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负压吸引的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96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负压吸引的敷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用于负压吸引的敷料。



背景技术:

在医疗的过程中,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常常会遇到患者创口大量渗出,如果不能有效的清除皮肤的渗出液,容易造成患者局部皮肤不适和创面感染。特别是对于因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消化液瘘,例如肠瘘、胰瘘等,他们所渗出的而又未及时清除的具有消化腐蚀能力的液体将会对创面的皮肤造成严重的腐蚀,极大的影响瘘的愈合,并大大增加感染发生的机会,这将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因此,及时清除创口的渗出液、保证创口的干燥对于创口的愈合及防止创口发生感染都是极其重要的。传统的医疗护理和处理中需要及时、反复换药和更换创口的敷料来保证创口的干燥和清洁。然而对于那些渗出量大的创口,反复的更换纱布有时都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创口的干燥,同时由于经常性的对创口进行操作,又大大增加了对创口的损伤和创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而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体表的渗出是极大,其体表的护理一般采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望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方法。

目前,常常使用带有负压吸引功能的敷料来覆盖伤口,通过在伤口内放入表面多孔的中空装置,并通过导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通,从而在负压的作用下将伤口内的组织液和脓性分泌物引流出来,从而保持伤口的干燥,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然而,由于皮肤的阻挡,无法观察伤口内的情况,很难立即判断伤口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难以及时进行负压引流。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时监控伤口内环境的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负压吸引的敷料,其包括皮下部、皮表部、限位部和负压吸引装置,所述皮下部为表面布满通孔的中空结构,所述皮下部的内壁上固定有湿度检测探头,所述皮表部设置于所述皮下部的上方,并靠近所述皮下部设置,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皮表部的上方,并与所述皮表部固定连接,所述皮下部的顶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皮表部和所述限位部,并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连接,所述湿度检测探头与导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皮表部和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的湿度控制开关连接,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导管和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限位部的部分的活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在湿度控制开关上设置湿度阈值,当湿度检测探头检测到的湿度高于所设置的湿度阈值时,湿度控制开关使负压吸引装置工作,从而将伤口中的组织液和脓性分泌物引流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皮下部可设计成任何需要的形状,例如,圆柱体形、球形、三棱柱形或长方体形。

进一步地,所述皮表部由透明材料制成,以方便粗略地观察伤口内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5mm,以达到良好的负压引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敷料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皮下部,2、皮表部,3、限位部,4、负压吸引装置,5、导管,6、导线,7、湿度控制开关,8、湿度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该可用于负压吸引的敷料包括皮下部1、皮表部2、限位部3和负压吸引装置4,所述皮下部1为表面布满通孔的中空结构,所述皮下部1的内壁上固定有湿度检测探头8,所述皮表部2设置于所述皮下部1的上方,并靠近所述皮下部1设置,所述限位部3设置于所述皮表部2的上方,并与所述皮表部2固定连接,所述皮下部1的顶端与导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5的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皮表部2和所述限位部3,并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4连接,所述湿度检测探头8与导线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线6的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皮表部2和所述限位部3,与所述负压吸引装置4的湿度控制开关7连接,所述限位部3限制所述导管5和所述导线6穿过所述限位部3的部分的活动。

所述皮下部1为圆柱体形,所述皮表部2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5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