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的瓶口处设置有引流管和排气管,所述引流管延伸至引流瓶下部,所述排气管的进气口在引流瓶上部;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转轴、密封内板和转钮,所述密封内板设于引流管中,所述密封内板的外壁与引流管的内壁适配,引流管的轴线与密封内板相垂直,所述转轴一端穿过密封内板与引流管相连,转轴另一端与转钮固接,所述转轴与密封内板的中轴线重合,密封内板与转轴固接,转轴与引流管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瓶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密封塞,所述引流管和排气管穿过双孔密封塞的塞孔。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瓶上设有容积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密封内板的材质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只需要转动引流装置本身所携带的转钮即可实现引流管的启闭,操作方便;
2.传统方法中为了保持密闭状态都使用双钳夹闭,以防止漏气,如钳子的咬合状态等因素均会影响管路的密封性,往往需要多次钳夹才能夹到合适状态,耽搁时间;而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内板与引流管内壁密封适配,能维持更好的密闭性;
3.传统的双钳夹取下后,不便于收存,本实用新型开关与引流装置设置在一起,不易遗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瓶、2-引流管、3-排气管、4-开关、5-容积刻度线、6-双孔密封塞、41-转轴、42-密封内板、43-转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引流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引流管2和排气管3,引流管2延伸至引流瓶1下部,排气管3的进气口在引流瓶1上部;进一步的,引流瓶1的瓶口处设置有双孔密封塞6,引流管2和排气管3穿过双孔密封塞6塞孔内。进一步的,引流瓶1上设有容积刻度线5。
引流管2上设有开关4。如图2所示,开关4包括转轴41、密封内板42和转钮43,密封内板42设于引流管4中,密封内板42的外壁与引流管2的内壁适配,引流管2的轴线与密封内板42相垂直,转轴41一端穿过密封内板42与引流管2相连,转轴41另一端与转钮43固接,转轴41与密封内板42的中轴线重合,密封内板42与转轴41固接,转轴41与引流管2转动连接。进一步的,转轴41的材质为金属,密封内板42的材质为塑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