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199阅读:3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医疗器械,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在对穿刺困难、循环性差、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及时保留住通道,保证用量,增加抢救成功机会,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的同时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颈外静脉易暴露、管径相对较粗,穿刺相对简单,为生命通道的开通赢得时间。但是,留置针管插入人体静脉血管后,由于患者有意无意的身体晃动,或者外物磨蹭会导致留置针管倾斜,从而使留置针管的针头被堵塞,甚至刺破静脉血管壁,导致后续的药物治疗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静脉留置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用以使充满生理盐水后的气囊贴合静脉血管壁,有效地防止留置针管的针头被堵塞,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包括留置针管、第一气囊、第一导管以及注射筒,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壁上至少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管壁内设有与第一凹陷部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气囊置于第一凹陷部中,所述第一导管置于第一通道中,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侧向延伸出留置针管的管壁并与注射筒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壁上还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管壁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还包括置于第二凹陷部中的第二气囊和置于第二通道中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连通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囊部分粘合在第一凹陷部中,所述第二气囊部分粘合在第二凹陷部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留置针管的管壁的夹角大小为3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留置针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凹陷部以及与第一凹陷部连通的第一通道,将第一气囊置于第一凹陷部中,并将一端与第一气囊连通的第一导管置于第一通道中,通过注射筒向第一气囊填充生理盐水,从而使充满生理盐水后的第一气囊贴合静脉血管壁,有效地防止了留置针管的针头被堵塞,提高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1,包括留置针管2、第一气囊31、第一导管35以及注射筒4。

留置针管2的管壁20上设有第一凹陷部21,第一凹陷部21为完整的一圈凹陷部,管壁20内设有第一通道23,第一通道23的一端与第一凹陷部21连通,第一通道23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并具体为与注射筒4连接。

第一凹陷部21中放置有第一气囊31,第一气囊的一侧311粘合在第一凹陷部21中,第一气囊3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人体静脉内的环境相适应。第一气囊31可自由膨胀或收缩,但第一气囊31仅朝背向留置针管2实现侧向环状膨胀。第一通道23中放置有第一导管35,第一导管的一端351与第一气囊31连通,第一导管的另一端352延伸出留置针管2并与注射筒4连接。通过注射筒4控制第一气囊31以及第一导管35内的生理盐水量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从而控制第一气囊31实现膨胀或者收缩。注射筒4包括接口部42、筒体41以及活动部43。筒体41中容置有生理盐水量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接口部42与第一导管的另一端352紧密结合,下压活动部43,生理盐水会通过第一导管35进入第一气囊31中。

第一导管35的另一端352与留置针管2的管壁20的夹角大小为30°-60°,并优选为45°。

留置针管2插入人体静脉后,下压活动部43,随着活动部43在筒体41内向下滑动,生理盐水被推至第一导管35中,继而进入第一气囊31中,随着第一气囊31中的生理盐水量不断增加,第一气囊31不断膨胀,最终形成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与静脉血管壁贴合,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在留置针管2与静脉血管壁之间形成弹性支撑,有效地防止了留置针管2的针头50被堵塞,同时防止了留置针管2倾斜从而刺破静脉血管壁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颈外静脉留置针1的另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留置针管2的管壁20上设有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可平行布置或者非平行布置,第一凹陷部21为完整的一圈凹陷部,第二凹陷部22为半圈凹陷部。管壁20内设有第二通道24,第二通道24连通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

第一凹陷部21中放置有第一气囊31,第一气囊的一侧311粘合在第一凹陷部21中,第一气囊3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人体静脉内的环境相适应,第并与一气囊31可自由膨胀或收缩,但第一气囊31仅朝背向留置针管2实现侧向环状膨胀。第二凹陷部22中放置有第二气囊33,第二气囊的一侧331粘合在第二凹陷部22中,第二气囊33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人体静脉内的环境相适应,第二气囊33可自由膨胀或收缩,但第二气囊33仅朝背向留置针管2实现一侧膨胀。

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3通过第二导管36连通,第二导管的一端361与第二气囊33连通,第二导管的另一端362与第一气囊31连通。

留置针管2插入人体静脉后,下压活动部43,随着活动部43在筒体41内向下滑动,生理盐水依次被推至第一导管35、第一气囊31、第二导管36以及第二气囊33中。随着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3中的生理盐水量不断增加,第一气囊31和第二气囊33不断膨胀,最终形成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和膨胀后的第二气囊34,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与膨胀后的第二气囊34分别与静脉血管壁贴合,膨胀后的第一气囊32和膨胀后的第二气囊34在留置针管2与静脉血管壁之间形成弹性支撑,有效地防止了留置针管2的针头50被堵塞,同时防止了留置针管2倾斜从而刺破静脉血管壁的现象发生。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