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82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和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一次成像中可以获得解剖和功能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其他的医学诊断技术而言,在脑功能成像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此外磁共振成像对脑脓肿、脑出血、脑肿瘤、脑囊虫症、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可以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特别是可以准确的判断脑卒中病人的病变,因此它在临床脑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中,被检查者头部位置的晃动会在图像中产生运动伪影,进而影响成像的结果,因此在检查中需要保证被检查者头部保持静止,通常会采取一些头部固定的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带凹槽的枕头、泡沫垫或者布条捆绑等简单粗糙的方式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这些方法繁琐费事,体验度不高,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1420390841.3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扫描充气式定位头盔,该头盔为半圆形,内壁上分布两排可充气的气囊,气囊之间通过气管连通。该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用气管连接的气囊实现对病人头部的固定作用,避免了目前临床上技师使用凹槽枕头或布带、木板缠绕固定头部的粗糙方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但是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缺点:该磁共振扫描充气定位头盔与磁共振扫描的头部线圈是分开的,使用者需要在检查前佩戴头盔固定,然后由医生放好头部线圈后将使用者送入设备中进行检查,这样会使得整个检查流程过于繁琐,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该气囊包括:

环形部分1、耳罩部分2和充气通道3;

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内壁;所述气囊的充气通道3伸出至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外面;

所述环形部分1与耳罩部分2相连通;所述充气通道3的一端与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连通;

通过所述充气通道3向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内充气;

所述环形部分1在充气后支撑头后部,同时覆盖头顶部;

所述耳罩部分2在充气后贴紧耳部;

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在充气后整体用于固定使用者头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的内侧面在充气后有半圆形凸起结构,所述半圆形凸起结构用于使所述环形部分1紧密贴合使用者头部,同时兼具透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整体呈弧形球面形状,与使用者头部形状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罩部分2的形状为椭圆形,充气后紧扣使用者耳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罩部分2上覆盖有降噪材质,用于降低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3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3上安装有旋转开关,所述旋转开关用于充气后密封或放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开关为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该气囊包括环形部分、耳罩部分和充气通道,该气囊(环形部分和耳罩部分)固定于头部线圈的内壁,在检查时使用者只需将头部放置在气囊里面即可,然后医生通过充气通道向环形部分或耳罩部分内充气,充气后使用者头部被环形部分固定,耳部被耳罩部分覆盖,该气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磁共振成像常用的一种鸟笼头部线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与磁共振头部线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常磁共振的头部成像,都是通过头部线圈来实现信号接收的,在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中,被检查者都是在耳朵里塞上棉塞,然后躺在头部线圈里面,扫描技师在被检查者耳部塞几块泡沫或采用带凹槽的枕头或者布条捆绑等简单粗糙的方式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或者可以采用专利201420390841.3中设计的定位头盔进行定位和固定。前一种繁琐费事,体验度不高,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后一种虽然避免了目前临床上技师使用凹槽枕头或布带、木板缠绕固定头部的粗糙方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但是由于定位头盔与头部线圈是分开的,在使用时需要分别佩戴,即使可以实现固定头部的作用,但这样会使得整个检查流程过于繁琐,而且不具备降低噪声的功能。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该固定降噪气囊与现有的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如图1所示)配套。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头部线圈的气囊结构示意图,是在现有的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基础上设计,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鸟笼线圈的示意图,为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该气囊包括:环形部分1、耳罩部分2和充气通道3;其中,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内壁(图3所示),充气通道3伸出至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外面;环形部分1与耳罩部分2相连通;充气通道3的一端与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连通;通过充气通道3向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内充气;环形部分1在充气后用于支撑头后部,同时覆盖头顶部;耳罩部分2在充气后用于贴紧耳部,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整体在充气后用于固定使用者头部。

具体实施时,专利201420390841.3中设计的定位头盔注重固定和定位功能,但实际临床应用中往往通过定位图像进行定位,不需要额外设置定位,实际应用需求不大。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囊是在现有临床磁共振成像所用的头部线圈基础上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气囊完全匹配头部线圈的内壁,通过充气可以实现很好的头部固定功能。气囊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内的方式可以是将气囊的一侧通过粘贴层贴于头部线圈的内壁,使两者紧密贴合,然后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来固定头部位置,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扫描过程中头部的运动,还可以很好地与头部线圈进行匹配。

由于现有临床上的头部线圈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示意图1中所示的鸟笼型,根据本实用新型思想进行对应头部线圈的匹配设计,或者可以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气囊用于其他形状的头部线圈中,都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各部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气囊的环形部分1:

