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15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理疗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



背景技术:

红外线理疗器,也称电磁波治疗仪,是一大批科研工作人员潜心研制的医疗科技产品,在温度的作用下,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几十种元素信息能量的电磁波,对生物具有广泛综合的生物学效应。能使生物体的分子处于较高振动状态,这样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小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市面上的红外线理疗器类型较多,对于一些大型的红外线理疗器,其机头无法调节,患者只能移至大致的位置,方可治疗,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患者使用起来较为方便、适用性较强的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包括升降柱、连接臂、机头,所述机头采用红外线发热膜,所述连接臂包括气压杆、上组件以及下组件,所述上组件、下组件均呈槽状,所述上组件、下组件上下对应,所述上组件扣合在下组件上形成能容纳气压杆的通道,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套设有绕其中心轴转动的转动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卡槽,所述上组件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与第一卡槽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下组件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与第一卡槽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上组件与下组件对应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机头转动连接,所述气压杆的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气压杆的另一端与下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作为连接臂的上组件、下组件的一端是通过第一套环与升降柱转动连接的,外力作用时,可在水平方向绕升降柱水平方向(左右)旋转连接臂,由于机头是与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继而也带动了机头能绕升降柱水平方向(左右)的旋转;此外,由于连接臂是由上下扣合的上组件以及下组件构成,且上组件、下组件对应的一端分别与升降柱转动连接,上组件、下组件对应的另一端分别与机头转动连接这样,当外力作用时,可在竖直方向上下转动连接臂,在通道内设置气压杆,气压杆的一端与下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大角度的调节伸缩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即调整上下角度),在调整连接臂的上下角度时,气压杆会被拉长或拉短,当气压杆被拉至一定位置后,则会固定住,由于上下组件扣合,在上下调整连接臂的同时,上下组件之间的扣合会错开一定位置,继而拉伸了连接臂的长度;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可多角度的调整机头的位置,从而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机头旋转头,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卡槽,所述上组件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与第二卡槽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下组件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与第二卡槽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机头旋转头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套环以及螺栓锁紧环,所述第二套环的通孔的中心轴与螺栓锁紧环的中心轴垂直,所述第二套环套设在连接柱上,所述螺栓锁紧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机头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带连接孔的摩擦片,所述两个摩擦片设置在螺栓锁紧环的两侧,每个摩擦片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螺栓锁紧环两侧的第二齿轮与两个摩擦片的第一齿轮一一对应且相互啮合,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由于第二套环套设在连接柱上,则可以绕连接柱来转动机头,小范围的调整机头水平方向旋转的角度,即可左右旋转机头;此外,由于第二套环的通孔的中心轴与螺栓锁紧环的中心轴垂直,并通过紧固螺栓与两个摩擦片以及螺栓锁紧环的设置,可以调整机头的俯、仰视的角度,即通过连接柱与机头旋转头的配合设置,增加了机头转动的灵活性、增加了理疗器的适用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呈环形分布。可调整机头的仰、俯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还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与水平面垂直且中空设置,所述升降柱插设在立柱内,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以锁紧升降柱的锁紧螺栓。通过升降柱与立柱的配合以及通过锁紧螺栓调节调整机头的整体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立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下端面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脚轮。万向脚轮的设置便于该红外线理疗器整体移动,此外,采用万向脚轮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移动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杯托。托杯的设置,便于患者放置水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下组件上设置有电源线走线槽。电源线不会随意的托在地上,解决了易于绊倒患者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套设在升降柱顶端的一圈凹槽内,并通过盖帽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与紧固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机头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气压杆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气压杆连接臂调至两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机头;21-摩擦片;21a-第一齿轮;3-升降柱;4-锁紧螺栓;5-连接臂;51-上组件;52-下组件;53-通道;6-第一套环;61-第一卡槽;62-通孔;63-转轴;7-盖帽;8-连接件;81-连接柱;81a-第二卡槽;82-机头旋转头;82a-第二套环;82a’-通孔;82b-螺栓锁紧环;82b’-第二齿轮;9-紧固螺栓;10-电源线走线槽;11-杯托;12-底座;13-万向脚轮;14-气压杆;15-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大范围调节机头角度的红外线理疗器,包括升降柱3、连接臂5、机头2,机头2采用红外线发热膜,如图3所示,连接臂5包括气压杆14、上组件51以及下组件52,上组件51、下组件52均呈槽状,上组件51、下组件52上下对应,上组件51扣合在下组件52上形成能容纳气压杆14的通道53,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臂5绕升降柱3水平转动,具体的结构如图1、4所示,升降柱3的顶部套设有绕其中心轴转动的转动第一套环6,具体的,第一套环6套设在升降柱3顶端的一圈凹槽内,并通过盖帽7固定,此外,连接臂5可绕第一卡槽61上下转动,具体结构为:第一套环6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走向的第一卡槽61,上组件51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63与第一卡槽61的上端转动连接,同样,下组件52端部的相对两侧也通过转轴63与第一卡槽61的下端转动连接,上组件51与下组件52对应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8与机头2转动连接,上组件51与下组件52对应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8与机头2转动连接,气压杆14的一端与连接件8转动连接,气压杆14的另一端与下组件52固定连接,气压杆14与下组建52形成固定夹角。当外力向下作用连接臂5时,如图8、9所示,上组件51、下组件52分别以各自的转轴63作为中心轴,向下旋转,由于气压杆14的一端固定在下组件52,则通道53内的气压杆14也随之转动,转动过程中气压杆14被拉伸,并通过气压杆14自身的属性可以固定住,即可调整连接臂5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继而可以大范围的调整机头2的角度。

