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间盘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71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间盘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间盘刀。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后路手术需要切除椎间盘后侧(椎管内)大部分纤维环,以利摘除椎间髓核,目前的方法是应用15号手术刀切除,本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并且紧邻硬脊膜和神经根,容易造成硬脊膜和神经根的损伤,特别是切除有骨化的纤维环时需要加大用力,更容易造成误伤,硬脊膜或者神经根的损伤均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骨化的后纵韧带、椎体后缘骨性增生的骨赘需要切除椎管成型,以解除对硬脊膜和神经根的压迫。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没有专业的手术器械,现在是使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由于椎板咬骨钳的角度与该处操作部位不匹配使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椎管成型往往不满意,不能良好的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腹侧的压迫,达不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医疗器械对切除椎间盘后侧(椎管内)纤维环没有专业的手术器械,不能良好的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腹侧的压迫,达不到手术的预期效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腰椎间盘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腰椎间盘刀包括:刀顶部、刀柄部、刀体部、刀头部;

刀柄部的后端安装有刀顶部,刀柄部的前端安装有刀体部,刀体部的前端安装有刀头部。

本实用新型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刀柄部为正六边体椎状结构。

所述的刀顶部、刀柄部、刀体部、刀头部均采用医用不锈钢结构。

所述的刀头部采用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第三刀头中的一种。

所述的第一刀头为椭圆形环状结构,第一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一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0°;第一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一刀头的宽度为11mm。

所述的第二刀头安装在刀体部的右侧,第二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90°,第二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30°;第二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二刀头的宽度为11mm。

所述的第三刀头安装在刀体部的左侧,第三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三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之间的角度为30°;第三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三刀头的宽度为11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腰椎间盘刀根据尺寸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第一刀头为切除腰椎间盘后侧纤维环用,适合病变椎间盘使用,如需扩大可分别紧贴椎体上下缘行切除扩大间隙。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为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灶及椎体后缘骨赘用,第二刀头使用于左侧上缘及右侧下缘,第三刀头使用于右侧上缘及左侧下缘;椎管减压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切除椎管内骨化灶及骨赘时器械不能过于倾斜,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与刀体部的夹角为30°,配合腰椎间盘刀体部的适当轻度倾斜有利于病灶的去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腰椎间盘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顶部;2、刀柄部;3、刀体部;4、刀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该腰椎间盘刀包括:刀顶部1、刀柄部2、刀体部3、刀头部4;

刀柄部2的后端安装有刀顶部1,刀柄部2的前端安装有刀体部3,刀体部3的前端安装有刀头部4。

所述的刀柄部2为正六边体椎状结构。

所述的刀顶部1、刀柄部2、刀体部3、刀头部4均采用医用不锈钢结构。

所述的刀头部4采用第一刀头、第二刀头、第三刀头中的一种。

所述的第一刀头为椭圆形环状结构,第一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一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0°;第一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一刀头的宽度为11mm。

所述的第二刀头安装在刀体部3的右侧,第二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90°,第二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30°;第二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二刀头的宽度为11mm。

所述的第三刀头安装在刀体部3的左侧,第三刀头的正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90°,第三刀体的侧面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30°;第三刀头的高度为5mm,第三刀头的宽度为11mm。

刀顶部1设置有独立的按钮锁,防止使用骨锤敲击时误伤术者;该腰椎间盘刀在手术操作界面时,距离皮肤切口约10cm—15cm,刀柄部2和刀体部3安装后的长度为26cm,长于骨刀4cm,过长影响力量传导及平稳,过短影响操作;刀头部4的高度为5mm,低切迹,在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操作时尽量减小对其的挤压;刀头部4设置有不同的规格,第一刀头为切除腰椎间盘后侧纤维环用,第一刀头按腰椎间融合器形状设计,正常腰椎间盘高度为1.2cm—1.5cm,病变椎间盘明显变窄,刀头宽度为0.8cm,长度为1.2cm类椭圆形状,更适合病变椎间盘使用,如需扩大可分别紧贴椎体上下缘行切除扩大间隙;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镜像设置,为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灶及椎体后缘骨赘用,第二刀头使用于左侧上缘及右侧下缘,第三刀头使用于右侧上缘及左侧下缘;椎管减压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切除椎管内骨化灶及骨赘时器械不能过于倾斜,第二刀头和第三刀头与刀体部3之间的角度为30°,配合腰椎间盘刀体部3的适当轻度倾斜有利于病灶的去除;刀头部4的刃口呈弧形设计,便于在去除骨化灶及骨赘时修整骨面形状,更符合椎管进圆形生理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