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微创手术用撑开加压钳。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以其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生的青睐。脊柱微创手术中,经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节段进行撑开或加压操作。在开放手术中,撑开或加压是通过撑开钳或加压钳对椎弓根螺钉施加撑开或加压作用完成。中国专利CN201320855790.2、CN201320855796.X分别公开了一种加压钳和撑开钳,然而这两种工具并不适用于微创手术,且撑开、加压需要两把工具完成。中国专利CN201420388096.9公开了一种微创经皮脊柱撑开器,该工具通过两个撑开叶片插入到切口中对椎弓根螺钉施加撑开作用完成撑开,然而该工具需要插入到人体中,会扩大切口,且该工具只能完成平行撑开,不能很好满足微创手术微创及成角撑开或加压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可实现在不扩大原有切口的条件下经微创椎弓根螺钉对椎体进行成角撑开、加压操作的脊柱微创手术用撑开加压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微创手术用撑开加压钳,具有左钳柄、右钳柄、支点、连接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左钳柄和右钳柄通过连接装置呈“X”形连接,且可绕连接装置转动,左钳柄的前端和右钳柄的前端均具有把持部,两者的后端均具有压握部,且后端部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左钳柄的后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钳柄的后端部卡合。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螺钉和连接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点固定,另一端通过螺钉与连接套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为齿条或带有螺帽的螺杆。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左钳柄的后端部和右钳柄的后端部分别对应与相对设置的右弹片的一端和左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弹片的另一端穿过右弹片的另一端上的通孔,且通过长度大于通孔宽度的横杆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握部的外侧面呈波纹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不扩大原有切口的条件下经微创椎弓根螺钉对椎体进行成角撑开、加压操作。
(2)本实用新型集撑开、加压两种功能与一体,使用时仅需上下翻转既可在加压和撑开间进行切换,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撑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支点,2-右钳柄,3-连接装置,31-连接杆,32-螺钉,33-连接套,4-右弹片,5-固定装置,6-左钳柄,7-左弹片,8-微创椎弓根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用撑开加压钳,具有左钳柄6、右钳柄2、支点1、连接装置3和固定装置5;左钳柄6和右钳柄2通过连接装置3呈“X”形连接,且可绕连接装置3转动,左钳6柄的前端和右钳柄2的前端均具有把持部,两者的后端均具有压握部,且后端部通过固定装置5连接;固定装置5的一端与左钳柄6的后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钳柄2的后端部卡合。
连接装置3包括连接杆31、螺钉32和连接套33;连接杆31的一端与支点1固定,另一端通过螺钉32与连接套33转动连接。
固定装置5为齿条或带有螺帽的螺杆。
左钳柄6的后端部和右钳柄2的后端部分别对应与相对设置的右弹片4的一端和左弹片7的一端固定连接;左弹片7的另一端穿过右弹片4的另一端上的通孔,且通过长度大于通孔宽度的横杆限位。
压握部的外侧面呈波纹型,适合操作者抓握,符合人体工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撑开示意图;支点1置于右钳柄2,左钳柄6下部,并使支点1位于两微创椎弓根螺钉8中间,右钳柄2,左钳柄6把持住两微创椎弓根螺钉8外侧,压握右钳柄2,左钳柄6即可进行撑开操作。
见图3,为使用本发明进行加压操作时的示意图,支点1置于右钳柄2,左钳柄6上部,并使支点1位于两微创椎弓根螺钉8中间,右钳柄2,左钳柄6把持住两微创椎弓根螺钉8外侧,压握右钳柄2,左钳柄6即可进行加压操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