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协助病人行走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医疗康复阶段,病人在借助工具进行行走时,无法满足病人的灵活性要求,导致操作较为笨重,容易对病人的身体构成安全威胁。
虽然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行走助力器,以提升稳定性,然其成本较高,而且灵活性不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协助病人行走的装置,通过改变结构能够提升灵活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协助病人行走的装置,包括顶梁,所述顶梁的两端垂直连接有相平行的支撑杆,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在所述支架上通过定位板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腿,在所述定位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连接有轴承盖,在所述轴承盖的上部设有压板,通过螺钉将所述压板与所述定位板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通过套接方式相配合,在所述内杆上设有定位孔。
作为优选,在所述内杆上还设有深沟球轴承,通过利用深沟球轴承能够承受径向和轴向上带来的负荷,保证内杆的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所述扶手能够形成对使用者的支撑,当使用者抓住所述扶手时,所述支撑腿受到重力影响,能够自然形成与所述扶手相垂直的位置,即利用所述基座和所述转轴的带动,使支撑腿能够形成对使用者的支撑,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进行缓慢移动;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提升灵活性强,而且本装置稳定性极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协助病人行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顶梁;2、支撑杆;3、定位板;4、连接板;5、支撑腿;6、压板;7、定位孔;8、基座;9、轴承;10、支架;11、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用于协助病人行走的装置,包括顶梁1,所述顶梁1的两端垂直连接有相平行的支撑杆2,在所述支撑杆2的中部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上。
在所述支架10上通过定位板3固定有连接板4,所述定位板3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腿5,所述支撑腿5的顶端连接有轴承盖9,在所述轴承盖9的上部设有压板6,通过螺钉将所述压板6与所述定位板3相连接,所述支撑腿5通过利用所述轴承盖9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
所述支撑腿5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通过套接方式相配合,在所述内杆上设有定位孔7,通过利用所述定位孔7能够调整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的定位位置,从而控制所述支撑腿5的长度。
在所述内杆上还设有深沟球轴承,通过利用深沟球轴承能够承受径向和轴向上带来的负荷,保证内杆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定位板3和所述连接板4的连接处设有基座8,所述基座8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架10相连接,通过利用所述转轴,所述基座8能够围绕着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10的连接部位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定位板3进行一定的转动,改变所述支撑腿5的位置,方便使用者进行快速调整。
使用过程中,在所述支架10上连接有扶手11,通过利用所述扶手11能够形成对使用者的支撑,当使用者抓住所述扶手11时,所述支撑腿5受到重力影响,能够自然形成与所述扶手11相垂直的位置,即利用所述基座8和所述转轴的带动,使支撑腿5能够形成对使用者的支撑,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进行缓慢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其灵活性强,稳定性高,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其连接稳定性高,安全可靠,而且能够进行折叠,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