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锉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401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锉刀。



背景技术:

钻、钻床、钻探机上的刀具,可在工件或岩石上造成孔洞。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一九五六年吧,我国钻井材料有点紧张,钻头不够用。”工作过程挖坑作业时,钻头随立轴旋转,同时作轴向移动。土壤在钻头的扭矩和轴向力作用下被切削,在工作叶片的挤压和离心力作用下被松碎,形成土流压向坑壁,同时沿页面升运到地表。当土流运动到无坑壁阻挡处时,由于离心力作用碎土被抛到坑的周围,完成挖坑过程。

钻头在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美容事业的蓬勃发展,钻头在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人体构造和机械的构造相差甚远,一般性的钻头无法在医疗领域很好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医疗磨骨粗糙,不平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新型锉刀,由钻柄、钻体两部分连接构成,所述钻体的结构为球体,所述钻体的表面设有圆弧形长条;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钻柄的结构为细长圆柱体结构,在钻柄的一端,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定位沟槽;所述定位沟槽为沿着圆柱体钻柄外围开设两个半圆条状的凹槽且所述定位沟槽的直径与圆柱体钻柄的直径比为1:5。

进一步地,所述钻体的直径与细长圆柱体钻柄的直径比值为5:1,所述球体钻体表面设有凸起圆弧形长条,所述凸起圆弧形长条从球体钻体的前端延伸至球体钻体的底端均匀分布在球体钻体表面,所述凸起圆弧长条在球体钻体最大截面处与临近凸起圆弧长条的隔间距为0.1~0.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新型锉刀采用了圆柱体的钻柄,球体的钻体和均匀分布的凸起圆弧形长条的球体钻头相结合的结构,达到磨骨作用性强,不易损伤人体其他部位,并且安装便捷的功效;同时,钻柄外有沿着圆柱体钻柄外围开设的2个半圆条状的凹槽,这样的凹槽设计起到了紧固的作用,嵌入式的钻柄,能有效的防止钻头从安装机器中滑;

2.本发明的新型锉刀采用了圆柱体的钻柄,其中,钻体、钻柄的最大直径的比值的设定,利于钻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如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号:1、钻体,2、钻柄,3、定位沟槽,4、凸起圆弧形长条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新型锉刀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锉刀,由钻柄2、钻体1两部分连接构成,钻体1的结构为球体,钻体1的表面设有圆弧形长条4;钻柄2的结构为细长圆柱体结构,在钻柄2的一端,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定位沟槽3,定位沟槽为沿着圆柱体钻柄外围开设两个半圆条状的凹槽且所述定位沟槽的直径与圆柱体钻柄的直径比为1:5。

钻体1的直径与细长圆柱体钻柄2的直径比值为5:1,这个直径比的设定,有利于钻磨过程中结构的稳定,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球体钻体1表面设有凸起圆弧形长条4,凸起圆弧形长条4从球体钻体1的前端延伸至球体钻体1的底端均匀分布在球体钻体1表面,凸起圆弧长条4在球体钻体1最大截面处与临近凸起圆弧长条4的隔间距为0.1~0.2mm,这样在钻磨孔过程中,可以让摩擦面与摩擦体充分接触,达到摩擦面光滑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锉刀,由钻柄、钻体两部分连接构成,所述钻体的结构为球体,所述钻体的表面设有圆弧形长条;所述钻柄的结构为细长圆柱体结构,在钻柄的一端,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定位沟槽;所述定位沟槽为沿着圆柱体钻柄外围开设两个半圆条状的凹槽且所述定位沟槽的直径与圆柱体钻柄的直径比为1:5。本发明的新型锉刀采用了圆柱体的钻柄,球体的钻体和均匀分布的凸起圆弧形长条的球体钻头相结合的结构,达到磨骨作用性强,不易损伤人体其他部位,并且安装便捷的功效;同时,钻柄外有沿着圆柱体钻柄外围开设的2个半圆条状的凹槽,这样的凹槽设计起到了紧固的作用,嵌入式的钻柄,能有效的防止钻头从安装机器中滑。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安国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5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