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残疾人助力辅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4907阅读:1598来源:国知局
下肢残疾人助力辅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残疾人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帮助因事故造成下肢不等长的残疾人行走的助力辅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降低因事故造成双腿长短不一的残疾人行走不便,助行器是不可或缺的专用器具。传统的助行工具,如拐杖,虽然结构简单,但行走比较吃力,而且由于使用者较短腿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因此现在极少使用。常用的办法是通过订制增高鞋,但是增高鞋的规格类型必须是量身定制才行,一种规格只能够适合某个残疾人使用,因此制作周期长,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增高鞋必须量身定做、制作周期长、费用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助力辅行器,该辅行器不仅不需定做,而且能方便的安装在普通的鞋底上,降低了制作周期和费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肢残疾人助力辅行器,包括:与普通鞋底配合的辅行板、与所述辅行板配合的助力板、支撑板和掩饰体,

所述辅行板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右边向下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一纵板,所述第一横板上具有多个螺栓孔,所述第一纵板的下端具有一个螺栓孔对,所述螺栓孔对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螺栓;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多个螺栓孔与鞋底螺栓连接;

所述助力板包括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的右边向上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二纵板,所述第二横板下方粘接与其匹配的防滑板,所述第二横板上具有一个螺栓孔对;所述第二纵板上具有上下布置的至少一个螺栓孔对,所述第二纵板上的一个螺栓孔对与第一纵板上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右边向下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三纵板,所述第三纵板上具有上下布置的至少一个螺栓孔对;

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四横板,所述第四横板的左边向上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四纵板,所述第四横板上具有一个螺栓孔对,所述第四横板上的螺栓孔对与第二横板上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纵板上具有凹槽,所述第三纵板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四纵板具有一个螺栓孔对,所述第四纵板上的螺栓孔对与第三纵板上的一个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掩饰体套装于由所述辅行板、助力板和支撑板共同形成的助力辅行器的外表面,与所述助力辅行器相匹配。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高度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上下布置的多个螺栓孔对,所述调节板夹于第三纵板和第四纵板之间,所述调节板上最下端的螺栓孔对与第四纵板上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板上另一螺栓孔对与第三纵板上端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高度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上下布置的多个螺栓孔对,所述调节板夹于所述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之间,所述调节板上最下端的螺栓孔对与第二纵板下端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板上另一螺栓孔对与第一纵板上的螺栓孔对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纵板、第二横板、第二纵板、第三纵板、第四横板、第四纵板和调节板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三横板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横板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板的长度,所述第二横板的长度大于第四横板的长度,所述第四横板的长度与第三横板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一纵板、第二纵板、第三纵板、第四纵板和调节板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的宽度相等;所述第四横板的宽度与第三横版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第一横板或第二横板的宽度。

进一步的,与所述第一纵板连接的第二纵板上的螺栓孔对的位置、与所述第四纵板连接的第三纵板上的螺栓孔对的位置、与所述第三纵板连接的调节板上的螺栓孔对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纵板连接的调节板上的螺栓孔对的位置均根据下肢残疾人的两腿长度而定。

进一步的,所述辅行板、助力板、支撑板和调节板均由弹性钢板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板由具有消声耐磨作用的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掩饰体由皮革和松紧带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辅行器方便的安装在普通的鞋底上,通过在第二纵板、第三纵板和调节板上设置可调节的螺栓孔,可以调节助力辅行器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不需量身定做,制作周期短、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肢残疾人助力辅行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辅行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辅行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助力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助力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支撑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第二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调节板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肢残疾人助力辅行器的主视示意图,包括:与普通鞋底配合的辅行板1、与所述辅行板配合的助力板2、支撑板和掩饰体6,

如图2和3所示,结合图1,所述辅行板1包括第一横板1a,所述第一横板1a的右边向下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一纵板1b,所述第一横板1a上具有三个螺栓孔11,所述第一纵板1b的下端具有一个螺栓孔对12,所述螺栓孔对12包括两个前后布置的螺栓,本文所述的其他螺栓孔对与螺栓孔对12相同,均为两个前后布置的螺栓;所述第一横板1a上的三个螺栓孔11与鞋底螺栓连接;

如图4和5所示,结合图1,所述助力板2包括第二横板2a,所述第二横板2a的右边向上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二纵板2b,所述第二横板2a下方粘接与其匹配的防滑板21,所述第二横板2a上具有一个螺栓孔对24;所述第二纵板2b上具有上下布置的两个螺栓孔对22和23,所述第二纵板2b上的螺栓孔对23与第一纵板1b上的螺栓孔对1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防滑板21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消声耐磨作用;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如图6和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3包括第三横板3a,所述第三横板3a的右边向下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三纵板3b,所述第三纵板3b上具有上下布置的两个螺栓孔对31和32;

如图8和9所示,结合体图1,所述第二支撑板4包括第四横板4a,所述第四横板4a的左边向上延伸形成与其垂直的第四纵板4b,所述第四横板4a上具有一个螺栓孔对41,所述第四横板4a上的螺栓孔对41与第二横板2a上的螺栓孔对2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纵板4b上具有凹槽42,所述第三纵板插入所述凹槽42内,所述第四纵板具有一个螺栓孔对43,所述第四纵板4b上的螺栓孔对43与第三纵板3b上的螺栓孔对31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掩饰体6套装于由所述辅行板1、助力板2、支撑板3和4共同形成的助力辅行器的外表面,与所述助力辅行器相匹配。所述掩饰体6由皮革和松紧带制成,所述松紧带位于助力辅行器没有钢板的一面,即图1中的提供行走时掩饰体的松缩位功能。因为全部用皮革做掩饰体,会抵消部分钢板弹力,导致行走时过硬,起不到助力功能。掩饰体可以装饰各种色彩,使助力辅行器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1a、第一纵板1b、第二横板2a、第二纵板2b、第三纵板3b、第四横板4a、第四纵板4b和调节板5均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三横板3a为半圆形结构,采用半圆形结构使脚部在行走时更舒服省力;所述第一横板1a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板2a的长度,因此所形成的助力辅行器为上长下短的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横板2a的长度大于第四横板4a的长度,所述第四横板4a的长度与第三横板3a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一纵板1b、第二纵板2b、第三纵板3b、第四纵板4b和调节板5的高度均相等;所述第一横板1a与第二横板2a的宽度相等;所述第四横板4a的宽度与第三横板3a的直径相等,且均小于第一横板1a或第二横板2a的宽度。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纵板2b上的螺栓孔对22与第一纵板1b上的螺栓孔对1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纵板插入所述凹槽42内,所述第四纵板4b上的螺栓孔对43与第三纵板3b上的螺栓孔对32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其他同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0所示,还包括调节高度的调节板5,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上下布置的多个螺栓孔对,所述调节板5夹于第三纵板3b和第四纵板4b之间,所述调节板5上最下端的螺栓孔对51与第四纵板上4b的螺栓孔对43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板5上另一螺栓孔对(根据需要选择5N中的螺栓孔对)与第三纵板3b上的螺栓孔对31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其他同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调节板5夹于所述第一纵板1b和第二纵板2b之间,所述调节板5上最下端的螺栓孔对51与第二纵板2b下端的螺栓孔对23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调节板5上另一螺栓孔对(根据需要选择5N中的螺栓孔对)与第一纵板1b上的螺栓孔对12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其他同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辅行板1、助力板2、支撑板3和4、以及调节板5均由弹性钢板制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