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720阅读:1527来源:国知局
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合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颌颊翼咬合板。



背景技术:

夜磨牙属于非生理性牙齿接触,被公认为最有害的口颌系统非生理性运动,磨牙症是咀嚼系统的一种异常功能运动,在非生理功能状态下咀嚼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彼此磨动或紧咬,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的现象,属于副功能运动,可以导致牙齿磨损、牙周组织损伤、咬合创伤、关节和肌损伤以及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夜磨牙时产生的噪音,还会影响家人及室友的睡眠质量。由于磨牙症的病因不明、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多,目前尚无公认的能够完全阻止磨牙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大多是为了消除磨牙症状,降低肌张力,保护口颌系统的功能。夜磨牙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心理与行为治疗、肌松弛治疗、咬合板治疗及咬合干预治疗,其中咬合板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咬合板牙合面光滑、平坦,対颌形成点状接触不利于稳定,且没有制约下颌侧向移动的设置,对于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侧向移动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上颌颊翼咬合板,解除或限制下颌侧向移动的副功能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颌颊翼咬合板,包括咬合板固位体、咬合板牙合垫和咬合板颊侧翼板,所述咬合板固位体包括位于第一前磨牙上的间隙卡环和位于第二磨牙上的单臂卡环;所述咬合板牙合垫呈半圆形并与牙弓形状相吻合,咬合板牙合垫均匀接触于后牙牙合面及前牙切缘;所述咬合板颊侧翼板位于上颌尖牙远中至上颌第二磨牙近中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咬合板颊侧翼板位于咬合板向下颌方向的外侧处并与牙弓相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咬合板牙合垫在前牙舌侧形成6-8mm宽的平面导板。

进一步的,所述咬合板牙合垫的厚度为2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咬合板颊侧翼板与下颌牙颊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将咬合板的牙合平面设计成平缓凹凸面,与对颌牙尖形成稳定的小平面接触合,利于调节咀嚼肌的垂直纤维的张力,在咬合板的外侧1.5mm处向下颌方向加装一个与牙弓相邻的咬合板颊侧翼板,设计颊侧翼板阻挡下颌侧向移动,同时起到生物反馈作用帮助下颌阻断不良反射。本实用新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与对颌牙弓有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便于颌位调整和提供便利牙合,但不改变牙合的形态,是一种可逆性的无损伤性的牙合治疗措施。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上颌牙弓的目的是让下颌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正确的生理反射和正常的肌力活动,增加颊侧翼板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咬合板可用于上颌或下颌,应用在上颌则固位和稳定效果好,容易达到同对颌牙的点状接触,便于医生调改,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间隙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单臂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咬合板牙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咬合板牙合垫的平面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在咬合板牙合垫的厚度方向的冠状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咬合板颊侧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咬合板颊侧翼板与下颌牙颊面间的距离的冠状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包括咬合板固位体10、咬合板牙合垫20和咬合板颊侧翼板30,所述咬合板固位体10包括位于第一前磨牙上的间隙卡环11和位于第二磨牙上的单臂卡环12,所述间隙卡环11和单臂卡环12均为金属卡环;所述咬合板牙合垫20呈半圆形并与牙弓形状相吻合,咬合板牙合垫20均匀接触于后牙牙合面及前牙切缘;所述咬合板颊侧翼板30位于上颌尖牙远中至上颌第二磨牙近中之间,咬合板颊侧翼板30位于咬合板向下颌方向的外侧处并与牙弓相邻,具体地,在咬合板的外侧1.5mm处向下颌方向加装一个与牙弓相邻的咬合板颊侧翼板3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咬合板牙合垫20在前牙舌侧形成6-8mm宽的平面导板21,所述咬合板牙合垫20的厚度为2mm,咬合板牙合垫20在厚度方向延伸至第一磨牙中央窝处。本实用新型的咬合板牙合垫20可以有效避免上、下牙直接接触,降低肌张力和肌电活动,缓冲咀嚼碰撞压力,避免牙体、牙周组织受到损害,其佩戴舒适,异物感较小。

优选地,所述咬合板颊侧翼板30与下颌牙颊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咬合板颊侧翼板30的宽度延伸至下颌牙冠的颈、中1/3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将咬合板的牙合平面设计成平缓凹凸面,与对颌牙尖形成稳定的小平面接触合,利于调节咀嚼肌的垂直纤维的张力,在咬合板的外侧1.5mm处向下颌方向加装一个与牙弓相邻的咬合板颊侧翼板30,设计颊侧翼板阻挡下颌侧向移动,同时起到生物反馈作用帮助下颌阻断不良反射。本实用新型的上颌颊翼咬合板与对颌牙弓有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便于颌位调整和提供便利牙合,但不改变牙合的形态,是一种可逆性的无损伤性的牙合治疗措施。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上颌牙弓的目的是让下颌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正确的生理反射和正常的肌力活动,增加颊侧翼板30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咬合板可用于上颌或下颌,应用在上颌则固位和稳定效果好,容易达到同对颌牙的点状接触,便于医生调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