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605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行放射造影检查时,为获得动态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需医务人员在X线透视下进行造影剂的推注,即使穿戴铅衣亦难免受到X线的辐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且人工推注造影剂的过程中为盲推,会出现用力不当,速度不均等问题。根据造影部位、患者年龄等的个体需要,选择粗细不等的管道插入其中并注入造影剂,输液管、胃管、尿管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替代物,其管腔的周壁很难与患者需造影的脏器管道大小完全吻合,推注造影剂过程中有管道脱落及造影剂外溢的问题,影响影像结果。且某些需要加压推注造影剂的检查,技术要求高。例如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行一期结肠造瘘术后,二期拟行肛门成形术前,需经结肠造瘘口远端肠管加压造影,力求造影剂达直肠盲端,显示直肠盲端与骨性标记点位置,以判断肛门闭锁类型。适当的压力可使造影剂通入异常通道,如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膀胱瘘,可直观显示瘘道。加压造影检查是临床医师针对此类疾病术前最为倚重的辅助检查方法,是制定相应手术方案、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对检查的准确性、真实性有很高要求。因造影剂外溢,必然无法满足加压造影的检查要求,无法得出与实际相符的影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匹配粗细不同的脏器管道、防止造影剂外溢、能实现加压造影技术要求和免人工推注造影剂的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包括造影剂给药管、双道微量输液泵和用于推注造影剂的注射器Ⅰ、用于充气的注射器Ⅱ,所述的造影剂给药管包括进液管、支撑气囊和固定在进液管外壁的充气管,充气管与支撑气囊连接并连通,支撑气囊位于造影剂给药管的前端,进液管的前端密封并在两侧开有出液口,所述的双道微量输液泵包括推注通道Ⅰ和推注通道Ⅱ,注射器Ⅰ放置在推注通道Ⅰ内并与进液管的尾端连接并连通,注射器Ⅱ放置在推注通道Ⅱ内并与充气管的尾端连接并连通。

所述的充气管的尾端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支撑气囊为圆柱形,支撑气囊位于造影剂给药管距最前端1/3处至1/2处之间。

所述的双道微量输液泵还配套有用于控制开关和推注速度的遥控器。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⑴采用双道微量输液泵实现自动推注造影剂,以机械推注造影剂代替人工推注,避免了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减小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⑵结构简单,一根造影剂给药管,通过充气管对支撑气囊充气变换其直径大小,可实现支撑气囊与患者需造影的脏器管道大小完全吻合,可匹配不同年龄、不同脏器、需造影脏器通道粗细不同的造影需求,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⑶圆柱形支撑气囊使造影剂给药管与所需造影脏器的通道严密贴合,防止造影剂给药管松脱、造影剂外溢,满足加压造影技术要求。

⑷实现透视下单人监视及控制调节造影剂推注全过程,避免了盲推造影剂时出现用力不当,速度不均等问题,利于获取准确真实的造影检查结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之造影剂给药管主视剖视图(放大)。

图中:1-双道微量输液泵,11-推注通道Ⅰ,12-推注通道Ⅱ,13-控制显示面板,2-注射器Ⅰ,3-注射器Ⅱ,4-造影剂给药管,41-进液管,411-出液口,42-充气管,43-支撑气囊,5-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医用放射造影剂推注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造影剂给药管4、双道微量输液泵1和用于推注造影剂的注射器Ⅰ2、用于充气的注射器Ⅱ3,所述的造影剂给药管4设计成带支撑气囊的塑胶软管,即造影剂给药管4包括进液管41、支撑气囊43和固定在进液管外壁的充气管42,充气管42与支撑气囊43连接并连通,支撑气囊位于造影剂给药管的前端,通过充气管对支撑气囊充气变换其直径大小,可实现支撑气囊与患者需造影的脏器管道大小完全吻合,以匹配所需造影的脏器管道,起到固定造影剂给药管,防滑脱、防止造影剂外溢的作用。进液管41的前端密封并在两侧开有出液口411,即造影剂给药管4头端为无孔圆头,便于插、拔,减少需造影脏器的摩擦损伤,近头端处设有两侧孔作为出液口,便于灌注造影剂。所述的充气管的尾端设置有单向阀5,防止支撑气囊43漏气。所述的双道微量输液泵包括推注通道Ⅰ11和推注通道Ⅱ12,注射器Ⅰ2放置在推注通道Ⅰ11内并与进液管41的尾端连接并连通,注射器Ⅱ3放置在推注通道Ⅱ12内并与充气管42的尾端连接并连通,即尾端的进液管口及充气管口均为6:100标准注射器接口,可以与标准的注射器相接。所述的双道微量输液泵还配套有用于控制开关和推注速度的遥控器。根据造影要求,不同推注通道设置不同泵速,只需按动开始键或遥控装置,即可在X光透视下完成造影剂推注全过程,充气管通道通过单向阀及输液泵二重作用调节充气及放气过程,透视下动态调整充气管充气量,确保支撑气囊与造影脏器的管道密封结合,能够有效的防止造影剂给药管滑脱及造影剂的外溢。解决了医务人员手动推注造影剂过程中用力不当,速度不均等问题。机械推注造影剂避免了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气囊43为圆柱形,支撑气囊位于造影剂给药管4距最前端1/3处至1/2处之间。设计成圆柱体气囊而非球形气囊,使气囊壁与需造影的脏器管道接触面积增加,在加压推注造影剂时更好的使压力向下传导,对维持压力稳定,防造影剂外溢有良效。

使用过程:将造影剂给药管通过注射器与双道微量输液泵连接在一起,将造影剂给药管头端含圆柱形气囊插入需造影的脏器通道内,通过充气管向支撑气囊内充气,使得支撑气囊与需造影脏器的管道密封结合,然后往进液管内推注造影剂,透视下显影成像。加压造影时,除外上述步骤,可在透视下通过输液泵通道Ⅱ所连接的与充气管及抽吸有空气的注射器Ⅱ,动态向支撑气囊内注气,使支撑气囊直径增大,加大支撑气囊与需造影的脏器管道接触面的压力(简称压力Ⅱ),同时输液泵通道Ⅰ所连接的进液管及抽吸有造影剂的注射器Ⅰ,动态推注造影剂时,使造影脏器充盈造影剂,加大脏器管壁扩张后的回缩压力(简称压力Ⅰ),使得压力Ⅱ大于等于压力Ⅰ,确保在加压推注造影剂时压力向造影脏器的传导,对维持压力稳定,防造影剂外溢有良效,能实现加压造影技术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