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915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



背景技术:

穿刺针是最基本的介入医疗器械,主要应用于微创手术,其结合其他医疗设备的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穿刺、关节穿刺、肌肉痛点穿刺、药物注射,可直达患者痛点,消除患者疼痛。

传统的穿刺针只能应用于CT和超声环境下,不能用于磁共振环境下,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引导介入是现代介入治疗中医学影像学最有效的诊断手段之一,其具有对人体无电离辐射、图像分辨率高、治疗精准等优势,而现有的穿刺针大部分都是不锈钢材料制成,在磁共振环境下会受到较大的磁场力和力矩,还会产生较大伪影,影响医生诊断,对患者不安全,无法使用,并且现有的穿刺针多数外针管和内针管针头只在一个面上磨成一个角度,穿刺过程中对病人创伤较大,不易于穿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包括:外针管、外针手柄、内针管、内针手柄、外针管入孔、外针管内部入孔、内针管入口、长方体缺口、长方体突出、针头磨尖面、弧切面,所述外针管与外针手柄连接,内针管与内针手柄连接,外针手柄为中空,外针手柄与外针管粘胶相连处设有外针管入孔,外针管入孔的直径大于外针管的直径,外针手柄的内部设有外针管内部入孔,外针管内部入孔的直径大于内针管的直径。

所述内针管与外针手柄粘胶相连处设有内针管入孔,内针管入孔的直径大于内针管的直径。

所述外针手柄表面设有长方体缺口,内针手柄的表面设有长方体突出,长方体缺口与长方体突出相互吻合。

所述外针管为中空,内针管为实心,外针管内径大于内针管的直径,内针管在外针管中可自由出入。

所述外针管长度为105MM—155MM,外径为0.81MM—2.11MM,内径为0.51MM—1.60MM。

所述内针管长度为126MM—176`MM,直径为0.41MM—1.50MM。

所述外针管的针头磨尖面与外针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20°,外针管的针头磨尖面的背面针尖两边各磨一个弧切面。

所述内针管的针头磨尖面与内针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20°。

所述外针管的外表面设有宽度为0.5MM的圆形闭合环刻度,以针头为基准,每隔10MM打一环,每隔50MM打两环。

所述外针管采用纯钛材料,内针管采用记忆性钛镍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有效的消减了在磁共振的金属伪影,使得磁共振图像非常清晰,便于医生诊断,外针管和内针管的磨尖面分别于外针管和内针管的轴心线形成夹角20°,外针管的磨尖面针尖背面两边各磨一个弧切面,便于医生穿刺,减轻对病人的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外针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内针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外针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外针管针头示意图;

图6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内针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包括:外针管1、外针手柄2、内针管3、内针手柄4、外针管入孔5、外针管内部入孔6、内针管入口7、长方体缺口8、长方体突出9、针头磨尖面10、弧切面11,所述外针管1与外针手柄2连接,内针管3与内针手柄4连接,外针手柄2为中空,外针手柄2与外针管1粘胶相连处设有外针管入孔5,外针管入孔5的直径大于外针管1的直径,外针手柄2的内部设有外针管内部入孔6,外针管内部入孔6的直径大于内针管3的直径,内针管3与外针手柄2粘胶相连处设有内针管入孔7,内针管入孔7的直径大于内针管3的直径,外针手柄2表面设有长方体缺口8,内针手柄4的表面设有长方体突出9,长方体缺口8与长方体突出9相互吻合。

所述外针管1为中空,内针管3为实心,外针管1内径大于内针管3的直径,内针管3在外针管1中可自由出入,防止穿刺过程人体组织堵塞外针管。

所述外针管1长度为105MM~155MM,外径为0.81MM~2.11MM,内径为0.51MM~1.60MM。

所述内针管3长度为126MM~176`MM,直径为0.41MM~1.50MM`。

所述外针管1的针头磨尖面10与外针管1的轴心线形成夹角20°,外针管1的针头磨尖面10的背面针尖两边各磨一个弧切面11,减小穿刺时的阻力,降低对病人的创伤。

所述内针管3的针头磨尖面10与内针管3的轴心线形成夹角20°。

所述外针管1的外表面设有宽度为0.5MM的圆形闭合环刻度,以针头为基准,每隔10MM打一环,每隔50MM打两环,便于医生观察和计算进针深度。

所述外针管1采用纯钛材料,内针管3采用记忆性钛镍合金材料,在磁共振下伪影极小,可忽略,对医生诊断无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