摄像头装置12了解气管的内情况,进一步的查看病情。

进一步地,充气导管6内还设置吸痰管5,吸痰管5的两端设置在气管导管1外侧;吸痰管5上的吸痰头501设置在靠近充气套囊3的一端;吸痰管5上的吸痰接头设置在衔接口2的一端;通过气管插管实现吸痰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气管导管1内与充气导管6、吸痰管5和加药导管7;在气管导管1有一端有充气套囊3;充气套囊3上端有吸痰管5从气管导管1中伸出,吸痰管5,另一端从衔接口2下端伸出,吸痰管5上的吸痰接头用于连接吸引器,从而吸痰头501能够实现吸痰操作,进而减少充气套囊3上的痰液和其他分泌物;吸痰管5上的吸痰头501一端可以采用将吸痰管尾端与气管导管平齐的设置,这样在气管插管插入到人体气管中,吸痰管不会伤害到人体气管。

吸痰管5上设置的吸痰接头,吸痰接头上设置有保护帽,吸痰管5的腔体材质采用医用PVC材质制成的,吸痰接头连接吸痰器,从而实现吸痰 管5对痰液等杂物的清理。

如4图所示,进一步地,充气套囊3包括内囊9和外囊10,内囊9套在气管导管1的外,外囊10套在内囊9外;充气导管6一端与充气套囊3的内囊9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衔接口2的一端。这样内囊9的气体能够将外囊10的药液喷出;充气导管6为充气套囊3进行充气,使充气套囊3鼓起。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套囊3的外囊10内有内囊9;内囊9为一个圆形的内囊9,外囊10为一个椭圆形的外囊10;内囊9完全在外囊10内部;气管导管1从内囊9中穿过。

充气导管6与充气套囊3的内囊9连接;这样通过充气导管6将气体冲入内囊9,能够使充气套囊3鼓起,充气导管6大部分位于气管导管1中,充气导管6一端与内囊9连接,另一端从气管导管1中伸出,位于气管导管1外侧。

进一步地,加药导管7一端与充气套囊3的外囊10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衔接口2的一端,通过加药导管7将药液输送到充气套囊3的外囊10中。

加药导管7与充气套囊3的外囊10连接,药液通过加药导管7输入到外囊10中,加药导管7大部分位于气管导管1内,加药导管7的另一端伸出气管导管1,位于气管导管1外侧。

进一步地,加药导管7套在充气导管6内侧,充气导管6与内囊9连通,加药导管7前端从充气导管6伸出与外囊10连通,能够减少气管导管1支直径,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加药导管7能够在充气导管6内通过,这样能够减少气管导管1中占用的空间,减少气管导管1的直径;同样,充气导管6也可以采用充气导管6从加药导管7中通过的方式设置,同样能够起到减少气管导管1内穿过的导管数量,减少气管导管1直径的目的,这样能够减少对患者人体气 管的刺激。

进一步地,外囊10上设置有若干喷药孔,喷药孔连通外界与外囊10,通过喷药孔将外囊10内的药液喷出,实现给患者输送药液的目的,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

在本实施例中,外囊10上有喷药孔,药液通过加药导管7流入到外囊10内,充气导管6在内囊9中充满气体,气体将药液从喷药孔中喷出,实现药物的喷洒。

进一步地,充气导管6的一端设置有充气装置,通过充气导管6为内囊9充气。

充气导管6上的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可以采用活塞结构的充气装置,或者采用充气囊进行充气等,能够将气体从充气导管6进入内囊9,使内囊9鼓起的充气装置均可以采用。

进一步地,加药导管7的一端设置有加药装置,通过加药导管7为外囊10输送药液。

加药导管7一端连接外囊10,药液从加药导管7中进入到外囊10;药液是通过加药装置进入的,一般在医院都使用注射器,将其药液注入到加药导管7内,根据需求,也可以采用仪器进行药物的注入,能够将药液通过加药导管7注入到外囊10的加药装置均可以采用。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上设置有用于照明的冷光灯,所述连接线11在气管导管1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视频设备的输出接头,冷光灯起到照明的作用,输出接头连接显示装置,能够清楚了解气管插入插入气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装置设置在气管插管的出口前端,能够进行对插入气管过程的监控,摄像装置上的冷光灯,能够起到照明的作用,这样摄像装置才能看清楚气管的情况,实时对气管内情况监控,摄像装置上有连 接线11,连接线11从气管插管靠近衔接口2出伸出,在连接线11上的输出接头连接监视器上的接口,这样能够在监视器上显示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内容。

如3图所示,进一步地,气管导管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导线4;在温度传感导线4两端分别有温度传感器探头8和显示装置,温度传感器探头8设置在充气套囊3靠近衔接口2一侧的近端;实现机械通气同时能够对人体体温的实时监控。

气管导管1内的温度传感导线4,一端在充气套囊3的上端,另一端从气管导管1中伸出,监控仪器连接,这样能够从实现屏幕上,知道人体实时的体温,这样能够完成对人体的监控;温度传感导线4也连接显示器,显示患者的实时体温。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后上,进一步地,气管导管1内设置有钢丝弹簧,钢丝弹簧位于衔接口2和充气套囊3之间,这样增加了整个气管导管1的弹性和硬度,使气管插管插入的更方便。

气管导管1内设置有钢丝弹簧,钢丝弹簧在气管导管1内尽量大长度的设置,这样能增加整个气管导管1的硬度;在充器套囊前的气管导管1上设置有人体插入管,方便将整个气管插管插入人体气管内,增加钢丝弹簧,增加整个气管导管1的弹性和硬度,也是为了方便和快捷的将其插入到人体气管中。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通过将气管插管插入到人体气管过程中通过气管插管前端的摄像装置,进行拍照,通过冷光灯进行照明,这样能够了解气管插管插入过程中的情况,在气管插管插入人体气管后,将充气导管6与内囊9连通通气,外囊10与加药导管7连通,在外囊10上有多个喷药孔,进而药液能够通过气体将其雾化进入到人体器官中;充气导管6的气体由 充气装置提供;药液通过加药装置,使其从加药气管进入到外囊10内,这样药液能够润滑气管插管和充气套囊3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药吸痰测温可视型气管插管上设置的吸痰管5能够及时减刑连续性或者间歇性的吸走聚集在充气气囊上的患者的分泌物、痰液等;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加药导管7导入的药液通过外囊10上的喷药孔,将其喷洒在人体气管中,起到润滑气管插管和充气气囊的位置,达到减轻手术过程中、拔管前、拔管过程中所致心血管的应激反应。

在气管插入内设置的监控装置,能够在将监控气管插管在插入气管中的情况进行监控,起到实时监控,了解插入的情况目的。

温度传感器探头8能够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实时的监控,在实现机械通气和对人体气管输入所需要付,使气管插管功能更加多元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