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402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灸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病方法之一。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电热灸等。传统的艾灸、灯火灸易烫伤皮肤,操作起来不方便,人们已普遍在使用电热灸。

现有技术中的电热灸装置由电控部分、电热元件、热灸头等构成,电热元件由电热丝绕成,电热元件升高热灸头的温度,用热灸头作用人体某处,如穴位、经穴的阳性反应物所在处进行灸疗。但是它的热灸头体积大,不能贴附在人体上,给施灸带来了不便。

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磁疗加远红外方式的热灸服,但温度和能量上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效果。而且现有的红外发生装置要么发热单元体积庞大,要么发出的红外线频率太窄,不适合用于人体热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不适用人体热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包括发热单元、导线和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线和覆盖该发热线的绝缘层,所述发热单元通过所述导线连接至所述供电单元,当所述供电单元对所述发热单元供电时,所述发热单元产生红外线辐射加热。

优选地,所述发热线的材料由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产生的红外线波长为0.5微米至50微米。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的长度为5毫米至1米,面积为0.5平方毫米至10平方厘米。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生装置的电阻为0.01毫欧至100欧,功率为1毫瓦至100瓦。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被固定为圆形、三角形、螺旋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发热单元的两端与所述导线的两个连接部设置在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生装置还包括调节单元和温度探测器;所述温度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发热单元附近,用于实时侦测所述发热单元当前加热的温度;所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温度探测器和所述供电单元,用于调节所述供电单元对所述发热单元的输出电功率,从而相应调节所述发热单元的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红外发生装置产生的红外线波长和人体细胞组织所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一致,具有局部使细胞发生能量共振的功能。另外,该装置的发热单元的长度、面积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且材质柔软轻薄,可以适用于多种形式的人体热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发生装置的发热单元的较佳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人体热灸的红外发生装置,参阅图1所示,为所述红外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红外发生装置10包括发热单元20、导线30、供电单元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20包括发热线和覆盖该发热线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可以是绝缘塑料或胶带。所述发热线的材料由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其中,导电剂可以是炭黑、碳纤维、镍粉、铜粉、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每种在所述发热线中所占比例(重量百分比)可以为0.5%-50%。粘结剂可以是PVDF(聚偏氟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羧甲基纤维素钠)、PIB(聚异丁烯)、SBR(丁苯橡胶)、聚乙烯、聚丙烯、PI(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每种在所述发热线中所占比例可以为0.5%-90%。

例如,所述发热线的材料组成可以是炭黑5%,碳纤维5%,无机填料20%,聚丙烯60%;或者炭黑5%,碳纤维5%,铜粉5%,聚乙烯85%;又或者炭黑10%,碳纤维10%,PVDF 8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单元20可以在发热线的外面包裹绝缘层,然后将该发热单元20的两端分别和导线30通过导电胶或者导线连接端子进行连接,从而通过该导线30连接供电单元40(例如电池)。当对该发热单元20进行通电时,由于所述导电剂具有较高的远红外辐射发射率和辐射热转化效率,因而可以将该导线30导入的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0.5微米至50微米波长的红外线辐射加热。

所述红外发生装置10的电阻为0.01毫欧至100欧,功率为1毫瓦至100瓦。所述发热单元20的长度可以为5毫米至1米,横截面积可以为0.5平方毫米至10平方厘米,加热速率为1°C/秒至30°C/秒,加热时最高温度不超过200°C。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发生装置10还可以包括调节单元50和温度探测器60。所述温度探测器60设置在所述发热单元20附近,可以实时侦测发热单元20当前加热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通过调节单元50对所述发热单元20进行相应调节。所述调节单元50连接所述温度探测器60和所述供电单元40,用于调节供电单元40对所述发热单元20的输出电功率。由于各人对温度的耐受性不一样及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耐受性不一样,所述调节单元50通过智能调节所述输出电功率,就能相应调节所述发热单元20的加热温度,以适应不同人及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耐受性。

参阅图2-8所示,为所述发热单元20的较佳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所述发热单元20为发热线外包裹绝缘层的形式,而且具备柔软轻薄的特性,因此可以被固定为圆形(例如图2、4、6、7)、三角形(例如图3)、螺旋形(例如图5)、多边形(例如图8)等多种不同的形状。而且,该发热单元20的两端与导线30的两个连接部23可以设置在同一位置(例如图4、5、6),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例如图2、3、7、8)。

由于所述发热单元20的长度、面积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且材质柔软轻薄,因此所述红外发生装置10可以适用于热灸贴、热灸服、热灸垫或热灸仪等多种人体热灸形式,甚至可以用于扁薄如纽扣状的热灸装置中。

该红外发生装置10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人体细胞组织所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一致,当远红外线透过皮肤进入人体时,可与细胞中的气血产生共振吸收效应,如此即可有效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毛细血管,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血管内活性物质的释放,并可驱除身体毒素以活化细胞,进而对人体产生帮助的健康功效。该红外发生装置10所产生的热灸能量效果可以应用在人体保健、抗寒保暖、丰胸或减肥等用途上,达到疾病预防与病痛舒缓,改善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丰胸与减肥等目的。

另外,当该红外发生装置10和中药同时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皮肤表面的毛孔扩张,让大量受热后溶解出来的药物分子可以快速透到皮下,利用最短的路径直达病变位置,不经过无关器脏,从而不对无关器脏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