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正畸领域,涉及一种开槽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牙套开槽器。
背景技术:
牙齿隐形矫治越来越被需要进行牙齿矫正的患者所接受,但是在进行矫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其它辅助工具联合进行治疗,例如牙齿在需要进行牵引时,目前通常情况下是借助牵引钩的方式进行牵引,其实现方式是在隐形矫治器上进行打孔操作,然后再在牙齿表面粘贴牵引钩,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有牵引钩的位置进行打孔操作,并且打孔的直径需要将牵引钩露出,这样就会破坏矫治器的连续性,降低矫治器的整体矫治力度。在牙套上进行打孔操作,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因为牙套本身体积较小,在其上进行精密的打孔或者开槽时,有时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结构的加工,一旦人工操作失误,牙套就会作废,需要进行重新的制作,浪费人力物力。
因此,研究一种能够针对牙套进行开槽的开槽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套开槽器,采用手持的方式,使得凸槽型的槽刀和通孔型的槽口进行切割,最终形成需要的开槽形状,能够进行一次性完整的开槽,节省人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牙套开槽器,包括手持部,在手持部端部设置的槽刀和与槽刀相应形状的槽口,所述的槽刀和槽口通过手持部的施力可配合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定,所述的槽刀的形状为“「”、“7”、“T”、“[”、“]”或“工”字形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所述的手持的形状为可开合的镊子形或者可铰接合并的钳形。
作为上述限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钳形结构的手持部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手持部。
作为上述限定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的两个相互铰接的手持部之间还设有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所述的槽刀为凸槽型,所述的槽口为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种限定,所述的槽口的底边还设有限位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手持的方式,使得凸槽型的槽刀和通孔型的槽口进行切割,最终形成需要的特殊开槽形状,能够进行一次性完整的开槽,节省人力。在牙套上进行开槽时,可以在牙套的牙龈边进行开槽,也可以在牙冠表面的舌侧或者唇侧进行开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牙套的开槽或打孔。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开槽后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手持部,2—槽刀,3—槽口,4—限位部,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牙套开槽器
一种牙套开槽器,如图1-3所示,包括手持部1,在手持部1端部设置的槽刀2和与槽刀2相应形状的槽口3,所述的槽刀2和槽口3通过手持部1的施力可配合开槽,手持部1的形状为可开合的镊子形,其中,槽刀2为凸槽型,槽口3为通孔;所述的槽刀2的形状为“T”字形,其形状也可以为“「”、“7”、“[”、“]”或“工”中的一种。
所述的槽口3的底边还设有限位部4,在进行切割开槽时,可以将牙套的牙龈边缘放置在限位部4上,既能够进行限位还可以实现定位的效果,槽刀2和槽口3在手持部1端部相对于限位部4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开槽需要进行设置。在牙套上进行开槽时,可以在牙套的牙龈边进行开槽,也可以在牙冠表面的舌侧或者唇侧进行开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4所示,是在牙套的牙龈边进行的开槽,在成品牙套上进行开槽,将牙套的牙龈边置于限位部4处,将开合的手持部反相向内施力,使得槽刀2嵌入到槽口3内,实现切割。
实施例2 一种牙套开槽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如图5和6所示,不同之处仅在于:手持部1的形状为可铰接合并的钳形,手持部1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手持部,并且两个相互铰接的手持部1之间还设有弹性件5。在使用过程中,将牙套的牙龈边置于限位部4处,将开合的手持部反相向内施力,两个手持部1通过铰接的方式,使得槽刀2嵌入到槽口3内,实现切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定,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作为启示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