其中,如图5、6、7所示,连接件8包括连接柱81、机头旋转头82,连接柱81的侧壁上设置有上下走向的第二卡槽81a,上组件51端部的相对两侧通过转轴与第二卡槽81a的上端转动连接,同样下组件52端部的相对两侧也通过转轴与第二卡槽81a的下端转动连接,机头旋转头8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套环82a以及螺栓锁紧环82b,第二套环82a的通孔82a’的中心轴与螺栓锁紧环82b的中心轴垂直,第二套环82a套设在连接柱81上,螺栓锁紧环82b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82b’,机头2的背面设置有两个带连接孔的摩擦片21,两个摩擦片21设置在螺栓锁紧环82b的两侧,每个摩擦片2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21a,螺栓锁紧环82b两侧的第二齿轮82b’与两个摩擦片21的第一齿轮21a一一对应且相互啮合,并通过紧固螺栓9固定。为了使机头2的仰、俯角度可调整,则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21a、第二齿轮82b’均呈环形分布。机头2可通过螺栓锁紧环82b与两个摩擦片21配合调节仰、俯角度,调节时,拧松紧固螺栓9,螺栓锁紧环82b与两个摩擦片2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能保证转动机头2时,第一齿轮21a与第二齿轮82b’能发生相对转动,由于是采用齿轮啮合,当位置调整好后,一旦将紧固螺栓9锁紧,则机头2的位置固定住,不会因紧固螺栓9拧不紧,而出现机头2无法固定的现象,连接牢固。气压杆14的一端与连接柱81通过连接轴15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轴15设置在第二卡槽81a内部,连接轴15与两个转轴相互平行,气压杆14的端部套设在连接轴15上,继而实现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红外线理疗器还包括立柱1,立柱1与水平面垂直且中空设置,升降柱3插设在立柱1内,立柱1上设置有用以锁紧升降柱3的锁紧螺栓4。可以调整红外线理疗器机头2的整体高度。

此外,为了便于移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立柱1固定设置在底座12上,底座12下端面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万向脚轮13。可以按需要将红外线理疗器推至所需的位置,解决了费力的问题,且由于采用了万向脚轮,则移动起来较为灵活。

在使用该红外线理疗器时,患者会较为口渴,如图1所示,立柱1上设置有杯托11。患者喝完水后,可以将杯子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红外线理疗器的杯托11上。

为了解决排线乱的问题,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红外线理疗器中下组件52上设置有电源线走线槽10。使用时,电源线从该电源线走线槽10内穿出即可,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因排线乱而绊倒他人。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