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607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子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症状多为子宫颈糜烂、子宫颈腺体囊肿、子宫颈肥大、子宫颈息肉、子宫颈外翻及子宫颈管炎等,发病率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对于病症较重者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电熨、冷冻、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手段。患者经物理治疗后或取宫颈息肉后需要涂抹消炎止血药物,但由于阴道深长,子宫颈悬于阴道中间,医务人员无法直接将药物完全涂抹于子宫颈病变处。

现有技术中,医务人员在为子宫颈炎症的患者上药时,由于没有上药工具,只能用镊子夹住药棉(棉棒、刮板)上药,再将药粉撒在药棉(棉棒、刮板)上进行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药粉往往还没涂抹到子宫颈上就已脱落,常常漏到病变区域外,尤其是阴道正常粘膜上,导致正常组织受到不良刺激,而使患者感到刺痒、烧灼、疼痛。另外,还可采用常规小药勺给药,小药勺的柄部较细而扁,握持不稳定,且其顶端为椭圆形,不仅无法准确到达宫颈创面,而且在前进过程便会造成药粉洒落,加之小药勺底部盛药处最深,在阴道腔内倾倒药物比较困难,有时不能完全把药物倾倒出来。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上药装置非常影响治疗效果,并且操作麻烦,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对子宫颈的创伤面进行高效上药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套管以及与套管间隙配合的推杆,推杆位于套管内的一端固设有与套管间隙配合的推板,推杆位于套管外的一端固设有手柄,套管顶端端口呈向四周延伸放大的喇叭状,顶端端口四周分别嵌设微型摄像头和微型LED灯,推板上设有置药槽。

优选的,所述的微型摄像头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套管顶端端口的上、下侧,微型LED灯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套管顶端端口的左、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为设有内腔的双层管体结构,套管的内腔中设有光纤导线,光纤导线分别将微型摄像头与外界的显示器电连接,以及将微型LED灯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推杆上轴向设有长度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的置药槽为十字形槽。

将药粉均匀的涂在推板的置药槽中,然后将套管顶端端口通过外生殖器插入阴道内,微型LED灯提供照明,且微型摄像头拍摄周边环境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医务人员实时观测至套管顶端端口到达宫颈口处,然后使得套管的顶端端口包围宫颈,通过手柄推动推杆,使得推板前进,使得推板置药槽中的药物与宫颈接触,然后周向旋转推杆,使得推板上置药槽的药物均匀涂抹在宫颈上,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记录推杆上的长度刻度,作为下次上药的操作标准,无需通过微型摄像头定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首次上药可以通过微型摄像头定位,避免在盲视状态下凭借经验和触觉进行上药的种种弊端,大大增加了上药时的安全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减少受患者的痛苦和担忧,保障患者的生殖健康。

2)药粉受到套管包围,不会掉落在非病灶区从而引发患者的不适。

3)再次上药可以通过首次上药时推杆上的长度刻度进行定位,操作快捷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子宫颈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子宫颈上药装置的套管顶端端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妇科用子宫颈上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套管1以及与套管间隙配合的推杆3,推杆3上轴向设有长度刻度线7,推杆3位于套管内的一端固设有与套管间隙配合的推板4,推杆3位于套管外的一端固设有手柄5,套管1的顶端端口2呈向四周延伸放大的喇叭状,顶端端口2上下两侧分别嵌设一个微型摄像头9,顶端端口2左右两侧分别嵌设一个微型LED灯10,推板4上设有十字形的置药槽6。所述的套管1为设有内腔的双层管体结构,套管1的内腔中设有光纤导线8,光纤导线8分别将微型摄像头9与外界的显示器电连接,以及将微型LED灯10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所述的套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

将药粉均匀的涂在推板4的置药槽6中,然后将套管1的顶端端口2通过外生殖器插入阴道内,微型LED灯10提供照明,且微型摄像头9拍摄周边环境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医务人员实时观测至套管1的顶端端口2到达宫颈口处,然后使得套管的顶端端口2包围宫颈,通过手柄5推动推杆3,使得推板4前进,使得推板置药槽6中的药物与宫颈接触,然后周向旋转推杆3,使得推板上置药槽的药物均匀涂抹在宫颈上,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记录推杆3上的长度刻度7,作为下次上药的操作标准,无需通过微型摄像头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