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烧伤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76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能性烧伤敷料。



背景技术:

在大面积伤口(如烧烫伤或其它因意外造成的急性伤口)的护理时,一般需要较为频繁的更换伤口敷料,以利伤口渗出液能吸出伤口,使伤口保持一定的湿度,又不会造成伤口发炎与浸润的现象,以利伤口的愈合。目前,在烧烫伤伤口的护理中,市面上出现一些新型的敷料,以海藻酸盐、泡沫类等取代棉垫、纱布等材质敷料,在原来的传统敷料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单一的功能,如抗菌性、吸收渗出液、透气性、促愈合等。但是对于烧伤创面,仅有吸收渗液功能的敷料,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功能性烧伤敷料。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能性烧伤敷料,它包括隔离层,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隔离层上方的防粘层、泡棉吸液层、防渗层、以及无纺布背衬层;其中,所述防粘层、泡棉吸液层、防渗层为一固定整体并粘附于隔离层和无纺布背衬层之间,所述防粘层、泡棉吸液层、防渗层的平面面积相等,且均小于隔离层和无纺布背衬层的平面面积,防粘层、泡棉吸液层和防渗层的总体厚度为1-3mm;所述泡棉吸液层浸透有治疗烧伤烫伤药物,且无纺布背衬层下面涂有压敏胶。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烧伤敷料所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放在一起的无纺布、功能性烧伤敷料本体和隔离层;所述无纺布、功能性烧伤敷料本体和隔离纸均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无纺布和隔离纸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敷料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离型纸,防粘层、泡棉吸液层和防渗层的三层厚度总和为1-3mm,这样更有利于整体透气的要求,厚度不宜过厚或过薄;所述无纺布上涂覆有一层医用压敏胶粘剂,功能性烧伤敷料本体置于无纺布的正中央位置处,隔离纸覆盖在无纺布和敷料本体上。

使用功能性烧伤敷料时,揭开隔离层,将敷料贴附于伤口处,利用无纺布上的压敏胶直接贴附于伤口周围。该敷料通过设置含有透明质酸钠、聚乳酸等成分的防粘连层,能够有效的防止敷料与伤口的粘连,以避免二次损伤,并且为伤口提供湿润环境,有助于伤口愈合;通过浸有治疗烧伤药膏的泡棉层,可以使治疗烧伤的药膏直接作用于伤口,并且吸收伤口多余渗液,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有压敏胶的无纺布背衬层,增加敷料粘附性,可有效防止敷料吸收渗液后脱落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离层;2、防粘层;3、泡棉吸液层;4、防渗层;5、无纺布背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烧伤敷料,它包括隔离层1,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隔离层上方的防粘层2、泡棉吸液层3、防渗层4、以及无纺布背衬层5;其中,所述防粘层、泡棉吸液层、防渗层为一固定整体并粘附于隔离层和无纺布背衬层之间,所述防粘层、泡棉吸液层、防渗层的平面面积相等,且均小于隔离层和无纺布背衬层的平面面积,防粘层、泡棉吸液层和防渗层的三层厚度总和为1-3mm;所述泡棉吸液层浸透有治疗烧伤烫伤药物,且无纺布背衬层下面涂有压敏胶。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烧伤敷料从下到上依次由隔离层、防粘层、浸有治疗烧伤烫伤药物的泡棉吸液层、防渗层、无纺布背衬层组成,其中防粘层、浸有治疗烧伤烫伤药物的泡棉吸液层、防渗层为一整体粘附于无纺布背衬上,无纺布背衬近敷料层涂有压敏胶,使敷料为自粘型功能性烧伤敷料。该敷料具有防止粘连伤口、针对性促进烧伤伤口愈合、吸收伤口多余渗液、使用方便等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