环形气囊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起固定作用,用来支撑头后部,即后脑,同时覆盖头顶部,呈环绕状(弧形球面结构)包裹半个头部,因此被定义为气囊的环形部分1;为了避免气囊紧贴头部,气囊表面还设计有很多半圆形凸起结构,这些凸起结构可以在气囊充气时起到紧密贴合使用者的头部,但又能保证头部的透气性作用;在气囊的环形部分1的侧面可以设置一个充气通道3,可用各种充气设备对其进行充气。气囊不遮盖面部,不影响佩戴者正常的呼吸和视线,很好地与视觉实验兼容,气囊的环形部分1结构如图2所示。

(2)气囊的耳罩部分2: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过程中,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梯度的快速变换导致梯度线圈产生噪声,会使受检查的使用者感到不适,因此降低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的使用者耳部听到的噪声也成为必须的举措。许多公司根据噪声的产生以及噪声源的传播方式,在他们的高档机型中都采用了静音技术,例如西门子的Audio Comfor技术,东芝公司的Pianissimo静音技术和GE公司在其双梯度系统中使用的真空隔绝层硬件静音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部分噪音,但实际扫描过程中,噪声仍旧很大,就需要通过佩戴耳塞等方法进一步降低噪声。

另外,专利201420390841.3中设计的定位头盔虽然具有头部固定作用,但是不具备头部磁共振检查时设备对人体耳部产生噪声的降噪功能,这些噪声往往使使用者感到躁动不安,不利于检查的进行。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气囊的耳罩部分2,其与气囊的环形部分1相连通,充气通道3也可以设置在耳罩部分2的侧面,通过充气通道3对其进行充气。气囊的耳罩部分2的形状设计为椭圆形,这样在充气后可以紧扣使用者的耳部。为了实现降低噪声的作用,气囊的耳罩部分2贴近耳朵部位的表面可以由降噪材质制成,或者可以在气囊的耳罩部分2贴近耳朵部位的表面覆盖一层形状为椭圆形、且具有良好降噪功能的材质。此外,当使用者佩戴其他耳机,如参与听觉实验室时,气囊的耳罩部分2还可以对耳机进行紧密环抱,进一步降低外部噪声的干扰。耳罩部分的另一侧与头部线圈的外壁紧密贴合,可以粘贴于头部线圈的内壁。气囊的耳罩部分2的结构如图2所示。

(3)充气通道3:

充气通道3是用来对整个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通道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在气囊的不同部位,以便于实际使用的头部线圈较好的匹配,比如可以设置在环形部分1上,也可以设置在耳罩部分2上,由于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是相通的,无论从那个部位向气囊内通气,都可以充满整个气囊。充气通道3可以与充气装置匹配,该充气装置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充气通道3上的压缩气囊,通过使用者手动挤捏向气囊充气;充气装置也可以是电动打气装置等等,充气通道3的结构如图2所示。另外,在充气通道3上还设置有旋转开关,起充气后密封或者放气作用,旋转开关可以是阀门。或者还可以在充气后用外部的小夹子夹住,密封防止漏气,放气时将夹子松开。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进行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的流程为:

在被检查者检查前,气囊通过粘贴层固定在现有的头部线圈内壁上的,并且处于放气后的状态,方便被检查者将头部进入头部线圈。被检查者躺好后,扫描技师通过充气通道对气囊进行充气,使被检查者的头部得到固定,耳罩部分紧贴被检查者的耳部,充气完毕后关闭阀门,开始磁共振头部扫描的正常临床扫描过程。通常充气以能够固定住被检查者的头部为宜。检查完毕后,打开阀门进行放气,然后请被检查者移出头部线圈,完成扫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气囊放气后体积很小,可灵活固定在临床常用的头部线圈内部(比如粘贴在头部线圈内壁上),气囊充气后又能实现固定被检查者头部的作用。

(2)通过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当气囊与使用者头部紧密贴合时,可对使用者的头部进行固定,能有效减少头部晃动带来的扫描伪影;当气囊与使用者头部紧密贴合时,技师可结束充气,固定操作简易方便可控。

(3)气囊的耳罩部分充气时可紧密环抱佩戴者的耳部,气囊的耳罩部分表面由降噪材质制成,紧密贴合耳部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梯度线圈带来的强大噪声,避免由于噪声使使用者感到躁动不安的情况出现,使检查顺利进行。此外,气囊耳罩部分对戴耳机的使用者也能匹配,并紧密环抱耳机,进一步降低噪声,提高使用者的扫描舒适度。

(4)由于气囊是通过粘贴层固定在头部线圈内壁上的,在使用时无需分开佩戴气囊与头部线圈,技师对固定降噪气囊充气,做好头部固定和耳朵降噪保护工作后,即可进行常规的临床扫描,不增加额外操作;气囊可根据需要取下更新。

(5)气囊上的充气通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在气囊的不同位置,充气通道适用于多种充气装置和阀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