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创口测量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787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工具,具体说是一种糖尿病足创口测量尺。



背景技术:

对于糖尿病足在临床需要具体详细记载创口的状态,并跟踪病情的发展变化。具体细化为,需要将创口的位置、尺寸、大小详细记录,目前仅使用直尺或直角尺靠近创口处,用肉眼估测创口边缘的刻度线,并进行刻度的减法运算得到,过程带有主观因素且计算颇为不便,降低了记录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糖尿病足创口测量尺,解决上述问题,使对糖尿病足的创口测量方便而准确。

所述糖尿病足创口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尺的主尺由相互垂直且一体的竖尺和横尺构成L形,在竖尺和横尺的中部分别平行于尺边缘设有通透的滑槽,在竖尺和横尺的两侧面均设有副尺,在主尺和副尺的边缘设有以尺端侧为起点的刻度层;

所述副尺两端部设有垂直于副尺平面的锁紧钉,所述锁紧钉设有两端的锁紧钉柄和两锁紧钉柄之间的锁紧杆,每个锁紧钉的锁紧杆穿过主尺两侧的副尺和滑槽;

所述锁紧杆在主尺和副尺之间位置设有突出的突出节,突出节的直径大于滑槽间隙0.4mm~2mm;

所述副尺外垂直与副尺套设有游标,所述游标可沿副尺滑动。

优选地,所述游标的端部不超出主尺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游标紧邻副尺的两侧边缘外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台。

优选地,所述主尺、副尺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为相互平行的直线,主尺的所述刻度层从拐角的内侧边缘交点处作为起始刻度,副尺的刻度层 从两端边缘分别作为起始刻度设有一套刻度层。

本实用新型使糖尿病足的创口测量工作更加准确和方便、快速,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创口测量跟踪记录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L形的尺给糖尿病足的创口位置测量提供了一个基准,例如从脚掌的一侧靠竖尺内侧边并脚尖靠横尺的内侧边,可以读出从脚侧和脚趾起的创口距离,具体的创口大小可以滑动副尺,以副尺端部边缘对齐创口一边后滑动游标对齐创口的另一边,即可根据游标边缘所指刻度直接读出创口的横竖两个方向尺寸,无需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可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

锁紧钉用来将滑动的副尺固定,锁紧钉的结构简单,无需螺纹拧紧,只用手指按压锁紧钉柄即可将突出节压入滑槽,从而止动副尺,解除锁紧只需从反面按压锁紧钉柄即可。

副尺设有可从两个方向读数的刻度层,以方便灵活测量。且主尺的正反两面都设有副尺,可以方便从各个方向入手进行测量。因而不限创口位置都可以方便地进行快速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主尺,2—滑槽,3—锁紧钉,4—副尺,5—游标,6—刻度层,7—竖尺,8—横尺,9—突出节,10—锁紧杆,11—锁紧孔,12—锁紧钉柄,13—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所述糖尿病足创口测量尺,所述测量尺的主尺1由相互垂直且一体的竖尺7和横尺8构成L形,L形的尺给糖尿病足的创口位置测量提供了一个基准,例如从脚掌的一侧靠竖尺内侧边并脚尖靠横尺的内侧边,可以读出从脚侧和脚趾起的创口距离。其中测量尺的内侧边可以设为曲线边缘。

如图1,在竖尺7的中部平行于尺外侧边缘设有通透的滑槽2,在横尺8的中部平行于尺外侧边缘设有通透的滑槽2,在竖尺7和横尺8的两侧面各设有一副尺4,以任一侧面测量均可。

如图2,副尺的两端部设有一对锁紧钉3,竖尺和横尺两侧面的副尺锁紧钉为一体,使主尺两侧面相对设置的副尺同步移动。

所述锁紧钉3设有两端的锁紧钉柄12和两锁紧钉柄12之间的锁紧杆10,每个锁紧钉3的锁紧杆10穿过主尺1两侧的副尺4和滑槽2。

所述锁紧杆10在主尺1和副尺8之间位置设有突出的突出节9,突出节9的直径大于滑槽2间隙1mm。锁紧钉用来将滑动的副尺固定,锁紧钉的结构简单,无需螺纹拧紧,只用手指按压锁紧钉柄即可将突出节压入滑槽,从而止动副尺,解除锁紧时只需从反面按压锁紧钉柄即可将突出节退出滑槽。

所述副尺4外垂直与副尺套设有游标5,所述游标可沿副尺滑动。所述游标5紧邻副尺的两侧边缘外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台13。限位台13起到使游标保持垂直于副尺的作用。

所述游标5的端部不超出主尺的边缘,不会障碍肢体靠尺边测量。

如图1,在主尺1和副尺4的边缘设有以尺端侧为起点的刻度层6。所述主尺1、副尺4的外侧边缘和内侧边缘为相互平行的直线,主尺1的所述刻度层从拐角的内侧边缘交点处作为起始刻度,副尺的刻度层从两端边缘分别作为起始刻度设有一套刻度层。副尺设有可从两个方向读数的刻度层,以方便灵活测量。且主尺的正反两面都设有副尺,可以方便从各个方向入手进行测量。因而不限创口位置都可以方便地进行快速测量。

具体的创口尺寸测量可以滑动副尺,以副尺端部边缘对齐创口一边后滑动游标对齐创口的另一边,即可根据游标边缘所指刻度直接读出创口的横竖两个方向尺寸,无需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可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同时,又可以读出创口边缘到肢体边缘的距离,从而将创口位置和大小有一个客观明确的参数记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